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286372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1
《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第五子课题组贺志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所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同时,也是摆在所有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党和国家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历来是非常重视的,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也是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但由于形势的不断变化,认识上的偏差,在德育工作中
2、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误区,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必须加以克服的。一、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的误区不容忽视。(一)从认识上看:1.片面强调智育,轻视德育。由于社会上人们对“应试教育”的认可,对学校和教师评价的“应试”化,学校和教师有意或无意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标准。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应试”成为学校工作的主要目的,甚至有的学校成为了唯一目的。其结果是学校教育片面强调智育,轻视德育等其它教育。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尽管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但迫于社会的压力(也有某些外行的,不懂教育规律的行政领导的压力)而不能或不敢大胆地、真正地抓素质教育。
3、这是当前我们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最根本原因。2、德育目标过高,偏离实际。长期以来,一提德育,往往存在着“理想化”的观念。诸如:树立远大理想,“三爱活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英雄主义教育等等,使德育陷入“纯理想化”的境地,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很难挂钩。而且,多数时候进行教育时,一般是用单纯的政治教育来代替德育的,它以教科书为中心,将教师和学生的德育活动束缚于设计好的固定的教材结构安排和教学活动中,以政治角度规范道德行为,目标太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因此,多数学生很难做到。3.分工简单粗糙,教师德育观念淡化多数学校在升学压力下,将教育教学工作分工简单化,其直接的后
4、果是德育似乎成了政治教师、班主任、党团队、德育处和学校领导的事,与科任教师无关,缺少德育和主体层次网络,致使德育方面的人员孤军作战,从而使教育效果不佳。比如课堂上出了问题,任课教师不去处理而是交给班主任;班级出了问题,则由班主任交给德育处去解决。课堂以外的、班级以外的、校园以外的德育工作常常成为德育的盲区。(二)从过程上看:1.重“成绩”轻“做人”,德育与智育相脱离。为了追求升学率,从领导到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着严重的重“成绩”轻“做人”的教育现象。比如,加入少先队、团组织、甚至运动会挑选参赛队员,只有文化课成好的学生才有资格,学校的德育工作只停留在上政
5、治理论课之中,缺乏做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教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不懂得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甚至,有些德育课程也经常被冲击,对德育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与智育出现分离,使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对如何“做人”表现出明显的缺陷。2.重“理论”轻“实践”,德育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有的德育课教师,只重视理论上的灌输,缺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德育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脱节,也由于德育课老师较少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联系实际,也使德育与社会实际脱节,从而使德育课达不到有效
6、的教学效果。学校也尚未形成有效的将课内所学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新机制,从而难于提高和丰富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不利于学生知行统一的实现。3.重“认知”轻“养成”,德育与学生自我修养脱勾。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使德育与学生自我修养脱钩。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分辨是非能力较弱,自我修养不够,往往在碰到一些不良因素的诱导时,或碰到某些问题时,不能自控,容易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来。如:不尊敬老师、故意损坏公物、打架斗殴、小偷小摸、考试违纪作弊、乱扔果皮纸屑、无故旷课等等,个人难
7、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由于这些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而影响到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4.重“说教”轻“说理”,德育与学生兴趣背离。在学校中,有些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愿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愿做调查研究,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只热衷于开大会,讲大话,讲不切实际的大道理,或漫无边际的说一通,使学生对这些说教产生反感或厌烦,德育与学生兴趣产生背离。一些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也不喜欢,这不是德育本身固有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空洞说教盛行造成的恶果。5.重“形式”轻“内容”,德育与教育效果脱轨。为了应对上级的检查、评比或为了造成某种声
8、势,往往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