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上第一次大联考试卷

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上第一次大联考试卷

ID:13323872

大小:58.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22

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上第一次大联考试卷_第1页
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上第一次大联考试卷_第2页
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上第一次大联考试卷_第3页
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上第一次大联考试卷_第4页
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上第一次大联考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上第一次大联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2018届高三语文上第一次大联考试卷四省名校(南宁二中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郦波教授的新著《五百年来王阳明》对王阳明其人其思的解说,行文虽有“亲民”之浅白,内里却不乏“明明德”之深刻,因其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两个终极问题:完人之问和心学之问,两者作为核心主题统摄全书,使读者带着问题深入王阳明的人生变迁和思想发展,并以此为镜,观照自身。而这两个问题,不仅指向了王阳明,也指向了儒学两千年的根本:内圣与外王、修身与平天下、克明俊德与协和万邦的融贯。它不是要营造“无牵

2、累的个人”的“小确幸”,而是要让人在时代中、在家国天下里反省自己的内心。。完人之问的核心,或可在书中所载王阳明与乔宇的对话中管窥。乔宇本人正如王阳明一般,爱好广泛,才学不凡。但后者却为他下了断语:“世人多巧,心茫茫然”。这不由让人想起论语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不可或缺,但道是根本的统摄。这甚至可与西方哲学中的源头主题“知识即美德”相互参照印证——知识指向终极的理念,“意见”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8/28精品文档所涉则是纷繁的事物。王阳明给乔宇三个字:专、精、正;若能由诸艺之专精着手,或可升华为正道;这大约正是真

3、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是王阳明早年格竹而不得之后的大彻大悟,也与西哲所思并无二致:超越“意见”之上,才可窥见普遍性的理念。当然,对于阳明心学而言,“知”并非全部,知行合一才是成就完人的根本。郦波教授此书引人入胜之处,正在于将王阳明之德、言融于剿匪戡乱等不凡事功之中,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全书反复提及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词,大约就是“事上练”。中国传统里对知行关系的讨论,至此可谓大成。有意思的是,自苏格拉底之后,西哲也分为两派,一派偏重纯粹的哲思,另一派则注重在公共事务的参与中实践对美德的认知——以反省内心之《沉思录》流传于世的斯多亚学派哲学家、罗马皇帝奥略留,大概就是西方“事上

4、练”的最佳代表。客观而言,郦波教授在“心学之问”上的展开,似不如“完人之问”那样详尽丰富。因为这所涉及的,已经远远不是阳明心学本身,而是其背后两千年的儒学传统,在面临两千年未有之变局时因何无力这一百年来争论不休的主题。作为一本介绍王阳明其人其说的通俗读物,郦波教授此作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系统、缜密地作出解答,而在于为读者开启了两条思路。其一是中日行为之对照。其二是中西思想之对比。此书虽以阳明心学为主题,其中两处涉及西学的文字却尤为让人印象深刻。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8/28精品文档《五百年来王阳明》,虽立足历史,却以“完人之问”和“心

5、学之问”这两个终极问题指向当下、指向未来。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王阳明的智慧,大约并不不只会诗意地栖居在神州大地上,也会与四海先哲的思想,共栖于世界,与天壤而同久。(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14日16版,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不只是要营造“无牵累的个人”的“小确幸”,而且是要让人在时代中,在家国天下里反省自己的内心。B.“若能由诸艺之专精着手,或可升华为正道”,是王阳明早年格竹之后的大彻大悟,是真正意义上的格物致知。c.郦波教授在心学之间上的展开,已超越阴明心学本身,而指向其背后儒学传统在面临两千年

6、未有之变局时因何无力的争论的主题。D.《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将王阳明之德、言融于剿匪戡乱等不凡事功之中,娓娓道来,反复强调了“事上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分析论述了王阳明的完人之问和心学之问,并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完人之问的“知”与“行”两个方面。B.文章在阐述“完人之间”与“心学之问”时,都指出其与西哲所思有可相参照比较之处。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8/28精品文档c.文章对于郦波教授在“心学之问”上的展开似不如“完人之问”那样详尽丰富这一情况,指出此作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系统、缜密地作出解答,而

7、在于为读者开启了两条思路。D.文章认为《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立足历史,以“完人之问”和“心学之问”这两个终极问题指向当下、指向未来,揭示了郦波教授新著的价值和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王阳明其人其思的解说,郦波教授新著以两个终极问题作为核心主题统摄全书,使读者以此为镜观照自身;不乏深刻。B.乔宇本人如王阳明一般,爱好广泛,才学不凡,但未能在诸艺上专精,失去了道的根本。c.对于阳明心学而言,如果不仅有了“知”,还能做到知行合一,就可成为完人。D.世界文化心同理同,王阳明的智慧,大约并不只会诗意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