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塞米利尿药资料

呋塞米利尿药资料

ID:13324491

大小:38.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呋塞米利尿药资料_第1页
呋塞米利尿药资料_第2页
呋塞米利尿药资料_第3页
呋塞米利尿药资料_第4页
呋塞米利尿药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呋塞米利尿药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利尿药的功能主治(1)利尿消肿:水肿是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虽然发病的原因不同,但都是由于细胞间液体的增加引起,而钠潴留是细胞间液体增加的主要因素,利尿药可以使水肿减轻或消失,这样既可减轻原有的疾病的症状,又可以促进原有疾病的好转。(2)利尿降压:由于排钠利尿的作用,使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动脉血管中的血量和受到的压力下降,而使血压降低。(3)利尿强心:一般认为凡是心力衰竭的病人必须利尿,因为心衰时利尿药的作用与强心药的作用不相上下,利尿药可以增加水、钠的排出,使血容量减少,减轻了心脏的负担,间接起到了强心作用,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4)利尿解

2、毒:某些药物如安眠药、毒蕈碱或重金属盐(汞、砷)、毒蛇咬伤等急性中毒时,使用利尿药可加速毒物的排泄,并可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产生。(5)其他:用于治疗尿崩症,可减少尿崩症病人的尿量。(注:低效利尿药有抗利尿功能)尿崩: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尿崩症(diabetes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作用部位1.近曲

3、小管原尿中85%的NaHCO3、40%的NaCl、葡萄糖、氨基酸在此段被重吸收。该段Na+主要通过钠泵和H+-Na+交换的方式被重吸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的H+来自H2CO3,而H2CO3由碳酸酐酶催化CO2和H2O生成。低效利尿药乙酰唑胺可通过抑制碳酸酐酶,减少H+的生成,抑制H+-Na+交换,促进Na+排出产生利尿作用。但由于受近曲小管以下各段肾小管代偿性重吸收增加的影响,乙酰唑胺的利尿作用较弱,而且易致代谢性酸中毒,现已少作利尿药使用。主要是低效利尿药2.髓袢升支粗段此段重吸收原尿中30%~35%的Na+,且不伴有水的重吸收。在该段管腔膜上存在着Na+,K+-2Cl-

4、共同转运载体(co-transporter),将Na+、K+、Cl-重吸收进入细胞内。高效利尿药能选择性地阻断该转运体,因而也称为髓袢利尿药(loopdiuretics)。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壁细胞内的Na+可通过基侧膜的Na+,K+-ATP酶主动转运至组织间液,细胞内的Cl-可通过基侧膜的氯通道进入组织间液。细胞内的K+经管腔膜上的钾通道再循环返回管腔,由于K+返流至管腔,造成管腔内正电位上升,进而驱动Mg2+和Ca2+的重吸收。因此,髓袢利尿药不仅增加NaCl的排出,也增加Mg2+和Ca2+的排出(见图21-2)由于此段Na+重吸收的同时几乎不伴有水的重吸收,所以管腔内的原

5、尿随着Na+、Cl-的重吸收而被逐渐稀释,这就是尿液的稀释过程。同时,被转运到髓质间液的Na+、Cl-与尿素一起,形成此段髓质间液的高渗。当低渗尿流经处于髓质高渗区的集合管时,在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的影响下,大量的水被重吸收,形成高渗尿,这就是尿液的浓缩过程。髓袢类高效利尿药通过抑制Na+,K+-2Cl-共同转运载体,不但抑制了尿液的稀释过程,并且由于抑制了Na+、Cl-的重吸收,髓质的高渗无法维持,抑制了肾对尿液的浓缩过程,从而排出大量低渗尿,故所以利尿作用强大(见图21-1)主要是高效利尿药关于中效利尿药:噻嗪类药物使尿崩症患者尿

6、量明显减少,口渴症状减轻。因其排出Na+、Cl-,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可减轻患者的口渴感。其抗利尿确切机制还不清楚。3.降压用药初期通过利尿作用减少血容量而降压,后期因排钠较多,降低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等加压物质的敏感性而降压。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这段重吸收原尿中约10%的Na+。(1)远曲小管近段对Na+重吸收的方式主要通过Na+-Cl-共同转运载体,但转运速率比髓袢升支粗段慢。中效利尿药噻嗪类主要抑制远曲小管的Na+-Cl-共同转运载体,影响尿液的稀释过程,产生中等强度的利尿作用。(2)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腔膜存在着钠和钾通道,管腔液中的Na+经钠通道进入细胞内,而细胞内

7、的K+则经钾通道排入管腔液,形成K+-Na+交换。这一过程主要受醛固酮的调节,低效利尿药螺内酯通过拮抗醛固酮,间接抑制K+-Na+交换,排Na+留K+而产生利尿作用。低效利尿药氨苯蝶啶等则通过直接抑制位于该段的钠通道,减少Na+和水的重吸收而利尿。由于作用于该部位的药物均能排钠留钾而利尿,故又称为留钾利尿药。(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还可分泌H+,并进行H+-Na+交换,进入管腔中的H+可与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NH3结合,生成NH4+从尿中排出,阿米洛利可抑制该处H+-Na+交换。综上所述,利尿药通过作用于肾小管的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