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

ID:13448805

大小:469.00 KB

页数:312页

时间:2018-07-22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_第1页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_第2页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_第3页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_第4页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第3版)笔记和习题详解第1章 导 论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产生1>.贸易与国际贸易贸易即商品的交换,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贸易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剩余产品,二是私有财产制度。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和扩大,是促进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国际贸易是伴随着国际分工的出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国际分工的出现(1)国际分工的

2、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延伸和发展。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国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即出现了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2)国际分工形成的过程①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造成这一阶段分工产生的主要技术条件是地理大发现、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分工形式主要是宗主国和殖民地。②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造成这一阶段分工产生的主要技术条件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现代工厂制度,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③形成阶段(19世纪末

3、~20世纪初)。造成这一阶段分工产生的主要技术条件是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器、运输、通讯);垄断代替竞争,资本输出,亚非拉被卷入国际分工领域。④深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造成这一阶段分工产生的主要技术条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新兴产业出现、非殖民化过程开始、跨国公司发展,资本输出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国家出现。(3)二战后国际分工的新特点①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取代了战前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改变了战前的国际分工格局。②国际分工领域不断扩大,从一般的商品生产扩展到了服务和技术领域,推动了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同时,国际分工还在产业内

4、部不断深化。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有所改变,二战前那种工业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形式有所削弱。④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殖民统治力量大大削弱,让位于国际协调的、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秩序;b>.跨国公司的作用大大加强,公司内跨国界的分工产生了所谓的公司内贸易;c>.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参加了国际分工,使国际分工有了一定的计划性。3>.世界市场的形成(1)世界市场的含义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是世界商品和交换关系的总和。对于世界市场的含义,需重点了解以下两点:①世界市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5、②世界市场并非各国国内市场的加总。(2)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其标志是:①多边贸易支付体系形成;②国际金本位制度建立和世界货币形成;③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4>.生产力发展与国家贸易贸易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状态,生产力极其低下。不存在对外贸易。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产生了剩余产品的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以后,贸

6、易活动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商品流通超出了国界,产生了对外贸易。(2)在奴隶社会,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扩大。但是在奴隶社会中,自然经济仍旧占主导地位,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直接消费,贸易中的商品主要是王室和奴隶主阶级所追求的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等。(3)在封建社会,国际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到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得到较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孕育生长。但在封建社会,奢侈品仍然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西方国家以呢绒、酒等换取东方的丝绸、香料和珠宝等。(4)国际贸易是到

7、了资本主义阶段得到真正巨大的发展。18世纪下半叶产业革命以后,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建立,国际贸易得到了真正全面的迅速发展。但是,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贸易格局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出工业制成品,而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则向发达国家提供各种初级产品,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指这种分工格局,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特别是产业内贸易迅速增加,而初级产品的贸易,除了燃料之外,由于人工合成材料的大量出现而相对减少。这种格局的变化完全反映了生产力发展之后,世界生产格局的变化。二、国际贸易理论1>.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1)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重商主义产

8、生和发展于15~18世纪欧洲原始资本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