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倍平场显微物镜设计

中倍平场显微物镜设计

ID:13454618

大小:63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2

中倍平场显微物镜设计_第1页
中倍平场显微物镜设计_第2页
中倍平场显微物镜设计_第3页
中倍平场显微物镜设计_第4页
中倍平场显微物镜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倍平场显微物镜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倍平场显微物镜设计(,,,)一、设计原则为有效控制物像共轭距离,显微镜物镜需倒追光线!推导:若正追光线,则,改变系统间隔及透镜厚度不易控制像面位置,对共轭距的控制不利,因此设计时需采用倒追光线的方法!二、参数设定数值孔径输入:波段输入:D、F、C光,即普通白光入射视场输入:物在有限距离,输入线视场(单位:mm),物像颠倒,故三、设计理念系统总偏角为0.416,消色差双胶合物镜负担偏角最大0.15,单透镜负担偏角最大0.2,因此系统中采用2个双胶合和1个单透镜。为校正场曲并负担一定的正偏角,单透镜采用一定正光焦度的弯月形厚透镜。同时,为适当增大后工作

2、距,将双胶合分为正负透镜形式,负透镜置后。四、设计过程(优化)经PW法计算推导,得到最终镜头数据如表1所示:表1初始数据Surfacer/mmd/mm材料Object165.3581-6.8230.95ZF72-11.0152.7325.291.96ZK34-17.0227.5Stop7.4611.7222.38ZK97-6.5461.19ZF78-22.910.3293.5974.08ZBaF3102.631110.17K9120.276789MImage物方数值孔径(ObjectSpaceNA):0.016选择3个线视场:0、8.84mm、12.

3、5mm物距:165.358mm注意:A.如果物距默认为无穷的话,此时输入数值孔径,系统将提示错误信息,因此需首先给定物距;B.输入距离不能为负值,优化过程中也应注意此项。负值的d只能出现在反射式系统中;C.键盘上的“Insert”键是在“Lensdataeditor”中插入面,“Delete”为删除面,修改数据时,按“Backspace”退格键,不要按“Delete”删除;D.在输入玻璃牌号的时候,注意区分ZF和ZK,经常有同学因搞混而导致数据错误;E.在进行系统优化时,不要选择改变盖玻片半径、厚度、后工作距和光阑半径作为变量!(1)将表1输入至ZE

4、MAX中,得到点列图和MTF曲线如图2和图3所示:(本教程使用ZEMAX2008版)图2初始数据的点列图图3初始数据的MTF数据(2)设定默认优化函数选择工具栏Editors→MeritFunction→Tools→DefaultMeritFunction,在该选项框中选择RMS,SpotRadius,Centroid,其它项默认即可,选择OK。为避免焦距变化过大,将其确定为初始值,即设定有效焦距EFFL为6.9(选择第2波长)。(见附件-初始结构)(3)优化过程查看工具栏Analysis→AberrationCoefficients→SeidelD

5、iagram(或SeidelCoeffients),比较直观地观察系统各表面对各种像差的影响,鉴于显微物镜主要校正轴上点球差、色差和正弦差,因此可以选择红颜色的SphericalAberration作为主要观测对象。经观察发现,第1、3、4、7、8这几个表面对球差影响较大,因此可以尝试这几个半径组合作为变量,每次优化在之前基础上增加两三个半径作为变量,不要一次增加太多变量,否则效果不一定好。Ctrl+Z是设定变量的快捷方式。在优化效果不好时,不要盲目继续甚至保存,而要按F3键返回,否则有可能因错误选择优化方向而钻入“死胡同”!最好的方法是,每次有效的

6、优化都另存为一个文件,文件名可按照自己的习惯选择具有“标志性”的名称,这样方便以后回顾自己的设计过程或调用相关优化记录。A)通过查看SeidelDiagram,首次选择r3,r4,r7半径作为变量,点击“OPT”进行自动优化(结果见附件-1优化半径347),点列图减小,MTF曲线变化不大,注意MeritFunction理想值应为0;B)继续选择变量r1,r8,r10半径作为变量,自动优化(结果见附件-2优化半径1810);此时,像距已变为0.05mm左右;C)为防止像距过大波动,将其固定为0.1mm,取消像距位置的“MarginalRayHeight

7、”选项,继续优化(结果见附件-3固定像距);D)继续选择变量r2,r6半径作为变量,自动优化(结果见附件-4优化半径26);E)继续选择变量r9半径作为变量,自动优化(结果见附件-5优化半径9);F)至此,所有能选做变量的半径都已选择,下一步即化透镜间隔或空气厚度d,首选光阑前后半径d4,d5作为变量,同时在“MeritFunctionEditor”中输入“TOTR”操作数,目标值为29.642(195mm-165.358mm=29.642mm),以确保在优化过程中的物像共轭距,权重“weight”设定位1,然后进行OPT自动优化(结果见附件-6优化

8、光阑位置45);G)尝试其它距离或厚度作为变量,选择第一、二透镜间距,即d2作为变量,在“OPT”中选中“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