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

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

ID:13427485

大小:1.24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2

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_第1页
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_第2页
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_第3页
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_第4页
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卷第1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V01.9.No.12011年1月PekingUniversityEducationReviewJanuary2011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陈晓宇冯倩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1)(北京大学教务部,北京100871)摘要在我国,社会捐赠是高等院校颇具潜力的一项收入来源。本文利用院校收入数据和单笔捐赠数据,分析了我国高校捐赠收入分布的特点、捐赠收入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类型捐赠人的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在我国,捐赠收入高度集中于少数著名高校。院校捐赠收入的多少受院校教学科研水平、院校募捐努力程度以及院校所在地区

2、不同的影响,此外。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及个人在捐赠行为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特征。以上发现对高校募捐工作的实践及有关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关键词捐赠收入;捐赠行为;高等学校财政中图分类号: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468(2011)01.0080-14在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经费中,捐赠收入是继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和高校社会服务收入之后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为了应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培养成本提高导致的高校经费需求的急剧膨胀,除了继续谋求政府更大限度的投资之外,各国高等教育系统都在努力筹措政府财政之外的资金来弥补经费的不足,在

3、这一全球性成本分担格局的变革中,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高等学校的捐赠的意义和价值更加突显出来,捐赠人成为继政府、学生个人和家庭、高等教育机构之后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第四个主体。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好人士捐资助学”。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高等教育投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努力中,我国高校也逐渐开展了募捐工作。9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分别注册成立了具有

4、独立法人地位的教育基金会,专门负责募集捐款支持大学的教学科研发展。近十几年来,很多高校成立了与募捐相关的校友会、发展委(办)、校董会、基金会等组织机构。其中仅高校收稿日期:2010-11-26作者简介:陈晓宇,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冯倩倩。女,北京大学教务部实习研究员。万方数据第1期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81基金会就达到了90家以上,校董会超过200个,这些部门不仅募集了大量资金,增强了高校的理财功能,也推动了高校其他方面的发展。高校募捐工作不仅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发展资金困难,更能促使高校进行社会联系,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

5、由于我国高校募捐工作的开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有的方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加之高校劝募经验不足、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不够以及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困难等方面的原因,捐赠资金在高校收入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还未达到社会捐赠应有的作用水平(参见表1)。这种状况一方面对我国高校募捐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我国高校争取捐赠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空间。表11993年至2006年我国高校总收入和捐资集资收入情况表(经费单位:亿元)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一、关于高校社会捐赠行为的相关研究文献向高校的捐赠可以被看做私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一种方式。根据

6、已有的研究,可以大致将有关捐赠行为动机的解释分为纯粹利他主义、理性主义和混合利他主义三类。纯粹利他主义是纯粹基于道德的行为,是出于人类群体利益或同情心而非为了个人眼前的利益所做出的个人选择;理性主义是将捐赠行为解释为个人为了获得最大化的个人效用或回报而选择将个人资财用于公益事务,这种效用或回报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名誉、声望、心灵救赎、成就感等。但西方学者的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现实中的捐赠行为往往具有更复杂的动机,无法用纯粹的利他主义动机或单一的理性选择模型来解释,在承认无偿捐赠行为本身包含利他主义动机的同时,也应看到这种行为中可能还夹杂利己或其他更复杂的

7、成分。¨-对捐赠动机的分析和研究除了具有解释捐赠行为的理论意义之外,还有助于揭示不同捐赠人的捐赠行为特点,从而为政府有关方面制定有关政策、为高校开发潜在的捐赠资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劝募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国万方数据82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焦外近年的研究发现,毕业生性别和生活工作状况、学生在校期间的活跃程度、毕业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毕业生收入水平、学校教育质量以及学校筹资努力程度等因素影响着校友的捐赠行为,从而也影响学校筹资的多少。¨。。国内学者近年来也逐渐认识到社会捐赠这座有待开发的金矿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高校募捐机构、捐赠者和捐赠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