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461249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路径 摘要: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始终适应着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发展。改革经历了从开始的统一高度集权向放权的转变,不断发展深化,使学校间不均匀的布局结构向合理化科学化转变。当代的高等教育面临着管理理念的革新和时代变迁的潮流等复杂的环境,要转变管理体制就必须注重教育质量,在科学观地指导下弘扬人文内涵,促进地方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展进程 回顾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就是在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下,从学校、社会和政
2、府三方的关系着手,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从而使高等教育的发展顺应并且推动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过程。 在经济飞速发展,文化相互交融,科技日新月异,时代的变迁和政治的广阔格局的背景下,顺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体制改革的路线是沿着“发展”和“放权”开展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施行计划经济体制,文化与经济相适应,因此当时我国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高等教育体制。命令全国学校必须全部执行中央教育部颁布的要求,如:学校的财政开支,人事调度,教学内容,改造方案以及其他制度。如果遇到需要变通处理的地
3、方,也必须上报给中央教育部,由上级部门决定同意后才能办理。后来出台的新政策指出,将全国学校的领导权由中央教育部分散一部分给地方,施行分工管理,地方与中央结合,各司其职。而后又对这一政策做出修改,将大部分院校的管理权全部下放给地方,少部分院校依然实行原政策,但以地方管理为主导,少数学校由中央部门直接管理。在党中央统一的精密规划下,全国教育实行“块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集权的高度统一,开始暴露出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的问题,如:中央政府的负担太大导致管理的不全面,学校刻板实行中央的规定缺乏自主选择权和办学热情等
4、。针对这些弊端,党中央做出变革决定,指出教育部门应该着重对各大高等院校进行宏观指导,但不能管的过多;应该增加学校的权利,让各个院校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特色对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提高办学的积极性;同时加强高校与社会生产、研究的联系,让教育始终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中央在《中国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央各部门要逐步放权给地方,只负责制定大政方针和监督决策的实施,将制定具体计划、制度的权利交给各省政府,扩大地方上的决策权。到二十世纪初,通过各种形式的改革,我国基本完成高
5、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办学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 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成就 1.实现权力结构的转变 经过不断地调整与修正,我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已基本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从统一的国有化办学到多极化办学的转变;从中央教育部门内部管理到双重管理的转变;从中央集权的管理到地方分权的管理转变;从唯一的引资方法到多样化投资的转变;从平均主义的管理模式到竞争主义的转变。 2.高等学校布局结构的转变 我国早期的高等学校布局是不均衡的,只有少数地区设有院校,辐射范围狭窄。经过变革和调整后,更多省市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是
6、第一生产力,为了加强省市的实力而争相办学,学校数量得到显著提升,为了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也将学校的范围从中心城市向外延伸。 高等学校的布局合理化成为省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加强了企业与高校间的联系,企业通过投资支持学校的活动与办学,学校源源不断向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互利互惠。通过高校的优势,产学研联和,不断革新技术开拓创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企业做大做强做出优势。 三、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的条件 1.时代变迁的要求 在国际性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今天,高等教育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以前对单一人才到现在
7、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这要求学生不但要有专业知识,还需要自身能力,人格魅力,素质修养等。我国经济结构目前正处于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的调整中,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突出,不少人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境况。因此,对于高校来说,怎样培养社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2.理念变革的影响 随着教育的普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更多的人渴望得到进一步的教育,大学生层次的差异化越来越繁琐。根据这一特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就是,吸取世界各国办学所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中国特色的办学经验,积
8、极应对教育危机,在危机中找到转机,这是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义务。 四、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转变的方法 1.提高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的实践应该遵循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适当调节招生的数量,将重点放到招生与办学的质量上。深化教学改革,改良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在校园中建立严谨治学,精心育人的学风,增强学习的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