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十二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ID:13379358

大小:8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专题十二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专题十二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专题十二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专题十二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专题十二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十二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考点综述本专题主要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十月革命的过程、特点、意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政策以及二战后苏联的改革是本主题学习的主要知识点。二,考向预测(1)高考命题的重点仍可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等;从命题方式上看,注重把苏联不同时期的改革作纵向比较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作比较。(2)命题会从联系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史实进行分析比较,说明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及两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异同。三,重点

2、要点探究探究点一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及意义1.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十月革命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斗争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1)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  (2)

3、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例1.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探究点二20世纪初,苏(俄)联四次经济政策的调整1.变化:(1)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胜利之初,把私有银行、铁路、大企业收归国有,垄断对外贸易。(2)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4)从1927年起,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策。2.原因:(1)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为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3)由于战争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使苏俄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和政治危机。(4)为了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避

5、免落后挨打。3.启示:(1)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工业平衡发展。(3)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等。5例2“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探究点三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评价1.斯大林模式的特点(1)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

6、制。2)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4)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评价  (1)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在较短时间内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国民经济获得较大发展。(2)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做工作重心的思想,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3)斯大林模式造成了诸多严重的问题,如经济上比例失调

7、,经济效益低下;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社会主义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工农关系紧张;阶级斗争扩大化,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等。其弊端日渐突出,成为苏联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例3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

8、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