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地理下册7.2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八年级地理下册7.2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地图描述和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2.10能够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发展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征对该区域的发展的影响。难点:自然环境特征对区域发
2、展的影响。任务一:江海交汇之地自主预习:1、地理位置和范围(1)长江几角洲位于长江__游地区,濒临____海和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2)长江三角洲包括____市、____省南部、____省北部地区。2、“鱼米之乡”本区地势____,河网____,湖泊星罗,盛产____(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靠_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____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__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
3、供了优越的条件。合作探究:1.在中国地图中找到长江、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结合图7.15,10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师生共同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的优越性及其发达的交通。(可结合49页的图7.12,并回顾之前学过的长江的相关知识,充分深入地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3.完成51页至52页的活动题,进一步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地形的影响:(2)对农业的影响:(3)对人类居住的影响:(4)对交通的影响: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反馈
4、练习:1、下列图片哪一张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1ABCD2、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A温带水果之乡B鱼米之乡C亚热带动物王国D革命旅游胜地3、长江三角洲地区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是为了()10A通风防潮、利干排水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C防寒保温D房顶坡度大是为了防止冬天积雪过多4、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同为什么我国江南是“鱼米之乡”,而阿拉伯半岛水资源匮乏()A地形因素B海陆位置C洋流影响D纬度位置5、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福建省的北部及浙江的东北部B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浙江省、杭州湾、舟山群岛以及江
5、苏省东部C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D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中部与南部及安徽省东北部6、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1)填出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海,B______海,C______运河,D______(河流)。(2)该地区的气候以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气候特点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_______为主,是我国重要的______产区(粮食作物);由于这里河湖众多,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产区。因而本区有“______”的美誉
6、。(4)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课堂小结:梳理本课知识点,针对学生有疑问的、薄弱的部分进行巩固。教学反思:2教师寄语: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第七章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城市,尤其是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的发展。2.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乡风光和旅游资源,认识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10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难点: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任务一:我
7、国最大的城市群自主预习:1、目前,____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城市群。2、_____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_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工业城市,不仅对______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合作探究:1、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______和______,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师生共同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益”图与资料一,回答问题:此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间的联系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