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名词解释

中医疾病名词解释

ID:13397288

大小:158.66 KB

页数:112页

时间:2018-07-22

中医疾病名词解释_第1页
中医疾病名词解释_第2页
中医疾病名词解释_第3页
中医疾病名词解释_第4页
中医疾病名词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疾病名词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疾病名词解释内、儿科病症:一、时病:1、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证。病因是由于脾胃湿邪内蕴、肠胃失调,胆液外溢而引起。临床上分为阳黄和阴黄两大类。详见“阴黄”、“阳黄”条。2、黄汗语出《金匮要略》。以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故名。症见口渴发热,胸部满闷,四肢头面肿、小便不利、脉沉迟等。病因是由于风、水、湿、热交蒸所致。湿热伤及血分时,又可并发疮疡。3、飧泄本病是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临床表现有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鸣腹痛,脉弦缓等。4、食疟因饮食停滞,再感受外邪而诱发的一种疟疾。其特点为寒热交作,寒已复热,热已复寒,并伴有嗳

2、气、纳呆、食则吐逆、腹胀脘闷等症。5、食泻因伤食而致泻,故名。临床表现为吞酸嗳臭,恶闻食气,胸脘痞闷,腹痛则泻,泻后痛减,苔腻。是由于饮食不节,伤于肠胃、脾失健运所致。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6、风秘是因风邪而出现大便秘结症状。患者多伴有眩晕、腹胀等兼症。可见于风热感冒,大肠燥结;或见于中风病人肠胃积热等。7、风痧又称“风疹”。是小儿常见病。因感染风热时邪,郁于肺卫而发于肌肤的病症。临床表现:发疹前无明显症状,发疹时一般伴有轻微的咳嗽,皮疹多在二十四小时内全身出齐,有痒感,二、三天便消退。疹消退后皮肤无脱屑和斑烦。8、风痢因

3、内伏风邪,伤于脾胃所致。有先泻后痢,肠鸣腹痛,或纯下鲜血而有后重感,脉沉细而弦等症。9、风疟因夏季阴暑内伏,复感风邪而发的一种疟疾。临床表现有先寒后热,寒少热多、头疼、发热时自汗出、脉弦数等症。10、风热感冒本病由于感受风热邪气而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微恶风寒、自汗、鼻塞无涕、咽喉焮痛、咳嗽、痰稠黄、口渴、舌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等。11、风温感受春季风温病邪而发生的一类急性热病。叶天士《温热论》:「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本病初起,邪在肺卫,主要症状有发热、口渴、自汗、恶寒、咳嗽、头痛等。在病势发展过程中,有时能出现神昏,谵语等“逆传心

4、包”的证候及发斑等症。温病发汗后,出现身灼热、自汗、身体沉重、嗜睡、鼾声、说话困难等证候,也叫“风温”(见《伤寒论》)。12、风寒感冒本病由于感受风寒邪气而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寒声重、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骨节痠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13、项背强儿儿《伤寒论》。头项和背部的肌肉经脉俱有牵引不舒之感。是项强病势进一步的发展,是形容患者头项伸直稍向后倾,如小鸟学飞之状。若伴见外感症状的,为邪犯太阳经络的证候。14、项强指头部后项的肌肉筋脉牵引不舒的症状。一般是由于外感风寒,寒邪侵入太阳经络,经气不舒所致。项强常与头痛并见

5、,是太阳病的主症之一。也有由于湿邪阻滞肌肉,或热邪灼伤筋脉而致者。15、霍乱转筋上吐下泻,失水过多,以致两小腹腓肠肌痉击,不能伸直,叫做霍乱转筋。16、霍乱古代把上吐下泻同时并作的病都包括在霍乱的范围内。认为这是一种胃肠挥霍撩乱的规象,故名。因此,它既包括着烈性传染病的“霍乱”,也包括一般夏秋间常见的急性胃肠炎。分为二类:一是因其能将胃肠中病理性内容物吐泻而出的,叫“湿霍乱”;一是腹胀绞痛、烦躁闷乱、想吐吐不出,欲泻又泻不下的,叫“干霍乱”。或称“绞肠痧”。17、隐疹又称“[病咅]癗”、“风疹块”或“瘾痧”,即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皮肤出现大

6、小不一的风团,小如麻疹,大如豆瓣,成块成片。属于风热的,丘疹色鲜红,剧痒,灼热,舌红,脉浮数。属于风寒的,丘疹色白,剧痒,恶风,舌苔薄白、脉浮弦。属于风湿的,则疹色微红,兼见胸闷,四肢痠重,舌苔厚腻。若反复发作,经年不癒,多属气血虚。18、阴阳毒语出《金匮要略》。为感受疫毒,内蕴咽喉,侵入血分的病症。分阳毒和阴毒,阳毒因热壅于上,以面赤斑斑如锦绞、咽喉痛、吐脓血为主要症状;阴毒乃邪阻经脉,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打伤、咽喉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均属危重,《诸病源候论·伤寒阴阳毒候》指出:「夫欲辨阴阳毒病者,始得病时,可看手足指,冷者是阴,不冷者是阳。“这是在

7、阴毒、阳毒典型症状出现前的一种鉴别方法。19、阴阳交语出《素问·评热病论》。热病出汗后,仍发热,脉躁疾。发热和脉象不因出汗而见和缓,反有狂言、不能食的症状,前人认为这是阳邪交入于阴分,消耗阴气所致,故名。属危重证侯。20、阴躁即阴寒极盛所致的躁扰、神志不安的证侯,多属危重之证。临床表现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脉微欲绝,躁扰不安。这种烦躁是因阴盛格阳所引起,故称。可见于休克前期、心力衰竭、尿毒症等。21、阴病含两义:指三阴经的病。指一般虚症,寒症的统称。22、阴热指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低热,即内伤的阴虚发热。指急性热病后期由于阴津消耗而产生的发热情况。23、

8、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是由于静而得之,故名“阴暑”。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