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 ——以川陕边苏区为例(范本)

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 ——以川陕边苏区为例(范本)

ID:13384128

大小:58.1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22

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 ——以川陕边苏区为例(范本)_第1页
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 ——以川陕边苏区为例(范本)_第2页
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 ——以川陕边苏区为例(范本)_第3页
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 ——以川陕边苏区为例(范本)_第4页
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 ——以川陕边苏区为例(范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 ——以川陕边苏区为例(范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以川陕边苏区为例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以川陕边苏区为例红色区域内的乡村社会研究,在中国大陆目前几乎是一个空白。近代以来,乡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曾经做出过很大的努力。但历史已经证明,国民党所实行过的乡村自治以及保甲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内容提要】红色区域内的乡村社会研究,在中国大陆目前几乎是一个空白。近代以来,乡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曾经做出过很大的努力。但历史已经证明,国民党

2、所实行过的“乡村自治”以及保甲制度的回归,没有给中国的广大乡村社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反而使其在更加无序的基础上存在;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尽管在形式上彻底地改变了几千年乡村社会的土地关系和经济关系,但由于苏维埃政权是一种战时体制,决定了它的主要目的是应付战争和争取生存环境,因此也不具备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中国乡村问题的体制机能。【摘要题】现代社会史研究【关键词】红色区域乡村社会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地方【正文】一、红色苏区建立之前的川陕边乡村社会王桧林先生曾对中国乡村作为基础社会结构的性质有过这样的叙述

3、:“一、乡村是自然形成的自存的社会基层单位。它是一个以‘家’为细胞而组成的、主要靠非政治因素联系起来的共同体。它是自然生成的,和最高权力机关距离非常远,中间隔着数个层次。我国自古有‘天高皇帝远’之说。因此它必然地有着自立、自主、自存、自我调控的机制和功能。这就是乡村的自治状态。这也可以说是社会学上的‘乡村自治’。二、乡村是国家权力机关实施其统治作用的基层单位。国家权力机关把乡村政治化,把乡村划分为政治单位,产生了保甲之类的制度。但政治不能把整个社会纳入自己的囊中,也不能完全管理或处理群众多种多样的生活和他们

4、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政治上的统治不能取代乡村的自治功能,还势必利用这种机制。这是过去历代政府和乡绅主张和倡导乡村自治的原因。这可以说是政治学上的‘乡村自治’。”(注:见王桧林为李德芳所著《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一书所写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页。)自古以来,农村问题一直都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无论是王朝统治的治乱兴衰,还是社会的变动发展,历代统治者都把控制农村稳定农村作为控制和稳定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前提。因此实现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一直都是他们努力探索和急于达到的政治目标。有学者考

5、订,中国“国家推行的乡村制度从周代的乡遂制、秦汉的乡亭制、唐代的乡里制,到宋代以后定型为保甲制,国家对乡村社会的行政控制日趋严密。然而近代以后,封建王朝急剧衰落,保甲制度严得废弛,中国社会面临亘古未有的大变局。在近代自治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人们开始从全新的视角寻求新时代的乡村社会治理方式”。但是,纵观秦汉以来中国的几千年历史,我们可以这样讲,农村问题始终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总想解决而又始终没能解决好的问题。田颂尧军队驻扎过的川陕边地区的自然状况非常恶劣、政治、经济、文化也极其落后,无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文教

6、卫生都极不发达。说到工业,其实就是一些家庭小手工业和作坊,大都是土法生产,产品以铁、陶器以及织、染、榨油、编制草帽、席子等为主,其中土布生产较多。商业仅限于土特产和日用品的供销,以本地的小商贩为主,从事贩卖人们所需的生活用品,如油、盐、酒等,较大宗的贸易多为外地商人把持。文教卫生更为落后。1932年以前,通江、南江两县,不仅没有一所完中,就连设备完善的小学也很少。文盲占人口比例高达90%以上。每遇春秋雨季前后,伤寒、痢疾、天花等疾病经常流行,包括花柳与麻风等病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这次普查,仅从苍溪、蓬

7、溪、通江三县看,苍溪“宣统二年伏令衍羲任内,全县分自治区为八,……合计全县丁口共280829”。蓬溪县在宣统元年统计全县人数为30万,民国元年又统计为50万。(注:《蓬溪县近志》卷7,风土篇·户口,第16-17页。不过,此县志对民国元年的统计数字视为“臆造”,并对宣统元年的数字也表示“未见详实”。)民国5年“通江册报城乡共49636户,男136255丁,女103020口,男女共239275丁口”。以上这三县的人口(包括整个川陕边区的人口变动),尽管有些说法不一,但大体截止1932年底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其

8、户政管理也沿袭晚清以来的保甲制。陕南地区自1927年以后,同样处在军阀割据之中。在军阀的统治下,陕南的土地大量集中于地主的手中。如镇巴一带,占总人口不过12%左右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达75%,而占总人口60%-70%的农民却只有很少的土地。从以上川陕边地区的土地构成及占有情况看,这些地方的土地大量集中在大户人家手中,加上天灾人祸,农民生活的艰难与贫苦可以想见。更有甚者,据笔者粗略统计,这些地区的农民因土地而承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