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ID:1336641

大小:899.0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7-11-10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_第1页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_第2页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_第3页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_第4页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附件: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保证有效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职能,制定本意见。第二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实用、节约的原则,根据服务人口数量

2、、服务内容与需求量等因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规划,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体现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适当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确定实验室建设规模。第三条本意见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是编制、评估、审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重要依据,各地应结合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水平和工作实际需要参照执行。第二章功能与建设规模第四条2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用房包括业务、实验、行政及保障用房,其中实验用房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为:省级不少于41%、地级不少于40%、县级不少于35%。第五条省

3、、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职能分工应建立下列功能实验室县级:血清学检测实验室,食源性病原菌及肠道菌分离鉴定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结核病实验室,地方病实验室,寄生虫病实验室,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职业卫生和放射防护检测室,理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除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相关病原微生物工作的实验室应达到P2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可针对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际,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以及利用率,设置相应功能的实验室。第六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县

4、级:开展免疫学、生物化学实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常见中毒事件微生物培养初步分离,食品、水、空气、涉水产品、化妆品等的微生物检测,寄生虫病病原学检测,寄生虫病中间宿主的种群鉴定和密度测定,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生活居住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相关实验,饮用水和水源水质分析,常见毒物和化学污染因素的初步分析。第七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各项检验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配置参照表1配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能力应达到表2要求。第三章布局要求24第八条新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其选址宜符合下列要求:1、充分利用城市

5、基础设施;2、地形规整,交通方便;3、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4、避开化学、生物、噪声、振动、强电磁场等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场所。第九条实验用房宜与办公等其他功能用房分开设置,不同类别实验室建筑宜独立设置,合理分区。实验室建筑宜处于最小风频上风向。第十条各类实验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垂直布局由上至下宜按照毒理(包括动物实验室)、理化、微生物依次安排。业务、实验、行政及保障等各类功能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实验用房宜置于楼宇上部。第十一条楼层平面宜为中廊式。实验区位于楼层一端,垂直通道、实验人员办公及生活等其它区域位于楼层另一端,与

6、实验有关的辅助用房可置于上述二个区域之间。第四章建筑设施的基本要求第十二条实验楼宜采用框架(剪)结构,便于实验室合理布局。第十三条实验楼的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消防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24实验室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乙类建筑。实验楼应设置完善的防雷系统。二级以上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机房、大型仪器分析室等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宜设置独立的防雷系统。第十四条高层实验楼宜安装电梯,以便于设备和物资搬运。第十五条实验楼不得采用可造成不同实验室之间空气交换的中央空调系统。具有洁净度、温湿度、

7、压力梯度要求的不同功能类别的实验室,应采用独立新风、回风与排风通风系统。实验室通风柜的排风系统宜独立设置,即一柜一管一风机系统,不宜共用风道,不得借用消防风道。实验用房在外墙上应预留潜藏的侧送侧排风口。第十六条高度超出城市给水管网水压范围的实验楼,给水系统宜设置变频恒压供水装置。实验废水应设污水处理装置或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具备有效去除酸、碱、重金属、有机溶剂及杀灭致病微生物的功能,水质达到污水排放标准。装置结构应设调节池、物化处理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及消毒单元。第十七条实验室开间模数宜为3.5米~4.0米(以3.6米为佳)

8、。对设有地下停车场的实验楼,应同时兼顾柱网与停车的关系。进深宜为6.0米~9.0米。实验室建筑层高宜为3.7米~4.0米;净高宜为2.7米~2.8米;有洁净度、压力梯度、恒温恒湿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净高宜为2.5米~2.7米。在确定建设高度时,应尽量扩大技术夹层的高度。第十八条24实验室走廊净宽宜为1.6米~2.0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