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69677
大小:48.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22
《孟子的智慧,读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的智慧,读书笔记篇一:孟子读书笔记《孟子?公孙丑上》读书笔记政治与行政学院1204博雅班王新1230020187关于“仁政”、“王道”和“霸道”的思考《孟子?公孙丑上》主要涉及“仁政”、人格修养以及人性等问题。这几个话题还是继续《孟子?梁惠王》篇的问题。简言之,即何为好的政治,何为好的人格及关于人性的假设。首先,本篇开篇孟子与其学生公孙丑讨论什么样的政治是好的政治。需要明确的是,儒家意义上的理想政治是“王道”政治而非“霸道”政治。而”王道”政治的一个层面就是“仁政”。在《孟子?梁惠王》中,孟子强调“仁政”就是保民养民重民,甚
2、至在某种层面上表现为“民贵君轻”的思想。而关于“仁政”的问题,在此篇中又得到深化。开篇,公孙丑问孟子一个问题:“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①孟子借用曾申之例回答道:“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②公孙丑又问道:“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③孟子回答道:“以齐王,由反手也。”④思考:此处,通过之上
3、公孙丑与孟子关于齐国制霸问题的对话,可反映出孟子与公孙丑对齐国制霸不同的态度。公孙丑认为齐国制霸依赖于管仲与晏子所提供的制霸之术,是值得效法的。然而,孟子却用曾申之例来反驳公孙丑的这一观点,其认为管仲制霸之术是不切合儒家所期望的方式。再者,齐国实力本身就远超于其余各国,其凭借自己的实力称霸于天下是轻而易举的。管仲与晏子只不过①②《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公孙丑上》③同上是利用了这一大好形势罢了。而在历史上对管仲与晏子的评价绝非如孟子所评价的这般低下。更多的评价基本上的观点与公孙丑的评价相类似。那么,如何认识二者评判标准的不同,这
4、就成了该问题的关键。孟子与公孙丑在此问题上评价的着眼点不同。从对此讨论的分析中可得出,公孙丑注重的是其政权的所能最终达到的结果,即制霸天下的目的,而较少关注达到此目的的手段,此观点亦是当时社会的普遍观点。更甚,公孙丑此处的分析切入点与当代美国保守主义政治学家萨缪尔?P?亨廷顿相类似。亨氏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反复阐述其政治秩序论,主张淡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着重对优良政治秩序获得渠道的分析。纵观全书,其对政治组织、革命及政党等的分析皆指向于优良政治秩序这一目的。而将意识形态差异淡化,强调政治统治效果的观点颇有目的论
5、的考量。⑤而孟子更多地强调制霸于天下的手段的正当性。目的是一方面,更多地是注重实现该目的的手段。而手段问题就是孟子思想当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即“王道”政治与“霸道”政治的问题。随后,孟子在与公孙丑的对话中提及了这一观点。公孙丑随后问孟子:“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是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答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
6、、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⑥思考:这段对话是孟子对公孙丑所提文王值不值得效法问题的回答。文王是儒家学说中“王道”政治的重要人物。然而,在公孙丑的观点是,文王具有及其高尚的德性,到百岁之时仍未能将其仁德遍施天下。而齐国在管仲和晏子的管理下能够形成霸权。这样就会使孟子对管仲与晏子的看法自相矛盾。而孟子在此处的答复较为切要,也重申了文王之制是值得效法的。孟子在此处对文王之德行无
7、法推行的原因分析颇具现代政治分析的韵味。孟子在此处的分析主要基于惯性政⑤观点详加:萨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译者序言,第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治的分析,认为文王之制推行困难是因为商之民众已适应商的统治之法,若改变惯有的其政治思维及行事方式,需要较长时间的改造。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突破现有的政治与社会运行范式。突破的方法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凭借自身实力与地位完成对政治架构及社会形态的塑造;二是运用某种强力手段将当前政治架构与社会形态完全打破,然后在政治与社会的重建谋求主导地位。⑦而这种强力的手段
8、在周人看来,就是自下而上的革商运动。然而,之上多提及两种形式的突破,对于一个远离政治中心且力量孱弱的部落来说,无疑是困难的。在回答完之上的问题之后,孟子又对齐国之政做出了如下之评价。“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