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周乘风

毕业设计(论文)周乘风

ID:13379407

大小:1.77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8-07-22

毕业设计(论文)周乘风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周乘风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周乘风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周乘风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周乘风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周乘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材料之二(1)安徽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专业:土木工程题目:某办公楼桩基础和基坑支护设计作者姓名:李洋导师及职称:彭汝发(教高)/王昌胜(助教)导师所在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2014年6月12日安徽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014届建筑工程学院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姓名:李洋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某办公楼桩基础和基坑支护设计英文:Anofficebuildingpilefoundationdesignandfoundationpitsupportdesign二、原始资料A、桩基础设计1、基本概况某多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柱截面为600×400mm2,工

2、程安全等级为二级。作用于某A柱柱底面(基础顶面)处的荷载基本组合设计值有两类:①:轴向力F=6180KN;弯矩M=720kN·m;H=315kN;②:轴向力F=4580KN;弯矩M=765kN·m;H=420kN;(M、H作用于柱的长边方向且均为从左指向右)。2、工程地质条件经工程勘察,场地土层可分为七层,A柱柱底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1)人工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2)淤泥质土:呈软塑状。(3)黏土:呈可塑状。(4)粉质黏土:呈硬塑~坚硬状。(5)强风化岩:风化强烈。(6)软黏土:呈软塑~可塑状。(7)坚硬岩:风化强烈。表1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m)含水量

3、(%)重度(kN/m3)孔隙比e塑限液限(%)承载力fak(kpa)1人工填土0.9218802淤泥质土16.249.017.51.3124.039.5903黏土0.832.019.00.86425.343.51704粉质黏土1.531.818.90.82627.038.02205强风化岩7.6qsik=150kPa;qpk=5000kPa;Es=12MPa3006软黏土5Es=3.8MPa1107坚硬岩Es=40MPa3000地下水位离地表1.55m,且对混凝土无侵蚀性。3、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桩型考虑选用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灌注桩分别进行设计(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设计从略),完成桩基

4、平面布置及荷载、内力分析计算、承台的各项验算等;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绘制施工图(应绘出设计方案的平面图及剖面图);要求设计合理,计算准确、全面,施工图设计技术措施可行,图纸表达正确、清晰;提交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施工图纸2张(建议用2号绘图纸,1:10~1:100);编写施工组织设计。B、基坑支护设计1、基本概况某综合楼工程占地面积159×81m2。上部结构由15层的高楼组成。高楼群房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钻孔灌注桩箱形基础,设3层地下室,挖深为12.7m。该建筑物西侧距街道仅5m,且在路面下埋有电缆线、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及污水管道等市政公用设施。南边是一施工现场,其围墙局开挖最小距离为4m。

5、东侧的靠南端分空地,靠北有一四层厂房(长20m),间距约11.8m,北侧距长庆街约10m。2、工程地质条件该场地为原住宅拆除后整平,场地基本平坦。根据地质勘测勘料,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平均深度为2.7m,其中上部土层透水性较好,水力坡度i取1/10。该场地40m深范围内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2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层序土层名称厚度(m)天然含水量(%)重度(kN/m3)内摩擦角φ(º)内聚力C(kPa)渗透系数K(cm/s))1杂填土2.630.51810.055.4×10-42粉土层1.131.718.935.0105.52×10-43粉土夹密实细砂层3.330.618.735.56.

6、55..25×10-44软黏土层0.934.118.911.215.64.50×10-45粘土层9.219.219.330.256粉质黏土层2518.417.142.653、设计的任务和要求设计出降水方案;对不同段优化选取最佳支护方案,完成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及各种方案的稳定分析计算,至少要采用四种及以上的不同支护方案;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绘制施工图;要求设计合理,计算准确、全面,施工图设计技术措施可行,图纸表达正确、清晰;提交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各方案施工图1份(建议用2号绘图纸,1:10~1:100);编写施工组织设计。C、地基处理设计1、工程概况某石化工程位于海滨,计划建造2个8万立方米油

7、罐,根据规划要求,两油罐同时建造同时储油。油罐直径D=80m,高H=20m,两油罐中心间距为120m,两油罐边缘之间净间距为40m,灌体重约25000kN,相应基底压力为72kPa,储油最大高度为16,油罐基底最大压力为270kPa。按油罐设备对基础的变形控制要求有:平面倾斜(任意方向)不大于千分之三、罐周不均匀沉降每10m小于25mm、罐基础锥面坡度不小于千分之八和罐中心和边缘沉降差小于28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