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62429
大小:3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2
《高三年级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点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高三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点归纳高三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点归纳一、静心自学、主干梳理(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及外交政策1、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怎样的外交形势?主要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有利形势: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②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③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不利形势:①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②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外交政策及基本方针,产生了怎样的意义?政策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
2、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一边倒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新中国初期外交基本方针是之一是“一边倒”,分析实行这一外交基本方针的原因有哪些?①从目的看: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②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③从国家性质上看: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因而也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支重要力量。④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
3、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注意:“一边倒”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二)第一次建交高潮1、中苏关系①中苏建交;②毛泽东、周恩来访苏;③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意义: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针对训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材料: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4、,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8分)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意义)首次提出: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同意成为基本原则和准则: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的联合声明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
5、义:①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②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③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④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针对训练: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2精品文档(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主要是由于它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
6、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3)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指导原则。这说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反殖反帝的基本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国成为了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D.贝尔格莱德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三)走向国际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1)背景: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威胁(2)内容:为解决朝鲜和印度问题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
7、2/12精品文档(3)影响: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在会中起积极作用,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声誉。2、万隆会议:(1955.4)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主题:亚非国家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的会议材料: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慌,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
8、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1、亚非会议的特点是什么?2、“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存异”又指的是什么?3、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二、合作探究、精讲助学(2017·南京调研)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