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6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专业提供全册教案导学案说课稿试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导导学目标知识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2、化学的作用3、道尔顿、阿伏加德罗、门捷列夫的贡献导学方法:提供资料—教师引导—自学归纳—讨论归纳—联系实际—激发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化学研究的对象2、绿色化学又称,其核心就是二、课堂导学: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基础科学2、化学发展的历程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使化学在、、和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①古代化学:火药的发明和利用等。我国古代发明中,烧瓷器、制火药、造纸等于化学工艺有关,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②近代化学:⑴原子—分子论,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奠定近代化学的基础⑵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利用。③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的利用和“绿色化学”的提出。3、为什么要学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利用化学生产了 ,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合成 ,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4、绿色化学又称,其核心是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三、课堂练习: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基础科学。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2、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利用化学生产了 ,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 ,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生产了 ,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综合应用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3、 和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4、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 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分子的 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5、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 和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6、绿色化学又称 ,其核心是 。7、下列生产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①发明指南针②造纸技术③烧制陶瓷④火药的发明⑤青铜器的制造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8、下列各项内容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的是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C.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良的人造纤维D.设计程序,开发电脑软件9、课本中有一幅图,其中的内容是一只小鸟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子的高分子材料具备的性质是A.绝热B.透水C.透气D.导电课后反思: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导学目标知识点: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2、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导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课时: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学:1、物质的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课堂导学:(一)物质的变化探究实验: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其他物质生成1-11-21-31-4归纳小结:物理变化1、概念:叫做物理变化。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化学变化1.概念: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等。课堂练习(一):1、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是……………………()A、滴水成冰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C、曾青得铁则化为铜D、积沙成塔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 B、矿石粉碎 C、钢丝弯曲 D、红磷燃烧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 B、酒精挥发 C、蜡烛燃烧 D、水通电分解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4、物质发生_____________的变化时,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__________。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5、下列各组四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乙醇挥发,乙醇燃烧 B、蜡烛受热熔化,蜡烛燃烧C、钢锭轧成钢材,食物腐烂 D、镁条燃烧,钢铁生锈6、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水分蒸发 B、蜡烛燃烧 C、矿石粉碎 D、铁铸成锅7、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煤油等。B、玻璃由于骤冷或骤热而破裂。C、不法商贩给橙子“打蜡上色”。D、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变绿。课外练习(一)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2、“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3、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A.台风B.雪灾C山体滑坡.D.森林火灾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饭变馊B火药爆炸C湿衣服晾干D铁锅生锈5、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A.纸张燃烧B.粮食酿酒C.火药爆炸D.湿衣服晾干7、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物理变化)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棒融化B.木材燃烧C.湿衣服晾干D.灯泡发光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高粱酿酒C.蜡烛受热熔化D.用“84”消毒液消毒10、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百炼成钢D.木已成舟11、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甜菜的生长B.汽油中加入乙醇C.乙醇的燃烧D.蔗糖的发酵课后反思: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二课时N103学生预习:教材P7—P9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概念:叫做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脱水性和腐蚀性等等。(二)物理性质概念:叫做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水性、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1、熔点和沸点熔点:沸点:2、密度密度:▲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易、难、会、可以等课堂练习(二):8、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有导电、导热性 B、有良好延展性C、具有银白色光泽 D、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9、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具有助燃性C、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D、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0、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燃烧和蜡烛燃烧都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把冰块放在高于0℃的地方就会变成液态水C、铁矿石可以炼铁D、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进行光合作用11、根据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可以区别下列各组物质,请把这一性质写在横线上。(1)铜片和铁片:___;(2)蔗糖和食盐:___;(3)汽油和清水:___;(4)银块和铝块:___;(5)金刚石和玻璃:___;(6)水银和白银:___。拓展延伸:1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13、把黄豆粒大的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钠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由上述实验现象可归纳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_____。课外练习(二)1、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性B.导热性C.可燃性D.延展性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①甲烷用作燃料②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气焊④干冰用作制冷剂⑤焦炭用于炼铁工业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生铁制铁锅B.氧气供给呼吸C.用木炭除去鞋柜、冰箱内的异味D.用16%的食盐水来选种4、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5、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一些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醇。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通过硫醇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已知一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在高温时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1)以上陈述中属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三、课后反思: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导学目标知识点:1、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2、蜡烛燃烧探究的过程、现象和结论3、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导学方法:提供资料—激发兴趣—活动探究—得出结论—提高认识课时: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学:1、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2、二氧化碳的特性:,氧气的特性是:二、课堂导学: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三、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三个关注”: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课堂练习:1、蜡烛燃烧的火焰有、和三部分构成,其中的温度最高。2、因为蜡烛熔化时,所以是物理变化。因为蜡烛燃烧时,所以是化学变化。3、蜡烛有以下一些性质:①固体②白色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难溶于水⑥受热易熔化⑦能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属于化学性质的有。4、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④得出可靠的结论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课外练习: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通过实验以及对__________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2、二氧化碳能使__________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3、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变化不同的是()A、水汽化成水蒸气B、电灯发光C、矿石粉碎D、粮食酿酒4、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外焰的温度最高;②蜡烛燃烧时生成物有二氧化碳;③燃烧时发光、发热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5、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A、白色固体B、有咸味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6、下列对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非曲直)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7、小刚在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分析以下做法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成分,分析有无产生黑色物质的可能C、这种实验现象与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8、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片刻后取下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摸一摸感觉很__________,迅速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石灰水变__________;由此可知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_______和________,并放出_________。课后反思: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二课时N105四、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步骤1:收集二瓶呼出的气体。步骤2:用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观察现象。空气呼出气体现象结论步骤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二个集气瓶,观察现象。空气呼出气体现象结论步骤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在其中的一张上呼气,观察现象。呼气的玻璃片没有呼气的玻璃片现象结论五、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信息)—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课堂练习:1、实验报告应包含:姓名及合作者,探究活动时间,探究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用品;实验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实验__________的记录,实验现象的__________,结论,问题和建议。2、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的方法用__________法。3、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能提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水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盛有下列气体的四个集气瓶中,木条燃烧得更旺的是()A、空气B、人呼出的气体C、二氧化碳D、氧气5、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水蒸气6、皎皎打开一盒饼干,吃了几块后把饼干盒敞开放在桌子上,过两天饼干变软了,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D、无法确定7、人的呼吸过程中,吸入的主要是,呼出的主要是,呼吸过程是变化。课外练习:1、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C、我们吸入的气体含有较多的水蒸气D、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2、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要素的是:①发现问题;②设计实验;③查阅资料;④提出假设;⑤实验观察;⑥解释结论;⑦交流反思。A、①②④⑤⑥B、①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3、实验室里有一瓶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上产生一种白色物质,这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气体是()A、氧气B、水蒸气C、氮气D、二氧化碳4、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棉线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5、某一自然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用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水的用量都相同,测得这种洗衣粉在不同水温下除去衣服上的奶渍所需时间如下表:水温(℃)304050607080除去奶渍所需时间(秒)3014861019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判断,用这种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A、30℃B、50℃C、60℃D、80℃6、对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集气瓶盛满水,将玻璃片从上往下直接盖住瓶口B、收集好人呼出的气体,迅速从水中取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倒放在桌子上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D、集气瓶集满呼出的气体后,先放在水里等用到的时候再从水中取出7、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1)人呼气时应找开__________、关闭__________;(2)人吸气时应找开__________、关闭__________;此时观察到D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D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课后反思: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导学目标知识点: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知道药品的取用规则,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2、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导学方法:理论—实践—归纳—探究—激趣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熟知教材P150-151的内容二、课堂导学:1、常用的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注意名称的书写)(1)试管:可直接加热, 用途: ;(2)试管夹:用途: ;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手持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3)玻璃棒:用途: ;(4)酒精灯:用于加热。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b.酒精灯内的酒精量的范围是 。c.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 加热物体。d.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 ,不能用水冲。(5)胶头滴管、滴瓶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6)铁架台(7)烧杯:不可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使受热均匀。(8)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a.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 保持水平。b.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c.选用方法:量筒的型号与所量取的体积相接近。(9)集气瓶(10)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称量步骤:(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应放在 中称量。(4)砝码用 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 的砝码,后加 的砝码。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11)水槽(12)锥形瓶(13)坩埚钳(14)烧瓶(平底、圆底)(15)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16)长颈漏斗: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17)毛玻璃片(18)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②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19)药匙:取粉状药品(20)镊子:取块状药品(21)燃烧匙:可直接加热2、药品的取用规则(1)药品取用“三”原则: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取 mL,固体只要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 ;要放入 。3、药品取用方法 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①块状:用 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②粉末状:用 (或 )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①倾倒法:取下瓶塞 着放,标签 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②量取法: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 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③滴加法: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 滴加。 4、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 ,试管受热时先 ,再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 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 。5、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6、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 (2)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① ② ③ 7、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8、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先将导管的一端 ,用手紧贴 ,稍停片刻,若导管口 ,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 ,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学目标知识点:1.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结论。2.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实验。3.空气成分按体积算的组成。4.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及比较。5.O2.N2.稀有气体用途。6.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的成分。导学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充分想象→激发兴趣课时: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学: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稀有气体包括空气体积从大到小排列(写出名称和体积分数)二、课堂导学:1.空气成分的发现(1)科学史: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2)实验方法原理:曲颈甑(盛空气)中加热汞.文字表达式:(化学式)()()()(3)实验现象及分析:①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氧化汞).体积减小约{氧气O2}②容器里空气剩余气体约{氮气N2}(4)实验结论: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装置①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两孔橡皮塞.②药品:红磷,水.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2)实验步骤:①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②连接装置;③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⑥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3)实验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式()()()3.(讨论)课本Page274.归纳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特点相对固定成分可变成分课堂练习:1.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的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2.1777年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下列物质不能与“火空气”发生反应的是()A.木炭B蜡烛C酒精D澄清石灰水3.那些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1),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2),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3),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课后练习:1.以下对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C.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后,余下的全部是氮气D.洁净,新鲜的空气也是混合物2.向500ml盛满空气的集气瓶中倒入50ml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放置1-2天后,瓶内空气的成分减少了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某容器中所盛的空气里含有氧气10L,则次容器中所盛的空气的体积大约是()A.50LB.21LC.40LD.70L4.观察图中的有关操作和实验现象,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空气B.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CO2C.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氧气D.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N25.某班同学用课本实验2-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立即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有夹紧弹簧夹,红林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酥瓜子变软(2)石灰水变浑浊(3)大豆根瘤菌(4)燃烧与呼吸课后反思:.第二课时1.学生预习:纯净物:混合物:空气质量日报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2.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组成由多种物质组成,组成不固定由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表示方法无固定符号专门符号表示,如氮气(N2)等性质无固定的物理性质,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有固定的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举例联系混合物=====纯净物3.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用于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物质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学的主要原料;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食品包装用氮气防腐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惰性气体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红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4.(讨论)课本Page295.保护空气(1)污染物: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2)污染源:(3)防治措施:。课堂练习:1.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不包括()A.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二氧化硫2.下列关于氮气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常温下,氮气能溶于水C.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3.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山人员的呼吸困难,应携带的物质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4.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A.空气B.盐水C.氮气D.食醋5.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A.氢气、氮气B.氮气、氧气C.二氧化碳、氧气D.氮气、氩气课外练习:1.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常向灯泡里面充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或稀有气体D.氮气和氧气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氧气B.液态氧,氮气C.生锈的铁钉,生理盐水D.冰水混合物,汽水3.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SO2和NO2B.SO2和COC.CO和CO2D.CH4和CO4.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热门的关注,下列气体族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C.氧气二氧化碳氮气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5.小明扁桃体经常发炎,影响学习,医生用冷冻剂给他治疗,冷冻剂就是下列物质中的()A.液态空气B.液化石油气C.液态氮气D.液态氧气6.下列物质:①海水②铜③食盐水④空气⑤氮气⑥泥水⑦二氧化碳⑧矿泉水中,请填空: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7.目前各地都在大力政治环境,说说你身边还在发生的污染环境的现象两例。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两条具体建议。8.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一种销售的一袋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象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冲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一定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①②③课后反思:课题2氧气导学目标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现象,注意事项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提高兴趣→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拓展思维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氧气的物理性质:。二、课堂导学:1、氧气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推论(1)无色无味的气体(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3)氧气不易溶于水,水中溶有少量氧气(!)呼吸的空气中有氧气(2)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高山时带氧气瓶,说明高山地区气压低,单位体积空气内含氧量少(3)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活(4)氧的三态变化一般规律气态氧→液态氧→固态氧无色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2、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颜色状态)反应现象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空气中氧气中木炭(灰黑色固体在空气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盛有灰黑色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发出热,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硫(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O2中,发出蓝紫色火焰集气瓶中应装入少量水,原因: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放出热,生成有刺激气味的气体红磷(暗红色)白磷(白色)有浓厚的白烟,放出热此反应生成的是P2O5固体的小颗粒,现象应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小液滴)铁丝(银白色)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1)细铁丝绕成螺旋状(2)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3)集气瓶内预选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原因蜡烛(1)火焰明亮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瓶壁上有水雾出(4)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盛氧气的集气瓶要干燥的,可观察到水雾课堂练习1.储存氧气的钢瓶表面涂的油漆颜色是()A.绿色B蓝色C红色D黑色2.下列叙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气味B.常温下为气态C.能支持燃烧D.液氧为淡蓝色3.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B.液态氧是无色液体C.氧气易溶于水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4.能说明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B.放出大量的热C.硫粉减少 D.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课外练习:1.下列操作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的是()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2.下列物质燃烧时能产生白光,又能产生白烟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D.酒精在空气中燃烧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它在和其他物质反应中提供 ,而本身 (填“能”或“不能”)燃烧,因而常称氧气是 剂。氧气 (填“是”或“不是”)燃料。4.已知灯泡内若残留有空气会大大缩短灯泡的寿命,为了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灯泡里常放有少量的红磷,其作用是2.下图为已收集满的一瓶无色无味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假设(猜想)验证方法及操作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课后反思: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二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预习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3)缓慢氧化:二、课堂导学:1、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文字表达式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化合反应:(1)特点:(2)表达式:举例:①②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举例:①②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3.缓慢氧化与燃烧相比,相同点:不同点:举例:①②课堂练习:1.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食物的腐烂C.酒和醋的酿造D.燃烧点燃2.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铝+氧气→氧化铝点燃B氧化钠+水→氢氧化钠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D氨气+水+三氧化硫→硫铵3.既包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是()A.农家肥料的腐熟B.白酒的酿造C.白磷自燃D.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复燃4.叫化合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在这类反应中,氧气能提供氧,具有,是一种常见的剂。课外练习:1.下列反应中不包括缓慢氧化的是()A.钢铁生锈B.动植物呼吸C.木炭燃烧D.食物腐烂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C.化合反应的特征是两种物质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质D.无论是否有氧气参加,只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一定属于化合反应3.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反应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发出白光-------化合反应B.硫------微弱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C.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D.石蜡------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C.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D.氧气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5.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1)A是,B是,C是,D是。(2)B与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6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现有四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请将不完整的填写完整①硫+氧气②碳+氧气③铁+氧气④铜+氧气+水+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看,它们的共同点是,这类反应属于反应,再写一个符合这个特点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它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与上述四个反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带内,相同点是,不同点是。它们可以归为一类反应,即。7.小张同学在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一段时间后,将燃烧匙从瓶内取出,他发现熄灭的红磷又开始燃烧,小张同学很疑惑。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帮助他解答这一现象,根据这一现象说明消防队员在扑灭火灾后应注意什么?课后反思:课题3制取氧气导学目标知识点:1.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操作步骤,现象。2催化剂概念及特点。3.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导学方法: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概念:⑴催化剂:⑵分解反应二、课堂导学: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气体反应物及其状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反应原理O2 高锰酸钾(暗紫色)氯酸钾(白色)氯化钾(白色)O2不易溶于水O2密度比空气大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MnO2(黑色)催化分解双氧水(固+液)O2不易溶于水O2密度比空气大2、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具体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3、分解反应概念: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A+B+……加热举例: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MnO2过氧化氢→水+氧气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做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2)规律:催化剂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变,两不变”。“一变”即。“两不变”即。(如没有二氧化锰,可用代替).由于催化剂参加了反应,因此其物理性质可能发生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不变。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不需要加热就能够直接产生氧气的是()A.过氧化氢B.二氧化锰C.氯酸钾D.高锰酸钾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氧气,肯定不会选用的仪器是()A.蒸发皿B.集气瓶C.试管D.导气管3.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A液化分离空气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D.氯酸钾加热分解课外练习: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必须使用催化剂B.必须含氧元素的物质做反应物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必须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2.在压强为1.01×105Pa时,液态氧的沸点是-196℃,液态氮的沸点是-183℃,液态氦的沸点上-269℃,利用液化空气分离这种气体,随温度的升高,他们逸出的先后顺序是()A.氦气,氧气,氮气B.氮气,氧气,氦气加热C.氦气,氮气,氧气D.氧气,氮气,氦气3.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是()A.氧化剂B.催化剂C.反应物D.生成物4.下列各组物质,可以较快放出氧气的一组是()①过氧化氢溶液②纯净的氯酸钾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③高锰酸钾受热④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A.①②B.②③C.③④D.全部5.下列关于二氧化锰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B.任何反应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C.分解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必须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D.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比氯酸钾效率高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课本P39图发生装置包括哪些仪器:收集装置包括哪些仪器:二、课堂导学:1、实验室用高猛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③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收集氧气结束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⑦熄灭酒精灯2、课堂学生实验3、注意事项: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冷凝成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③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离管口1/3处)④⑤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集气瓶内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瓶内氧气已满⑦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⑧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⑨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逸散。课堂练习: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氧气,肯定不会选用的仪器是()A.蒸发皿B.集气瓶C.试管D.导气管2.检验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是不是氧气和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氧气的正确方法中相同的是()A.都要用到带火星的木条B.都必须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C.都必须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D.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完全相同课外练习:1.常温下,某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向下排空气法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2.接别高锰酸钾,食盐和二氧化锰三种试剂最简单的方法是()A.加热法B.溶解法C.称量法D.观察法3.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做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不变B.生成氧气质量不变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4.实验室里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将导管撤离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adefB.cbadefC.bcadfeD.cbadfe5.实验室中常用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2)为组装制氧发生装置,请你从下图中选择所需的仪器(填序号,下同)_________。装药品前应首先进行_______。(3)实验室里还可采用右图装置,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02)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锥形瓶可用上图中的哪些仪器替代___________,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以用________。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导学过程:处理课本P42-43习题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复习回顾(N208)导学目标知识点:1.拉瓦锡研究空气的结论。2.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实验。3.空气成分按体积算的组成。4.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及比较。5.O2.N2.稀有气体用途。6.三大环境问题。7.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的成分。8.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文字表达式,现象,注意事项9.化合反应,氧化反应10.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操作步骤,现象。11.催化剂概念及特点。12.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复习回顾→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导学过程:一.空气的组成成分体积分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氮气不活泼氧气比较活泼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二氧化碳不活泼化工原料,灭火器其他----------------------二.氧气1.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在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2.化学性质(用文字表达式表示):①②③④三.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①②③2.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仪器:3.收集方法:4.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二不变”,“一变”是,“二不变”是5.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是:①②③④⑤⑥⑦四.物质的分类混合物(举例):;物质纯净物(举例):;五.化学反应化合反应(可表示为)举例:1.化学反应的类型分解反应(可表示为)举例:2.氧化反应,举例: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煤和石油等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B.化工厂产生的烟尘 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生蓝紫色火焰 D.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下列物质,不需要加热就能够直接产生氧气的是()A.过氧化氢B二氧化锰C氯酸钾D高锰酸钾课外练习:1.区别空气和氧气,最好使用( )A.燃着的木条B.澄清的石灰水C.液化的方法 D.带火星的木条2.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药品中混有可燃物A.全部B.除④外C.除⑥⑦外D.①②③⑤3.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 ②____(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____装置收集(写装置代号以下同)(3)实验室制取某气体采用醋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加热制取的方法,该气体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课后反思: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导学目标知识点:1、电解水的现象、结论、文字表达式。2、H2的物理性质。3、检验H2的纯度的方法。4、化合物、氧化物、单质概念。课时:一课时导学方法:实验法、对比法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①电解水时的装置是。②通电。③电解时,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的作用是。二、课堂导学1、探究:电解水a、现象:①②b、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c、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将集满H2的试管用大拇指堵住管口,将管口向下竖直移近火焰,松开大拇指,听到尖锐爆鸣声,表示H2不纯,声音很小,则H2较纯。d、两极上产生气体:阴极:氢气,阳极:氧气。e、讨论:①在水电解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②变化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什么变化。f、电解水时的结论: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①水是由组成的。②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不变。化学反应的实质是。g、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2、拓展、延伸:(3个概念)a、化合物:举例、、氧化物:举例、、单质:举例、、b、对比分析:化合物单质氧化物3、学生阅读P48:水的组成揭秘学生课堂练习: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蒸馏水C、雨水D、盐水2、水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蒸发B、水结冰C、水沸腾D、水电解3、臭氧(O3)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气体,微量臭氧的存在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臭氧属于()A、混合物B、化合物C、氧化物D、单质4、某班同学合作制作了如右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a是。(2)气体a与气体b的体积比约为。(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生命活动的不可缺少的物质B、水能溶解很多物质C、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一种氧化物6、对在水的电解实验中,观察到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正极产生氢气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C、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8D、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1:27、有下列物质①氮气;②矿泉水;③液氧;④二氧化锰;⑤洁净的空气;⑥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得到的剩余固体;⑦四氧化三铁;⑧磷燃烧产生的白烟;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至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⑩过氧化氢(H2O2),其中属于混合物是(填序号,下同),属纯净物的是,属单质的是,属化合物的是,属氧化物的是。A8、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A、B两极是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1)其所用电源为电,由图可知A端为极。(2)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可用来检验。它与电源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3)该实验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9、如右上图所示,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试管a中的气体是H2B、试管b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电池中A为负极,B为正极D、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110、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YX包含关系并合关系交叉关系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课后反思:课题2分子和原子导学目标知识点:1、分子的性质2、分子、原子概念及比较课时:两课时导学方法:实验法、对比法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实验3-2,向水中加品红现象活动与探究,P50并完成教材中的实验报告学生讨论,得结论一、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体积很小(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分子质量很小(1个水分子质量约是3×10-26kg)3、分子式不断运动的(品红扩散,氨气运动到酚酞中)4、分子间有间隔(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H2O:一个水分子是构成的。O2:一个氧分子是构成的。H2:一个氢分子是构成的。三、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1、水的蒸发:是由水分子不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但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本身没变,属于变化。2、水的分解:是水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原子与原子结合成氢分子,原子与原子结合分子,有新生成,水分子本身(没变或变化)属于变化。四、课后练习:1、(2008·福州)右图信息能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2、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氧元素B、氧分子C、氧原子D、氧离子3、(2008·福州)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A、分子质量很小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4、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若由构成就是纯净物,若由构成就是混合物;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它的分子本身;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本身。5、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原因是()A、分子间是有间隔的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不停地运动着D、分子的体积很小6、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蒸发食盐水有食盐析出B、碘升华C、水通电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D、水蒸气冷凝成水7、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现象或事实解释A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水分子体积增大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C氧气能使燃烧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使燃烧木条熄灭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8、下列有关受热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C、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9、(2008·临沂)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1)食物腐烂;(2)花香四溢;(3)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到容积为0.024m3的钢瓶。10、(2008·海南)电子消毒柜放电时,可将空气中的少量的氧气转化为臭氧(O3),利用臭氧具有很好的消毒作用,能对物品进行消毒。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O2和O3都是单质B、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O2和O3是不同的物质D、O2和O3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1、(2008·攀枝花)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以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变小了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课后反思: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原子四、化学反应的实质: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元素)种类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实例:①水氢气+氧气②氢气+氯气氯化氢③氧化汞汞+氧气五、两个概念: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六、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相同点1、分子、原子的质量很小2、分子、原子的体积小3、分子、原子是不断运动的4、分子、原子间有间隔5、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一种微粒不同点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七、家庭小实验:P53该实验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八、课堂练习:P531、2、3、4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总在不停地运动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很小,不可以再分2、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它们之间都有间隔C、在化学变化中它们都不能再分D、它们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3、(2008·黄石)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A、大小不同B、能否直接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4、下列物质中原子构成的是()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A、二氧化碳B、冰C、金刚石D、氧气5、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生成的新粒子是和。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则不能再分。6、(2008·上海)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式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发生变化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改变7、下图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和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8、(2008·黑龙江)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室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OHggOHggHggHggO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变化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C、氧化汞、氧气、汞都是化合物D、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9、如下图所示,“○”、“●”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2)表示单质的是;(3)表示化合物是,(填“可能”与“不可能”)是氧化物;(4)若“○”、“●”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则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图可表示电解水的生成物。课后反思: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课题3水的净化导学目标知识点:1、过滤的概念及注意事项2、硬水、软水的概念、判断方法3、硬水变软水的方法,装置及特点课时:一课时导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学生预习: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完成下表:取水□→→→→用户二、课堂导学(一)活动与探究:过滤1、过滤是。2、过滤要注意“一贴”、“二纸”、“三靠”3、过滤用到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其中玻璃棒作用是4、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原因可能是:①;②;③。(二)两个概念:1、硬水是,软水是。2、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3、使用硬水带来危害是: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①用硬水洗涤衣服②锅炉用硬水: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易引起。4、生活中通过可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通过可降低水的硬度。5、实验:实验室制取蒸馏水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①实验中加几粒沸石的作用是。②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下上。③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中,烧杯中装冷水作用是。6、学生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学生课堂练习:P58习题1、2、3课后练习:1、(2008·肇庆)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自来水C、硬水D、浮有冰的水2、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为: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自来水,其中常用作出去臭味的试剂是()A、漂白粉B、活性炭C、氯气D、明矾3、(2008·连云港)日常生活中,降低天然水硬度的简单方法是()A、过滤B、吸附C、消毒D、煮沸4、我们饮用的水是由原水净化所得,自来水厂科学合理的净水过程是()A、原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净水B、原水→加絮凝剂→消毒→过滤→沉淀→吸附→净水C、原水→过滤→消毒→加絮凝剂→吸附→沉淀→净水D、原水→消毒→加絮凝剂→吸附→沉淀→过滤→净水5、下图为自来水净化过程的示意图,请判断净水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从水库取水B、通过过滤池C、通过活性炭吸附池D、投药消毒6、(2008·攀枝花)水是生命之源,我国规定饮用水质必须在感官指标、化学指标、病例学指标等方面达标方可成为饮用水。(1)感官指标的主要要求为:①不得呈现异色;②不得有异味;③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④应澄清透明。净化水时,前两个指标可以利用(填物质的名称)的吸附作用达到;后两个指标可以通过加入常用的絮凝剂如(填物质的名称),经沉降、过滤后达到。、(2)实验室中处理水时,常用到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其中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是。7、洗脸的毛巾用久之后,常常会变硬。这是因为用于洗脸的水中常含有较多的()A、氧气B、钙、镁化合物C、氧元素D、氢元素8、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A、观察水的颜色B、闻水的气味C、品尝水的味道D、用肥皂水检验,易起泡的是软水,不易起泡的是硬水9、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11、(2008·汕头)用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A、能杀菌消毒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C、能得到纯净水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12、为了研究净水的方法,我们制作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如右图所示:(1)其中石子、细沙和棉花的作用是,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2)生活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13、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2)自制净水器中加入,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3)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14、将浑浊的河水变澄清,实验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B.C.D15、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硬水洗涤衣物不容易洗净B、硬水通过蒸馏可以得到软水C、硬水烧开后有白色沉淀产生D、硬水通过过滤就可以得到软水16、(2008·新疆)今年“5·12”大地震使地震灾区的饮用水受到污染。下列几个步骤能将受到污染的水转化为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17、我国南方某地发生洪涝灾害,饮用水受到污染,需对河水处理后饮用。当地居民的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用明矾使悬浮颗粒沉降下来B、用漂白粉进行杀菌消毒C、只要水无声透明就放心饮用D、饮用前加热18、蒸馏水、矿泉水(该矿泉水属于硬水)、白醋、酒精都是常见的无色液体,它们的外观非常相似,其中具有酸味的是,另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是,其它两种无色液体可用多种方法区分。例如:(1)加入(填序号),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①肥皂水②活性炭③食盐水(2)将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热,完全蒸发,根据是否有(填实验现象)来区分。19、如右下图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的装置图:(1)指出仪器名称:A.;B.。(2)指出其错误之处;①;②。(3)此操作中要做到的“两低”分别是指:一低:;二低:。(4)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小芳对装置进行改进后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她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看法?,理由是。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20、如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水在中由液态变成气态,在中由气态变为液态。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得到蒸馏水在中。(3)仔细观察b仪器,它起到作用,冷水进入b仪器的方向如图所示,如果改为从上流流入,下端流出行不行?(填“行”或“不行”)。其原因是:。(4)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的操作,再加水和沸石进行蒸馏。(5)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课后反思:课题4保护水资源导学目标知识点:1、爱护水资源(2条)2、水体污染概念及水污染途径课时:一课时导学方法:阅读法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课题4爱护水资源,完成填空1、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着,地球又称为。2、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多种。3、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水很少,还不足总水量的。4、水污染的主要途径有三条:工业上,农业上,生活上。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6、水体污染是,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二、课堂导学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哪些?。老师介绍节水徽记它的含义是:三、学生课堂练习P641、2、3四、学生课后练习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以下关于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生活废水不会污染江河D、淡水资源取之不尽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3、北京市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4、“中水”是指生活中污水经处理达到规定水质标准的,可在一定范围内再次使用的非饮用水。现有一种含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和泥沙,且还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成分已做了简化),根据你了解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欲除去污水中的菜叶、塑料和泥沙,可采用方法。(2)要除去污水中的臭味,通常使用的物质是。(3)此污水经过去渣、除臭处理后即可作为生活清洁(如冲厕所、洗车)等用水。你认为“中水”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5、(2008·芜湖)巢湖发生了比较严重蓝藻危机,主要因为氮和磷大量排放到水中后,造成水体污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需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以下相关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C、科学使用氮肥、磷肥D、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2008·南昌)2008年5月11日,南昌市计划供水、节约用水办公室向全体市民发出节约用水倡议。下列做法或建议错误的是()A、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B、刷牙少用一口水,洗脸少用一杯水C、选用节水型器具D、发现水管漏水及时向物业管理或供水部门反映7、(1)湖南省年人均水量约为2500m3,对照下表可知湖南省属于缺水地区。紧缺性程度年人均水量/m3轻度缺水1700~3000中度缺水1000~1700重度缺水500~1000极度缺水<500(2)洞庭湖是湖南的母亲湖。为减少洞庭湖水污染,请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①;②。(3)日常生活中可用区分软水和硬水,可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8、(2008·成都)通过学习化学,成语“细水长流”可理解为()A、在家里用细细的长流水洗衣服或刷牙B、节约每一滴水,形成“细水长流”的水资源观C、地球淡水储量丰富,可供人类永久使用D、水龙头漏斗可让其“细水长流”,方便使用9、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A、吸附B、消毒C、电解D、过滤(2)2007年5月,无锡太湖由于水污染等因素引起蓝藻大面积爆发,造成该地区水资源危机。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排水和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污水的任意排放。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举例说说在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课后反思:最轻的气体导学目标知识点1、掌握H2的物理性质。2、H2的化学性质。3、H2的用途。导学方法:预习法、实验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H2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导学:①证明密度比空气大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氢气的化学性质: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③氢气的用途:课堂作业:1.下列四种物质都能作为燃料,从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试,最理想的一种燃料是()A.甲烷B.汽油C.煤D.氢气2.化学实验应遵循操作的顺序,以保证实验顺利完成。下列对氢气的有关实验中先后顺序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进行实验B.进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时,应先验纯,再点燃C.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给氧化铜加热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通氢气,再停止加热3.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根据氢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氢气性质分析,在氢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解决的课题有()A.寻找丰富的H2原料B.探索廉价的制H2方法C.开发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D.研究氢气燃烧后产物的处理技术4.有关氢气还原氧化铜性质实验的叙述包括:①黑色固体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的固体②水是还原产物③实验证明氢气具有还原性④加热前应先通入纯净氢气将试管中空气排尽⑤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⑥加热后在管口处有水滴生成⑦反应中氧化铜是氧化剂。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④⑥⑦B.①③⑤⑦C.①②⑤⑥⑦D.②④⑥⑦课外作业: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请问根据图所表示的物质的用途,能归纳出氢气的哪些性质: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__;6.某化学活动小组准备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___装置(填编号)。反应完成后,要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应进行溶解、__________、洗涤、干燥等操作。(2)不选用C装置制取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项D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至少写2种)。某学生用D装置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检验它是哪种气体,并完成下表:检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结论7.请将下列实验室制取氢气并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步骤,按正确的顺序用序号填入括号内:()在装置中放入药品,产生氢气()检查氢气发生器的气密性()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检验氢气的纯度()向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通入氢气()停止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停止给固体加热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请回答:若将操作(4)和(5)两步顺序颠倒,其后果是__________。若将操作(6)和(7)两步顺序颠倒,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_,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8.一位同学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破裂了。请举出三个可能导致试管破裂的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图,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上钻有小孔的纸筒,用纸团堵住小孔按右图演示氢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通入前的氢气是否需要检验纯度:__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A中收集氢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仔细观察,发现图中所示的通入氢气的方法与通常的方法有一点不同,这点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收集方法还有一个缺点是往往因为纸筒不能完全平放在桌面而倾倒。使实验失败,你提一条改进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氢气收集满后,拿掉小孔上的纸团立即点燃,开始时,氢气会安静地燃烧,但燃烧一会就发生爆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第三单元自然界水的小结导学目标知识点:1、原子、分子的关系2、物质分类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归纳法、类比法、自学法导学过程:学生课前完成,教师课堂订正一、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二、三、四、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学生识记分子原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性质分子式客观存在的,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是客观存在的,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原子在不断运动,原子之间有间隔应用①从分子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②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同①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相同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联系原子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成原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B.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C.液氧D.雨水2、下列图示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会运动,原子不会运动你D.分子间有间隙,原子间无间隙4、如图是简易净水器的示意图,下面对该净水器的分析正确的是()A.能杀菌消毒B.能把硬水变成软水C.能得到纯净水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5、水污染主要来自()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②雨水和土壤接触③农业中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C.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自来水厂给饮用水消毒,可使用硫酸铜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镁和红磷都属于单质C.矿泉水和蒸馏水都是纯净物D.氮气、氧气、氢气、氦气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8、某两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观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9、某种物质A中只有1×1022个A分子,在这些分子里共有2×1022个原子,那么A物质一定不是()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10、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浓氨水易挥发,氨水易溶于水1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来创造分子。若用这种方法来制造葡萄糖(C6H12O6),则不需要的原子是()A.碳原子B.氮原子C.氢原子D.氧原子NO2H2ANO2H2B12、把分别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和氢气的集气瓶按如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由此现象不能得出结论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B.分子间有间隙C.二氧化氮的密度比氢气大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二、填空题:13、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具有一定的性质。用微粒的知识填空:(1)构成氨气的微粒是___________;(2)氨气受压时,体积能变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3)打开盛浓氨水的瓶塞,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据下面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甲、乙、丙三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单质的是____________;(2)从图中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__;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15、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化合物是_________,纯净物是____________,混合物是_____________,氧化物是____________。(均填容器的代号)三、综合题:16、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多一滴水,就可能多一条生命。小明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与试管b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___________,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小明得出了许多结论,请你说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今年6月上旬,雨水偏多。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暴雨过后的长江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1)取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静置过滤。实验室提供了烧杯、漏斗、铁架台、滤纸等用品,要完成过滤操作,还应该用到的另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2)过滤几次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即可)(3)改进操作后,滤液澄清了。若要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4)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化学第三单元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本题共18分)1.“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句广告词说明了(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是有间隔的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A.氯化钠、铁B.空气、水C.医用酒精、氢气D.冰水混合物、臭氧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变化不能证明的事实是(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和新物质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隔4.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 )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5.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生命之水”。我省已是重度缺水,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人体受影响。节水是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列不属于直接节水的是( )A.刷牙时用口杯接水 B.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都经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水源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C.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D.农业、林业全面推广应用喷灌或滴灌6.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7.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例如:氮气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8.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3)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两个方面的原因)。9.右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请你参与下面的讨论。(1)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活性炭净水器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物质,同时利用活性炭的 作用除去臭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2)三峡工程二期已于2003年6月1日开始蓄水。为防止三峡库区水被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填序号);①清理蓄水库库底固体废物;②防治船舶污染;③整治相关河流污染;④治理库区和上游区工业污染。(3)许多化学反应都能生成水。请按照以下反应类型,各写一个生成水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某同学用空塑料饮料瓶做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请你帮他继续设计,确定小卵石、活性炭和石英沙三种材料的位置。请填写以下两种材料所在位置的序号:小卵石________、活性_________。12.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表示):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方程式之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药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3)使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三、探究题(每空1分,共5分)13、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1)实验I: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2)实验II(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出现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III(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说明理由课后反思:课题1原子的构成导学目标知识点:1.原子构成2.相对原子质量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提出问题→学生活动→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拓展思维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比较课本4-1,4-2的数据(师生共同探究)结论:1.2.3.二.课堂导学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并不意味着原子不能再分。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居于原子中间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绕核运动(3)构成原子核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核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质子的质量为:1.6726×10-27kg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7kg2、相对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是指原子的实际质量,原子的质量单位可以用质量的一般单位“克”或“千克”表示,原子的质量的数值很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国际上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符号Ar,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2)标准:碳-12原子中有6个质子、6个中子,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3)表达式:其他原子质量Ar==---------------------------------碳-12原子的质量×1/12由此可见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计算O-16的相对原子质量。(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归纳总结: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等于一个中子。课堂练习:1.下列粒子不属于构成原子的粒子的是()A.质子B.中子C.分子D.电子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分子能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3.原子中()A.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中子数等于质子数C.核电荷数等于中子数D.中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课外练习:1.下列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原子核体积比原子小B.原子核带正电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2.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C.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显负电荷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但原子不能3.有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叙述错误的是()A.就是原子的质量B.在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C.可以用千克或克做单位D.是一个质量比,没有单位4.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些()A.质子中子原子核B.质子电子原子核C.电子中子原子核D.质子中子电子5.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铕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3B.铕元素的中子数为63C.铕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2D.铕元素的原子质量为1526.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几种粒子中:(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2)显电中性的粒子有;(3)带正电荷的粒子有;(4)带负电荷且质量最小的粒子是;(5)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有;(6)在同一原子里树木相同的两种粒子是;课后反思:课题2元素导学目标知识点:1.元素的符号和意义。2.认识元素周期表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介绍讲解→学生活动→问题讨论→补充总结→练习提高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学生预习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二、课堂导学1.师生共同探究:(地球中元素,生物细胞元素前四位及质量分数P73—P74)(1元素种类:(2)地壳中含量前9位元素: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3)生物细胞中前四位元素:(65%),(18%),氢(10%),氮(3%)2.讨论:课本P73结论:3.元素符号(1)表示方法: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2)元素符号的写法和规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简称“一大二小”③书写时要规范地写,不能迁移英语中的书写方法。(3)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宏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例如H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②对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的,还表示一种物质例如Fe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单质练习:指出元素符号的意义OCuNMg③元素符号前加2以上的数字,只能表示几个原子。如:2N只能表示两个氮原子4.元素的分类(从汉字中找出元素名称特点P76资料)(1)金属元素特点:(2)非金属元素特点:(3)稀有气体元素特点:5.元素周期表活动与探究P761、2(1)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并标出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编排结构:①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②纵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③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3)元素周期律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①每一周期从左至右从金属元素开始,逐步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②同一族越到下面金属性越强,相邻两元素性质相似。三.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四.课堂练习1.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拥有较多的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考查地壳中前四位元素)A.FeB.SiC.OD.Al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考查决定元素种类应用)A,核外电子数B.中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D.质子数3.某些人睡觉时磨牙是因为缺锌。这里的“锌”是指()(考核元素的应用)A.元素B.分子C.原子D.锌单质4.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考查元素符号,名称书写)A.炭CB.氖NaC.汞HgD.铝aL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右图分析,下列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A.元素名称是“氢”B.元素符号是“H”C.原子序数为“1”D.元素的质量是“1.008g”6.下列符号中只能表示微观含义的是()A.O2B.FeC.2HD.N7.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称作一个__________,共有________个横行,每一纵行成为一个族,共有________个族。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小格中左上角数字称为原子序数,与该原子的_______数相等。请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质子数分别为20、27的元素的名称、符号及相对原子质量: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外练习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考查元素符号书写)A钙(CA)B镁(mg)C氯(CL)D氖(Ne)2.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完全相同的是()(考查元素符号书写)A.氯钙铜B.铝银氩C.氖钠硅D.镁锰锌3.表示5个氢原子的符号是()(微观粒子应用)A.5H2B.5HC.3H2D.H4.地壳中各元素所占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氧硅铝铁B.硅铝铁氧C.铁氧硅铝D.铝铁氧硅5.一瓶气体经检验得知其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A.肯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化合物C.是含单质,化合物的混合物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6.认真考察元素周期表可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除第一周期外,其余周期的开头总是金属元素B.除第七周期外,其余周期的结尾总是稀有气体元素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C.元素周期表中共有9个周期D.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7.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9.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出一些固定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A.电子B.中子C.质子D.该原子的原子核10.某化学家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多一个的新原子,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与氢原子相同的原子B.是氢的另一种原子C.是一种新元素D.是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11.(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考查元素符号书写及分类)①硅②硫③汞④氩⑤磷⑥铜⑦碳⑧氟⑨铁⑩氦(2)对上述12种元素进行分类,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12.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填写适当的符号(符号与意义互写)(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2)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______________;(3)一个氟原子_________;(4)3个硫原子_________;(5)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4Mg________________;(7)2Cu_________________。13.用元素符号回答: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化物中必含有的元素是。水中含有的元素是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中所含的元素是。1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氩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2)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____,属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3)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_;(4)氩元素与氖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5)观察元素周期表,你会发现其中隐含了许多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14.现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非金属元素,C元素的单质在B元素的单质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C-12原子的1/12的56倍,且是产量最多的金属元素。(1)请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BCD(2)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称是(3)写出D的单质在B的单质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其反应类型:课后反思:课题3离子导学目标知识点: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离子,阴离子,阳离子的概念,符号。3.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关系。课时:2课时导学方法:复习提问→学生阅读→教师小结→学生活动→总结拓展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学:学生预习概念:1.电子层:2.离子:。阳离子,阴离子。3.原子团:二、课堂导学: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认识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①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②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一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原子,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层按离核的远近分别用一二三四五六七来表示,第一层离核最近。(3)原子结构示意图:(4)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稳定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5)记忆1-18号原子序数1.离子形成过程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阳离子和阴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结合成离子化合物。3.离子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离子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1)离子符号的意义①写在元素符号前面表示离子的个数。例如2Ca2+②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1可省略)Ca2+O2-Na+F-(2)原子团举例:(3)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质子数与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微粒所显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用阴离子表示,如Cl-联系失电子失电子阴离子原子阳离子得电子得电子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钠离子B.氯离子失去电子后变成氯原子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2.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他失去了两个电子后,发生改变的是()A.核电荷数B.最外层电子数C.中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3.氧原子和氧离子的差异是()A.氧离子核外电子数比氧原子多2个B.核电荷数不同C.氧原子核外电子数比氧离子多2个D.中子数不同课后练习:1.与元素性质有密切关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A.质子数B.核电荷数C.电子总数D.最外层电子数2.下列关于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是都是带电的原子B.离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红离子不能再分D.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有些物质则是由离子直接构成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B.氢原子结合成氢气C.氯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氯花氢分子,氯化氢分子聚集成氯化氢D.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和钠离子,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钠5.对Na,Na+两种粒子的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核电荷数相等B.质量几乎相等C.核外电子数不相等D.属于两种不同元素6.请写出下列离子符号或名称钙离子氢离子氯离子铝离子铵根离子OH—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课前导学: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阴离子是阳离子是原子团是2.记忆常见离子的名称和符号氢离子H+钾离子K+氧离子O2-钙离子Ca2+钠离子Na+氢氧根OH-镁离子Mg2+硫酸根SO42-铝离子Al3+硝酸根NO3-硫离子S2-氨根NH4+氯离子Cl-二、课堂导学:1.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及物质构成关系总结(1)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如NaCl)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Na失去电子Na+阴阳离子静电作用Cl得到电子Cl-NaCl(不显电性)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画出以下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示意图氧离子镁原子钠离子氢离子氯离子碳原子硫原子氟离子氧原子2.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该元素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A.12个B.15个C.16个D.17个课外练习:1.根据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C.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D.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2.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C.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3.M元素的离子为M2+,其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为b,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a+b+2B.a+b-2C.a+bD.b+24.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为()A.a+m+nB.a-m-nC.m+n-aD.m-n-a5.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等。如金刚石是由构成的;水是由构成的;氯化钠固体是由和构成的。6.原子失去最外曾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①元素种类②化学性质③相对原子质量④粒子的电性⑤原子核⑥电子层数⑦最外层电子数⑧核外电子总数7.某微粒核电荷数为N,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B,回答下列问题:(1)B决定该微粒的(2)当N-B=10时,该微粒是。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3)当B=8时微粒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该微粒的符号是。8.有X,Y,Z三种元素,X元素的阴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Y元素的阳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X2-和Y+都只有2个电子层,Z元素的原子核有三个电子层,第二层上的电子数是第一,第三层上的电子数之和,则X2—的离子符号,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Z元素的名称。9.学完元素周期表以后,小明想探究一下1-18号元素的核电荷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小水分子共有个原子核,个质子。(2)一个Al3+核外共有个电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通过绘制的图象,你能帮助小明发现哪些规律?请写出其中的一个。课后反思: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导学目标知识点:1.化学式的概念及意义2.元素原子团化合价3.根据化学式的计算(3条)课时:3课时导学方法:学生阅读→教师总结→问题讨论→讲解总结→随堂练习→巩固提高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元素符号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预习:是化学式二、课堂导学:1.化学式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2.化学式的书写规则(1)化合物的书写规则①②③(2)单质的书写规则①②③3.指出CO2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1)1个氮分子____ (2)2个氢原子____ (3)3个钠离子____ (4)4个水分子____ (5)3个亚铁离子____ (6)n个硫酸根离子____ (7)m个氢氧根离子____ (8)+2价的镁元素____ 2.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Ca2+ B.NO2 C.2NO D. E. ①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 ②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 ③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____ ④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___课外练习:1.科学家通过宇宙探测仪查明金星大气层中含有一种名称为二氧化三碳的气体,其化学式的写法是()A.2O3CB.O2C3C.C3O2D.2OC32.化学式H2O所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A.表示水这种物质B.表示一个水分子C.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D.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下面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Zn2+的“2+”表示锌粒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B.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C.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二个氢元素D.N2中“2”表示2个氮原子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Fe3O4---四氧化三铁B.2H---2个氢元素C.O2---2个氧原子D.Na1+---钠离子5.用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的最小粒子____(3)构成硫酸钠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4)保持酒精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5)在氧化铝中铝显+3价____(6)两个铵根离子____(7)同种元素表现出两种化合价的物质____6.用化学符号填空(1)氩气;(2)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分数),表示出它的8个分子;(3)某中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有9个质子,它可能是;7.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1)H2(2)2H(3)(4)O2-(5)2CO2前2表示后2表示课后反思: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二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化合价:原子团:二、课堂导学:一.化合价(1)原子团,举例:,原子团也有化合价,如:。(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或“—n”表示,如。(3)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化合价离子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表示方法用+1,+2,-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1不省略)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1省略)实例联系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号相同,只是位置不同(4)师生共同探究:化合价规律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①如:②如:③如:④如:(5)化合价的应用例:已知磷为+5价,氧为-2价,写出磷的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价口诀:钾钠氢银+1价钙镁钡锌+2价氟氯溴碘-1价通常氧为-2价铜+1+2铝+3铁有+2和+3碳有+2和+4硫有-2、+4和+6磷的化合价为+5价单质化合价为0价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P874、5、6课外练习:1.在下列化学式中,X代表某种元素(在化学物中X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则错误的一个化学式为()A.X2O3BX2Cl3CX(NO3)3DX2(SO4)32“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5B.+3C.+1D.-13.在NH4NO3,N2,NO2,NO这四种物质中,N元素表现出的化合价共有()A.3种B.4种C.5种D.6种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B.在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C.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总是显负价D.在同一化合物中,同种元素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5.下列关于元素化合价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铁单质中,铁的化合价可以为+2和+3价B.一种元素只能表现一种化合价C.在任何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D.一种物质中同一种元素不可能表现可变化合价6.分析下列顺序HCl,Cl2,,HClO2,HClO4,在横线上应填的化学式是()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A.NaClB.HClOC.KClO3D.Cl2O77.下列各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A.SO2和SO3B.SO3和Na2SO4C.Na2S和H2SO4D.H2S和S8.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中硒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ANa2SeO3BNa2SeO4CNaSeO3DNa2SeO29.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在元素符号的上方标出化合价(1)氧化铜(2)二氧化锰(3)高锰酸钾(4)锰酸钾(5)碳酸钙(6)硫酸铁(7)氧化铝(8)氯化锌(9)氧化镁(10)氯化钠10.科学家在合成超导材料时,偶然制得了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的紫色化学合成物质BaCuSi2O4,它由种元素组成,其中Si呈价。写出相同价态硅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课后反思: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三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______物质组成元素质量比:二、课堂导学:1.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计算下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①H2O②O2③NaCl④Ca(OH)2⑤NH4NO3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例:MnO2中锰,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Mn:O=55:16×2=55:32=1。7:1计算下列物质中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①H2O②CO2③Ca(OH)2④NH4NO3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公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例:计算化肥①NH4NO3、②(NH4)2SO4、③NH4Cl、④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解:①可先根据化学式计算出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N的相对原子质量×2W(N)=-------------------------------------------------×100%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2/80×100%=35%答:NH4N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练习:计算氧化镁(MgO)质量分数①③④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外练习:1.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①H2SO4②CO③Fe3O4④KOH⑤NaCl2.计算下列物质中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①SO3②CO③Fe2O3④KClO3⑤NH4NO33.计算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①SO3②CaCO3③Fe2O3④Ca(OH)2⑤CuO(Cu—64)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4.已知R2(SO4)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2,则R(NO3)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54B.240C.185D.2135.某硝酸铵样品,经分析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则样品中可能含的杂质是()A.NH4HCO3B.(NH4)SO4C.NH4ClD.CO(NH2)26.在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和四氧化三铁(Fe3O4)这三种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Fe3O4Fe2O3FeOB.FeOFe3O4Fe2O3C.Fe3O4FeOFe2O3D.Fe2O3Fe3O4FeO7.一种氮的氧化物中氮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则该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2B.+3C.+4D.+58.某蔬菜地种植基地远计划每亩菜田施用氮肥碳酸氢铵[NH4HCO3]7.9KG,因缺货现改施用尿素[CO(NH2)2],若要达到同样的施肥效果,则每亩菜田所需尿素的质量是()A.3kgB.3.95kgC.6kgD.7.9kg9.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立方”使用的新科技膜结构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简称ETFE),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四氟依稀的化学式为C2F4,请计算(1)四氟乙烯中碳元素与氟元素的质量比为;(2)四氟乙烯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化学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O:N:S=;(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合格奶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元素的质量为g;现测定某奶粉每100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0.5g。则这种奶粉属于(填“合格”或“不合格”)奶粉。课后反思:课题第四单元复习回顾导学目标知识点:课时:1课时导法:复习回顾→归纳总结→巩固练习-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记忆第四单元相关概念,元素符号,化学式二、课堂导学:一.原子构成及相关知识概念:基本性质:1.2.质子3.4.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原子核1.中子2.原子构成3.1.2.核外电子3.4.5.1.构成的物质2.表示符号:元素符号1.与原子绝对质量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2.与原子结构的关系:3.国际单位为1,符号为Ar,一般不写出二.离子结构特点概念:1.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2.离子形成1。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2.构成的物质:如表示符号:离子符号三.元素知识结构元素周期表概念:以单质形式存在如:存在形式:以化合物形态存在如:原子结构特征: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特点:元素分类原子结构特征: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特点:原子结构特征:非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特点: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宇宙中含量最的元素:应记住的元素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最活泼的金属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课堂练习:1.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等,说明化学与人的健康密不可分。这里的碘、氟、钙、铁是指()A.单质B.分子C.元素D.原子2.甲烷(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烷、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比是()A.4:16:11:9B.8:16:22:9C.4:8:11:1D.8:16:11:93.现代通讯中大显身手的光导纤维是用SiO2制成的。SiO2中硅元素(Si)的化合价为()A.+4B.+3C.+2D.+1课外练习:1.2005年3月,国家之间局查出一些辣椒酱、番茄酱等食品中含有工业染色剂“苏丹红一号”,人食用后可能致癌。“苏丹红一号”的化学式为C16H12N2O。下列有关“苏丹红一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苏丹红一号”属于氧化物B.“苏丹红一号”由30个原子构成C.苏丹红一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8D.“苏丹红一号”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2.已知CH4与另一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则另一种气体为()A.3C2H2B.C2H2C.COD.CO23.常用燃烧法来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该有机物中()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D.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有O元素4.X,Y两种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元素Y为-2价,由X,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2YB.XYC.X3YD.XY2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非常丰富。你认为从元素周期表中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A.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B.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C.元素符号D.元素的原子序数6.过氧化氢作为一种“绿色消毒剂”,在医疗和家庭生活中广泛应用。下面关于过氧化氢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一种氧化物B.1个分子中含有6个H2单质C.氢,氧的质量比是1:1D.氧的化合价为-2价7.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60B.AuC.O2D.H8.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不显电性②相当于一个氦(He)原子的质量③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④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9.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元素列为食品污染元素。成人每天的摄入量应控制在4mg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以下。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爱吃炸油条,油条在制作时,1Kg面粉需加0.5Kg水,4g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和10g纯碱极少量食盐等辅料。已知在炸制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质量减少了20%,是通过计算说明:如果成人每天食用100g油条,其铝元素的摄入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10.将4.6g某化合物放入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问:这种化合物含有哪几种元素?4.6g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别是多少?课后反思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目标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探究法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学生预习:P90—P93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的理由有哪些?二、课堂导学:活动与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总和和跟生成物质量总和的关系。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方案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P90图5-1方案二:铁钉浸到硫酸铜中:P91图5-2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分析归纳总结: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拓展:方案三:向盐酸中加碳酸钠粉末方案四: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分析师生探究:质量守恒存在原因:(3条)①②③课堂练习:将10g氯酸钾与2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得剩余物11.52g,则生成O2g,依据是。课后小结,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是()A、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B、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D、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2、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数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100g冰融化得到100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说明这一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细铁丝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铁的质量大,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从微观上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原子的不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课外练习:4、32g硫与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g二氧化硫;若有agKClO3与bgMnO2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g,则反应生成O2的质量是g,同时生成氯化钾g。5、在化学变化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④物质的总质量⑤原子的数量⑥分子的数量A、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6、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C、该有机物中可能含有氧元素D、生成CO2和H2O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有机物的质量7、下列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是()A.一个密封的锥形瓶中插入一个燃烧匙,燃烧匙中有白磷,瓶底铺有细纱B.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斜插着一个试管,试管里面是硫酸铜溶液.C.烧杯底部铺有石灰石,石灰石中斜插一个试管,试管中是稀盐酸.D.密封锥形瓶中底部铺有锌,锌旁边斜插一个试管,试管里面是稀硫酸,试管口紧靠锥形瓶壁,靠的地方有一个干瘪的气球8、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1)冷却后,他们观察到得现象是:①;②。(2)请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导学目标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含义课时:一课时导学方法:讲述法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看书P93—P95,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含义/二、课堂导学: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条件生成和egC+O2CO2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反应物生成物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读)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eg指出C+O2CO2的意义3、意义:1、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2、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3、每12份质量的碳跟3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或碳、氧气、二氧化碳之间的质量比为3:8:114、学生课堂讨论:P98三、归纳: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变的有: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④物质总质量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变化:①物质种类②分子种类3、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化:分子数目:课堂练习:1、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02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正确的是()A.氢气和氧气生成水B.氢气和氧气等于水C.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2个水分子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课外练习:3、从化学反应4Al+3O22Al2O3中,可得到下列信息,其中叙述错误的是()A.铝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铝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每4份质量的铝和3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氧化铝D.该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08:96:2044、用__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由此可知_______份质量的铁与________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5、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A.S+O2SO2B.2CO+O22CO2C.2H2+O22H2OD.CH4+2O2CO2+2H2O6、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制取CO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O↑+X+CO2↑,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O2B.H2OC.CH4D.H2课后反思: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导学目标知识点: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探究法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复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其意义有哪些?2、预习P96—P99,回答下列问题①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哪两大原则?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有哪些?二、课堂导学、:(一)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大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三大步骤: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在左、右两边之间画一短线。2、配平化学方程式。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为等号。eg.写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说明:1、条件说明:点燃、加热(常用△)、催化剂2、若反应物为固、液,生成物为气体,在气体化学式后标“↑”,若反应物为液体,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化学式后标“↓”,若反应物、生成物都是气体,气体生成物不需标“↑”,若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固体,固体生成物不需标“↓”。学生练习: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双氧水、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2、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4、硫在氧气中燃烧5、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归纳总结:配平方法:课堂练习:P991、2、3、4、5课后练习:1、关于化学反应2KMnO4K2MnO4+MnO2+O2↑你的认识是()A.是在加热条件下的分解反应B.会产生较多副副产品,通常不用于实验室氧气C.反应物与生成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均属于氧化物D.反应后固体物体的质量变小,说明此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CuSO4Cu+FeSO4B.4P+5O22P2O5C.Mg+O22MgO2D.2KMnO4K2MnO4+MnO2+O2↑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Fe+3O22Fe2O3B.2Mg+O22MgOC.2H2O2H2+O2D.CO+Fe2O3Fe+CO24、煤矿坑道内的“瓦斯”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若不及时通风排除,遇到火星极易发生爆炸。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aCH4+bO2cCO2+dH2O,则化学计量数之和等于()A.4B.5C.6D.75、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并指出错误的原因。(1)3Fe+2O2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2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l+O2Al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H2O2H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KclO3KCl+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人体内的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H2+_____Fe2O3_____Fe+_____H2O(2)_____Al+_____H2SO4______Al2(SO4)3+_____H2↑(3)_____C2H5OH+_____O2_____CO2+_____H2O(4)_____Na+_____H2O______NaOH+_____H2↑8、甲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某化工厂以甲烷为原料合成甲醇(CH3OH),并将多余的氢气用于合成氨。请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1)甲烷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制得C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H2在一定条件下化合成甲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导学目标知识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课时:2课时导学方法:讲述法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复习: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意义?二、课堂导学:第一课时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1、设未知数(不带单元)2、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比例,求解5、简明写出答案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eg.已知反应物,求生成物质量eg1.加热分解6gKMnO4可得氧气多少克。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eg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克?学生小结:课堂练习: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2、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是由于()A.化学方程式反映了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D.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3、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6g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A.12gB.10gC.8gD.5g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水,若要生成5.4g水,所需氢气的质量为()A.1.2gB.0.6gC.0.3gD.0.15g5、完全电解ag水,在正极上得到10mL气体,则在负极上得到的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A.ag10mLB.ag20mLC.ag20mLD.ag10mL课外练习:6、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现要制取24g氧气,求需过氧化氢的质量。7、北京奥运会火炬外形制作材料的上半部采用轻薄高品质的铝合金,下半部喷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求:燃烧88g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丙烷需要消耗多少克氧气?8、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人们常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氧气。(1)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个养鱼爱好者做了如下实验:称取20g过氧化钙样品加入到足量水中生成3.2g氧气,求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生复习:1、化学方程式有哪三条含义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五大步骤是哪些?一、典型例题讲解:1、A、B、C、D四种物质,它们能发生如下反应:A+BC+D,10gA与1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0gC,若要生成10gD,则需要参加反应的B为多少克?2、根据化学方程式3A+B3C+2D,生成C和D得质量比为9:8,若A和B的混合物34g充分反应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求生成物C的质量为多少?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3、3g碳放入10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4、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nO2mCO2+2CO+16H2O,若反应生成了3.bg水,请计算:(1)m值是(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二、学生课后练习:1.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之比为()A.4:19B.3:5C.1:3D.2:172、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则8gA充分反应后,生成AB2的质量为()A.20gB.28gC.32gD.24g3、在反应4A+3B2C中,若2.7gA完全反应后生成5.1gC,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4B.68C.102D.2044、将8g高锰酸钾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物质为7.2g,则剩余的物质是()A.K2MnO4B.MnO2和K2MnO4C.KMnO4和K2MnO4D.MnO2、K2MnO4和KMnO45、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6.43.24.00.5反应后质量(g)待测2.567.20.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算数之比为2:16、甲醇(CH3OH)有毒,误饮可使眼睛失明,甚至死亡。最新研究证明用氨气(NH3)处理含有甲醇的工业废水,可使其转变成无毒的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12O2+6NH33B+5CO2+19H2O。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上述反应中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2)若处理含有0.32%的甲醇的工业废水500t,理论上需要氨气多少吨?7、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若2gA2和80g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为()A.64gB.18gC.80gD.9g8、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270℃是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现取NaHCO316.8g在敞口试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A.4.4gB.6.2gC.8.8gD.10.6g9、将14.8g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冷却到反应前的温度,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0g。求:(1)生成氧气质量。(2)剩余固体的成分及质量。课后反思: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知识目标: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导学方法:观察—分析—实验—归纳课时:2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学习预习P104思考,金刚石、石墨有哪些性质用途。第一课时(N601)学生回顾与预习:1、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二、课堂导学:1、比较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金刚石石墨外观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用途2、无定形碳的性质用途无定形碳: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木炭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的色素、吸附异味活性炭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吸附毒气炭黑制造墨、油墨、油漆、鞋油和颜料,还可增加轮胎制品的耐磨性焦炭冶炼金属3、C60又叫足球烯,很稳定,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是单质。4、认识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 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碳纳米管,课堂练习:1、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等。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因此它可用来。3、石墨很,且在纸上划过留下痕迹,因此它可作;它有,因此它可作;石墨,因此可作润滑剂。4、木炭、活性炭具有,表面积大,因此能力很强,具有_____性,作_______剂。课外练习:1、今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和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下面有关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一个分子里含有60个碳原子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D它是一种单质2、在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B红磷和白磷C氧气与臭氧(O3)D液氧和氧气3、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导电B.金刚石切割金属C.用铅笔写字D.用焦炭冶炼4、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变电线路短路,这是利用了石墨的()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A.可燃性B.还原性C.导电性D.润滑性5、木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是因为它具有结构,防毒面具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制糖工业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自来水厂用活性炭来吸附。6、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A纸的质量好B保存方法得当C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7、经常不用的锁,开启比较困难时,可向锁空中加些铅笔芯粉末,便容易开启,这是因为 。8、埋木桩前,有时把埋入地下一段的表面用火微微烧焦,这是因为 。9、石墨能够导电,金刚石不能导电原因是因为它们是()A组成不同B化学性质不同C结构不同D用途不同10、铅笔为什么有软和硬的差别呢?这是因为石墨太软,光用石墨作铅笔芯,既容易断又容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入一些黏土粉末以增加硬度。黏土掺得越多,硬度就越大。下表是部分普通铅笔的标号及铅笔芯原料的配比。标号2HHHB2B石墨(质量分数)74.0%75.2%81.3%85.5%黏土(质量分数)26.0%24.8%18.7%14.5%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表中硬度最大的铅笔是___________(填标号)(2)请你列举石墨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课前导学:学习预习碳的化学性质,说出碳有哪些化学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碳的化学性质,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与学生探究后完成下表)碳的化学性质:二、课堂导学:1、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性)(看字画)(2)高温下,碳能跟很多种物质反应a、跟氧气反应:(可燃性)C+O2点燃CO2完全燃烧——O2充足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2C+O2点燃2CO不完全燃烧——O2不充足b、跟多种氧化物反应(还原性)演示实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装置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O+C2Cu+CO2↑知识拓展:a、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反应C+CO22COb、碳与水的反应C+H2OCO+H22、还原反应:还原性:▲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将金属从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来。例如1、碳还原氧化铁2、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制造煤气知识拓展:碳和氢气的性质比较碳氢气常温下可燃性还原性课堂练习:1、常把木制电杆埋在地下的部分的表面烧焦,这是因为()A.烧掉木材表面的水分以免毁坏B.表面生成的碳不吸水C.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碳易与土壤中的物质反应2、影响碳的化学活动性的主要因素是()A.空气B.水C.日光D.温度3、用墨书写的字或画能保存多年不褪色,这是因为碳具有()A.不溶性B.稳定性C.可燃性D.还原性4、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在碳的化合物中,碳的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是。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课堂练习:课本P109的1—6题课外练习:1、下列变化中单质碳作还原剂的是( )。 A.C CO B.C CO2 C.CH4 C D.CO2 CO2、用木材做桩,常将埋入地下部分烧焦,目的是 ( )。 A.烘干木材 B.使木材变更结实 C.烧死虫子 D.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炭层3、相同质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CO2和生成CO所消耗氧气质量的比为( )。 A. 2:1 B. 1:2 C. 14:11 D. 11:144、北宋黄庭坚用墨书写的字“笔意”二字至今仍完好如初这是因为( )。 A墨不易褪色 B.碳不溶于水 C.碳有还原性 D.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5、某黑色固体加热后变成红色物质,同时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黑色固体是( )。 A.氧化硐 B.木炭 C.铜、木炭混合物 D.氧化铜木炭混和物6、碳与氢气化学性质相似之处是( ) 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③氧化性 ④都是单质 ⑤都难溶于水 A.①②③ B.①② C.③ D.①②③④7、有A、B、C、D四种单质,通常情况下A、D是无色气体,B为红色固体,C是灰黑色固体,进行实验: ⑴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E。 ⑵C与E混合高温下得到B和一种无色气体。 ⑶气体A与E加热反应得到B和一种常温下是无色液体物质。 推断A、B、C、D并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变为图形课后反思: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导学知识目标点: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3、了解一般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导学方法:理解资料—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反思小结,“导学合一”教学法课时: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N603)一、课前导学:回顾实验室制取H2的方法,自学P109回答下列问题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实验室中制取氢气的药品:和,化学方程式是:;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化学方程式是:3、预习课本:P109—P112二、课堂导学:(一)实验探究:该选哪一组药品来制取CO2呢?序号实验药品现象1碳酸钠粉末+稀盐酸2石灰石+稀盐酸3石灰石+稀硫酸结论:实验制取CO2药品:和,现象是: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回顾其他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二)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A)(B)简易装置→便于加酸→控制反应(2)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排水法探究:()()()()()拓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 固体与固体反应选图 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与液体反应选图 液体与液体反应选图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密度比空气的大――向上排气法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的小――向下排气法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结论: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气体发生装置选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2、气体收集装置选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3、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的__________.三、比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气体反应物名称及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或小收集方法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收集方法氧气①②③氢气二氧化碳四、实验制取CO2的步骤1、将装置连接好;2、检查装置气密性;3、加大理石(或石灰石);4、加稀盐酸;5、用向上排气法收集CO2五、检验CO2存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上交设计方案实验制取CO2用如下图: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fedacbgkjih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可能组合: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1、实验室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最适宜的反应物是()。A.碳酸钙和硫酸B.石灰石和稀盐酸C.石灰石和浓盐酸D.氯化钙和稀盐酸2、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时,它们的收集方法相同的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食盐水集气法D.向上排空气法3、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该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A.味精 B.白酒 C.酱油 D.食醋4、已知实验室里制取气体丙的化学方程式为:甲(固)+乙(固)丙↑+丁,且气体丙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则应选用的装置和收集方法是( )A.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B.用KMnO4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用KMnO4制取O2的发生装置和排水法收集课外练习:1、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B.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C.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D.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2、某气体在0℃和1.01×105Pa时密度为1.98g/L该气体易溶于水,在实验室收集此气体时用()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气集气法C.向下排气集气法D.以上方法均可以3、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碳酸钙制二氧化碳B.铜和稀盐酸反应制氢气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D.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4、在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作反应容器的试管口及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集气瓶口都必须向上的是()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C.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和6、确定气体发生装置主要考虑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的状态为,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的状态为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是,7、收集气体时主要考虑和,当密度比空气大时用,当密度比空气小时用,当气体不溶于水时、又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时用,比如实验室收集氧气用法,原因是,也可用法,原因是。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法,原因是。8、有人想在一块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热爱西湖”四个大字。请你提出一种腐蚀的化学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请你完成以下操作步骤: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将熔化的蜡液涂在大理石板上,并刻出“热爱西湖”四个字,使大理石漏出;(2) ;(3)清理掉字周围的石蜡。课后反思: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知识目标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相关化学方程式2、二氧化碳的用途3、关注温室效应概念及防止温室效应措施教学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1、CO2与水反应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导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实际,“导学合一”教学法课时:2课时导学过程: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号:N604)一、课前导学:学生预习P113—P117面,你能归纳出CO2的性质吗?CO2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的化学性质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导学:1、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探究实验】把二氧化碳缓慢倒入放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烧杯中【实验现象】h【结论】【应用】用二氧化碳灭火(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探究实验】向一个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塞进瓶塞并振荡【实验现象】【结论】【应用】用制成汽水、可乐、啤酒等(4)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探究实验】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结论】【应用】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拓展:检验CO2的方法(5)CO2与水的反应教你一招:石蕊是一种色素,呈紫色,它遇酸变红色,学生自学P114—P115,并实验【探究实验】把浸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1)喷醋酸(2)喷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4)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ⅠⅡⅢⅣ现象分析结论CO2+H2O=H2CO3H2CO3=H2O+CO2↑2、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⑴C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4-5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2)讨论P116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CO2的含量是否会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氧化碳的用途①可用它来灭火;②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③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④植物光合作用;⑤用于制作碳酸饮料。拓展:干冰的作用①人工降雨②保存食物③舞台烟幕(4)温室效应定义:。危害:①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许多城市。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防治措施:①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②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课堂练习:1、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制汽水B、制干冰C、被石灰水吸收D、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2、用石灰浆[主要成分Ca(OH)2]抹墙,墙壁逐渐变得又白又硬的原因是()A、石灰浆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碳酸钙B、石灰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钙C、石灰浆中的水分日渐蒸发D、石灰浆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3、二氧化碳常用来灭火,是因为它()①本身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能溶于水;④密度比空气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夏季到了,不少人喜欢饮碳酸饮料。某种碳酸饮料(不含其他酸性物质)中溶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小文同学将2—3滴紫色石蕊溶液滴入少量该碳酸饮料中,然后加热,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先变蓝后变紫B、先变无色后变红C、先变红后变紫D、变红色后不再改变5、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向温室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A、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以防治病虫害B、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C、可产生温室效应,提高室温D、能灭火,施用后可以防止火灾6、矿物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却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呼吸作用B植物的光合作用C人的呼吸D工厂排出的废气7、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有关其用途叙述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可用作温室的肥料C二氧化碳含碳元素,可用作燃料D二氧化碳无毒,可溶于水,可做作汽水8、镁条可以继续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镁发生了氧化反应C该反应中碳元素由+4价变为0价D镁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课外练习:1、在国外,有一山洞人们称为“死狗洞”也就是当狗等一些小动物进入洞内会昏迷或死去,而人却没有变化,其原因是。烧开水后的铝壶常常会结有一层“水垢”为除去它,我们可以加入适量的,其原理是;但是不能加入过量的这种物质,其原因2、氢氧化钙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如新鲜的鸡蛋进行呼吸作用,通过蛋壳的小孔排出CO2,为停止鸡蛋的呼吸达到保鲜的目的,人们常用石灰水作为鸡蛋的保鲜剂,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区别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1)试验能否燃烧(2)观察气体的颜色(3)能否还原氧化铜(4)气体充入气球后能否上升(5)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中可行的是:A(1)(2)B(2)(3)(4)C(1)(2)(3)(4)D(1)(3)(4)(5)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B二氧化碳溶于水是一个物理变化C二氧化碳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无色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能溶于水,可用于制汽水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C因为CO2可与水反应生成H2CO3,所以H2CO3很稳定,不易分解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致冷剂,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6、向盛有紫色蕊试液的试管里通入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其变红的原因是()A二氧化碳使其变红B水使其变红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其变红D空气使其变红7、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是( )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②禁止生产含氟冰箱③大量植树造林④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⑤用大量石灰水吸收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课后反思: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二课时导学目标知识点:1、CO的物理性质2、CO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方程式、现象3、CO有毒4、CO用途一、课前引导:1、一氧化碳的性质①一氧化碳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③④二、课堂导学: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①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②③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探究】用一根尖嘴导管导出CO,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CO气体,并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实验现象】【结论】②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探究】用一个硬质玻璃管盛放CuO,两端配有带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先通气体一会儿,再加热,反应后,先停止加热,还要通CO气体直到冷却。【实验现象】,【结论】③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探究】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实验现象】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结论】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一氧化碳有毒,防止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尾气处理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1、下列化合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A、CO与CO2B、CO2和Na2CO3C、C和COD、CO和CaCO32、CO燃烧时发出____色的火焰,放出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性质它可以作________。3、CO与Cu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它具有________性,在反应中作_____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物质既有还原性,也有可燃性的化合物是()A、CB、H2C、COD、CO25、鉴别CO和H2是根据它们的()A、密度B、溶解性C、还原性D、燃烧后的产物课外练习:1、按题意从O2、N2、H2、CO2、CO中选择适宜的化学式,填入下列横线上(1)有剧毒的气体(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3)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4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密度最小的是,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2、下列含碳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A.CO2B.COC.CaCO3D.C3、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A.原子排列不同B.分子构成不同C.相对分子质量不同D.组成元素不同4、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方法是()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B.通入澄清石灰水C.闻气味D.点燃5、如果要除去CO2中少量的CO,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6、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的是( )A.CO和CO2 B.CO2和Na2CO3 C.C和CO D.CO CaCO37、CO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CO具有 性,在该反应中作 剂,反应的方程式是 。8、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H2 B.N2 C.CO D.CO29、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CO2的是( )A.碳 B.一氧化碳 C.石蜡 D.氢气10、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A.O2和CO2 B.H2和CO2 C.CO和CO2 D.H2和 CO课后反思: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导学稿导学目标知识点:1、会归纳C、CO2、CO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掌握“1”中的化学方程。3、掌握C、CO2、CO的用途。4、掌握制取气体装置的选取以及收集方法。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导学合一课前导学知识框架碳和碳的化合物碳碳的氧化物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要点回顾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可用于____________等。2、石墨:是________________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制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的构成的,主要有焦炭、木炭、炭黑、活性炭等。活性炭、木炭有较强的_________,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_________。5、C60分子是一种由___________构成的分子,形似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___________________。1、常温下稳定性强。2、可燃性:氧气充足生成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不充足生成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主要物理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__________________,碳酸不稳定,易分解____________。(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3、用途:(1)灭火,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作制冷剂。(3)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O2的实验室制法四、一氧化碳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1、主要物理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1)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3)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3、用途:作燃料,还原剂。五、碳与碳的化合物的关系:写出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课堂导学:例1、根据物质的通途体现物质的性质这一关系,下列用途体现该物质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可以刻划玻璃,说明金刚石硬度大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C、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冶铁,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D、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例2、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炉子上只要一壶水,就能防止煤气中毒B、长久保存的文字资料,应该用碳素墨水书写C、软质铅笔芯的粉末灌入生锈的锁孔里,锁就容易打开,这是利用了石墨的润滑性D、用完后的废旧电池应回收集中处理例3、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有气泡产生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C、贝壳逐渐溶解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例4、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思译同学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你认为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B、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例5、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例6、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例7、区别CO与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与CO2的是()A、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B、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D、用鼻闻气体的气味例8、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序号)。①都是黑色固体②是同一种物质③碳原子的排列相同④物理性质相似⑤化学性质相似⑥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例9、煤炉里,煤燃烧时又下至上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右图中A、B、C处分别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请依次写出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0、在紫色的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蕊试液变成_____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再将此溶液加热,溶液又变成______色,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紫色石蕊试液中撒入一定量的活性碳,振荡静置后可看到溶液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1、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几天后发现杯内液面上形成一层白膜,其原因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倒掉石灰水,杯壁上有一圈不易洗去的白色固体物质,洗去这些白色固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2、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入A、B两个瓶中,A瓶内装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B瓶内装有CO2气体,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3、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来作填充剂或载体。人们通常将石灰石煅烧制得氧化钙,再将氧化钙加水制得石灰乳[主要成分是Ca(OH)2],然后将净化后的石灰乳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碳酸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4、小杰和小敬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后,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CO或CO2。于是两人联想到木炭粉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可能有:①2CuO+C2Cu+CO2↑①②CuO+CCu+CO↑他们想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1)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2)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3)产物是______________。[设计方案](1)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CO,两人查找了资料:CO的特征反应时CO能使某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实验与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左图):实验报告: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A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②B中黄色试纸变蓝①有铜生成②有_________生成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③C中_______________③有CO2生成[反思与评价]①实验结束时,为防止Cu被氧化,必须先停止加热,待Cu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管取下,因此,若没有B安全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装置C后应添加的装置是__________/[拓展与交流]如果用右图装置代替左图A装置,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又能将反应的气体产物都“赶”出来,该气体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作业:1、爷爷到银行存、取款时,填写的单据需要长期保存,书写时必须用()A、铅笔B、圆珠笔C、红墨水笔D、碳素墨水笔2、“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能体现钻石的性质是()A、硬度大B、不能导电C、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高3、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4、二氧化碳常用来灭火,是因为它()①本身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能溶于水④密度比空气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B、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B、燃烧的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煤气中毒C、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条件为高温D、碳酸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7、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在锁孔里放入少量铅笔芯粉末,能使锁的开启变得更加灵活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C、用醋酸和石灰水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D、利用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8、为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A、将水倒入三瓶气体中B、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三瓶气体中C、将澄清石灰水倒入三瓶气体中D、将燃着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9、在下列四项中,短线后面部分对短线前面部分归纳错误的是()A、碳、氢气及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物质的性质B、金刚石由原子构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由分子构成——物质的分类C、碳、氢气及一氧化碳都可以做燃料——物质的用途D、用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发生的是置换反应——化学反应类型10、工业上生产的生石灰里常混有少量的碳酸钙(不含其他质)。为测定生石灰中氧化钙的纯度,取50g样品,在高温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2.2g气体,则样品氧化钙的纯度为()A、4.4%B、10.0%C、90.0%D、95.6%11、请从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的化学式填空。(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具有可燃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3)有剧毒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能用来灭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请分析:(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________________。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2能溶于水,可用于制汽水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C、因为CO2可与水反应生成H2CO3,所以H2CO3很稳定,不易分解。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和致冷剂,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14、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1)右图1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具有__________性。右图2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单质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金工业。(3)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___________。蔬菜大棚用作气肥的二氧化碳,可用多种方法制得,例如可以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发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也有还原性。从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澄清石灰水②ABDC高温①图10E↓请回答:(1)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16、请根据图1、图2示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药品前要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锥形瓶内的反应惊醒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2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试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6)实验室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试问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_________,B装置中的试剂是氢氧化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澄清石灰水CD混合气体AB18、碳酸钙是牙膏中一种常用的摩擦剂,可用石灰石作原料来制备。宜昌市某牙膏厂现有一批石灰石样品,小丽为探究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500g样品,磨成粉末后,放在电炉上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称量剩余物质质量为302g(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请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课后反思: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导学目标知识点:燃烧的条件(3条)课时:1课时导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燃烧:2.着火点:3.燃烧所需要满足的条件:①②③二、课堂导学:1.燃烧条件实验探究:实验操作现象分析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红磷不能燃烧水中白磷不能燃烧白磷燃烧2.讨论:课本P1253.归纳结论:燃烧所需要满足的条件:①②③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B.提供可燃物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C.只要是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D.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课外练习:1.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氧化反应B.都是化合反应C.都是放热反应D.都是发光反应2.擦燃一根火柴,火柴头朝上放置,一会儿火柴就熄灭了,火柴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散失且温度没有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高C.火柴梗接触氧气少D.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3.若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里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是因为()A.国际空间站里的温度太低B.氧气不充足C.温度达不到着火点D.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4.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C.散热的速率快D.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5.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A.没有达到着火点B.无水酒精是液态C.没有与氧气接触D.无水酒精挥发得太快6.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A.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C.炉中燃烧物量大,放热多,空气流通不致使炉温降低很多,却使供给的空气增加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课后反思: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导学目标知识点: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三种灭火器的使用范围3.爆炸,原因4.认识燃烧和爆炸的目标5.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时:1课时导法: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灭火的原理:2.灭火的方法有:3.缓慢氧化:二、课堂导学: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⑴灭火的原理:⑵灭火的方法有:练习:下列灭火方法用的是哪种: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②堆放杂物时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③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2.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②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③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馆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3.缓慢氧化,自燃,爆炸⑴缓慢氧化:⑵自燃:有些可燃物堆积在一起,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产生一定量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引起物质的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达到了这种物质的着火点,不经点火也会自动燃烧起来,从来引发火灾。⑶爆炸: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电火花点火发生爆炸。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⑴易燃物:易爆物:⑵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会引起爆炸?⑶了解几种常见的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甲烷2为保证旅客的安全,铁路部门规定:严禁携带易燃物,易爆物,腐蚀品等危险品进站上车。下列物质中,能携带上车的是()A.鞭炮B.白磷C.汽油D.矿泉水3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课后练习:1.入夏以来,消防官兵扑灭了黑龙江,内蒙古三起特大森林火灾。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森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在灭火过程中,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3.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中煤气泄露B.酒精灯使用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C.原始森林风景区必须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D.搬运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爆炸4.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他们的共同点是()A.反应都很剧烈B.都要达到着火点C.都有火焰D.都是氧化反应5.下列物品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盐⑤面粉⑥食用油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6.在日常生活中,当高层楼房下层照火,火势凶猛无比,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迅速转移到阳台用伸缩下坠③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④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⑤封闭房门⑥跳楼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7.根据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途填空(1)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可选用(2)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可燃性的油,气的火灾,可选用(3)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可选用(4)平时应常检查灭火器的,如果被堵塞,救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出不来,不仅不能,有些灭火器还会变成“炸弹”造成事故。课后反思:课题2燃料和热量导学目标知识点:1.三大化石燃料2.甲烷的物理性质3.甲烷的化学性质4.可燃冰5.燃料燃烧需考虑的两点因素课时:1课时导法:创设情景→探究实验→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化石燃烧包括:二、课堂导学:1.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古代生物的遗骸是在地下经过漫长年代发生复杂变化形成的,包括煤,石油,天然气(1)煤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①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它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有氮,氢,硫,氧等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矿物质。②隔绝空气焦碳煤煤焦油加热煤气(主要成分H2,CH4CO)(2)石油①石油的成分: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各种物质的混合物。②原由: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是一种黏稠状液体。③石油的炼制:根据沸点不同,用加热分馏的方法分离出不同的产品。(3)天然气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②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③甲烷能燃烧,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学生自学:P136可燃冰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⑴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许多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燃烧,铝和盐酸反应等。但也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高温2CO⑵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①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②工业燃料的利用,如:水泥工业,冶金工业,陶瓷工业等③航运,航天燃料的运用,如:汽车,轮船,火车,飞机,飞船等④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⑤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二是.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照明B.水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电热器取暖2.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A.氧气B.氮气C.氢气D.甲烷3.太阳是人类的“能量之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的是()①风能②水能③煤④石油⑤核燃料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③④⑤课外练习:1.人类生活需要能源,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是()A.水电站利用水利产生的电能B.风力促使发电机工作C.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D.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2.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推断石油属于()A.化合物B.混合物C.纯净物D.单质3.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对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混合物B.燃烧后都会防出热量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C.都是可再生资源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工业制二氧化碳B.石油分馏汽油C.煤隔绝空气加热D.酒精燃烧5.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B.镁和盐酸反应C.碳和氧气在充足条件下反应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6.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这是为了()A.增加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B.使煤燃烧的热量不易散失C.增加煤与O2的接触面积D.延缓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7.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二是。燃料燃烧不完全,不仅,而且还会。8.直接燃烧煤所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气体会严重污染大气,形成酸雨。因此要大力开发煤的综合利用,即把煤隔绝空气加热,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物质,如。煤气是一些城市使用的生活燃气,他的主要成分是三种可燃性气体。课后反思: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导学目标知识点:1.酸雨2.汽车尾气污染物有哪些?措施?3.CNG,LPG代表含义。4.乙醇化学式,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实验室制H2的方法。6.氢能源的三大优点,存在问题(2条)。7.新能源(5大)。课时:1课时导法:引导→实验→联系实际→拓展引导→开阔视野→小结内容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包括:①②③2.可供开发的新能源包括:3.绿色能源包括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二、课堂导学:1.酸雨成因的探究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①在植物叶子,果皮上滴加硫酸②稀硫酸滴在铁制品或铝制品上③稀硫酸滴在大理石或水泥构件上2.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1)煤燃烧会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他们溶于水会形成酸。(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①汽车用燃料的燃烧产生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会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合成尾气。②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需采取: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能充分燃烧。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d.加大检测尾气的粒度,禁止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e.改用压缩天然气或者液化石油气或乙醇汽油做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③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原因有a.b.c.3.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酒精(C2H5OH)①酒精的制取:a原料:高粱,玉米,薯类等;b生产方式:发酵,蒸馏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可燃性③用途:用做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属于可再生资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做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2)氢气①是最清洁的燃料②随科技发展可解决水产生氢气的困难,使氢气最终成为主要能源。③氢能三大优点:abc④氢能作为燃料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4.绿色能源概念: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乙醇,氢能等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后练习:1.下列物质中,被称为理想“绿色能源”的是()A.氢气B.汽油C.无烟煤D.石油2.有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但除了先要解决制备氢气的能耗问题之外,还必须解决的问题是()A.原料受到限制B.造成污染C.储存和运输不便D.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3.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下列说法中与“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无关的是()A.使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的汽车B.开发利用太阳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C.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D.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承诺:在全国消灭碘缺乏病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4环保部门对空气污染程度所做的检测包报告,主要有①悬浮颗粒②二氧化硫③氮的氧化物,三项量化指标。(1)下列情况中,能直接引起①②两项指标变化的是()A.用煤做燃料放出大量烟气B.生活污水排入河流C.工业废水进入河流D.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2)对①②两项量化指标变差的防治措施,你认为正确的是()A.改变燃料结构,提倡推广使用新型燃料B.燃料燃烧时安装除尘装置C.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再排放D.农业上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5.近日太原市民积极响应“绿色出行”的倡议,弃车步行。少开车可减少排放的有害气体是()A.N2B.O2C.COD.CO26.煤燃料会放出等污染物,汽车用燃料会放出等污染物。7.你所了解的酸雨的危害有哪些?课后反思: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导学稿知识框架: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化石燃料:_______________燃料及其利用煤的燃烧: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汽车的燃料燃烧开发新能源要点回顾: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3、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4、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_____________(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_______________5、充分燃烧的好处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6、爆炸: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7、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用扑灭_________、__________失火;②干粉灭火器适用扑灭___________失火;③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扑灭___________________等失火。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是__________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_________________元素);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化石燃料(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是较清洁的能源。(4)酸雨带来的危害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减少酸雨危害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5)汽车尾气污染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___________(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有___________出现,证明甲烷中含有_______元素。(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可燃性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变化。常见放热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等,写出一个吸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需解决的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105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2谈话法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3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1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2参观法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1练习法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2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3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10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