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ID:13417562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2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祈祷(táo)  孤孀(shuāng)  门槛(kǎn)  气冲斗牛(dóu) B.校补(jiào)  哺育(bǔ)  修葺(qì)  心有灵犀(xī) C. 殷红(yān)  诘问(jié) 愧怍(zuò)  颠沛流离(fèi) D.纠纷(jiū)  赘(zhuì)  赤裸(kē)  深恶痛绝(è)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选聘  滞笨  缈小  鞠躬尽萃 B.婉转  烦锁  茏罩  目不窥园C.深宵  狂澜  陡峭  仙露琼浆 D.班斓  取缔  绸密  

2、忧心冲冲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 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C.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D.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

3、术研究院已经启动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研制。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2分)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6、名著阅读(4分)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小说家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的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号”,大海中自由航行。这位作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

4、,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7、默写填空(9)(1)此夜曲中闻折柳,。(2)故园东望路漫漫,。(3),一览众山小。(4),自缘身在最高层。(5)可怜夜半虚前席,。(6),青草池塘处处蛙。(7)予独爱莲之,。(8)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诗句:,。(9)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二、阅读(47)(一)诗词赏析(4)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8、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2)9、从修辞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二)课内文言文(2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5、。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本文选自 ,作

6、者,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2)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8)(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             ) (3)求石兽于水中(                )(4)棹数小舟(             )(5)湮于沙上()(6)沿河求之,不亦颠乎()(7)转转不已()(8)但知其一(             )12、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3)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⑵众服为确论(                       )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7、            )13、翻译下列句子。 (6)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4、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2)道理:启示: (二)课外文言文(8)揠(yà)苗助长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