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33774
大小:1.51 MB
页数:113页
时间:2018-07-22
《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细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细则前言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建设者和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各级政府和移民群众艰苦努力,至2009年底,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任务基本完成,具备全面发挥设计的防洪、发电、航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巨大综合效益的能力。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策是正确的,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三峡工程建设,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随着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显露。这些问题,有的是在三峡工程论证和设计中预见到需要
2、在运行后加以解决的,有的是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当时难以有效解决的,有的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三峡工程运行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中央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大型工程运行管理经验及教训后,启动三峡工程后续工作。2008年9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对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进行了部署,确定由国务院三峡办,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提出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审批。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务院三峡办上报的《关于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请示》。鉴于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是一项具有特定目标和特定任务的
3、综合规划,涉及内容多、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政策性强。为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筹协调各类规划任务政策目标及技术要求统一思想认识,2009年4月,国务院三峡办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大纲》(以下简称《规划大纲》113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细则前言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建设者和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各级政府和移民群众艰苦努力,至2009年底,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任务基本完成,具备全面发挥设计的防洪、发电、航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巨大综合效
4、益的能力。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策是正确的,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三峡工程建设,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随着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显露。这些问题,有的是在三峡工程论证和设计中预见到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的,有的是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当时难以有效解决的,有的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三峡工程运行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中央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大型工程运行管理经验及教训后,启动三峡工程后续工作。2008年9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
5、十六次会议对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进行了部署,确定由国务院三峡办,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提出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方案,报国务院审批。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务院三峡办上报的《关于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请示》。鉴于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是一项具有特定目标和特定任务的综合规划,涉及内容多、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政策性强。为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筹协调各类规划任务政策目标及技术要求统一思想认识,2009年4月,国务院三峡办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大纲》(以下
6、简称《规划大纲》113)。《规划大纲》确定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由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影响处理和三峡工程综合监测系统和运行管理能力建设五个专题规划组成,还包括三峡工程运行管理体制,三峡水库综合调度与综合效益拓展两个重大专项研究,同时,《规划大纲》提出了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以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为确保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顺利进行,按照国务院三峡办的总体布署和规划工作分工,长江设计院和长江监理公司根据《规划大纲》的有关规定,对“移民安稳致
7、富”和“生态屏障区建设”两部分内容共同制定本细则,作为本次规划设计工作的指导文件。1131规划依据及指导思想1.1规划依据1.1.1直接依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纪要》(国阅〔2008〕97号),《关于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请示》(国三峡办呈字【2009】6号)《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全国人大《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
8、]32号),《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大纲》。1.1.2与规划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