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260126
大小:144.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21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单元能力检测试题高一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能力检测(三)ks5u学生用书P55](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苏轼的直觉思维创造朱靖华直觉思维,是指不靠推理和探察,也不靠理性的判断便可获得知识的能力。苏轼的直觉思维在其艺术创造和理论实践中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非常值得我们珍视、研究和借鉴。所谓取象类比,是指求取某种事物的征象与他物加以类比,形成直觉认知。它属于一种形象思维方式。苏轼有一则著名的以“取象类比”形容直觉认知创造的短文叫《荔枝似江珧柱说》,其内容为:仆尝问:“荔枝何所似?”或曰:“似龙眼。”坐
2、客皆笑其陋。荔枝实无所似也。仆曰:“荔枝似江珧柱。”应者皆怃然,仆亦不辨。昨日见毕仲游。仆问:“杜甫似何人?”仲游云:“似司马迁。”仆喜而不答,盖与曩言会也。这则取象类比的故事,既指明了直观与直觉的区别,又显现了直观与直觉在认知程度上的高低上下。前一类比荔枝“似龙眼”,属于直观感受,仅看到两者都是圆的和甜的之类的外表现象,并没有能够指出它们之间质的区别,是故“坐客皆笑其陋”;而后一类比“荔枝似江珧柱”,则是从内在品质方面做了确切的比喻——“江珧柱”者,干贝也,乃用江珧贝的闭壳肌制成的干燥食品,是一种名贵的海味。以它类比,显
3、现了荔枝自身的高贵品性。很显然,这种类比是一种非逻辑性的比附,因为它脱离了两者的形体关系——荔枝是一种水质的鲜美的植物果实,而江珧柱则是一种干制的动物肉类食品。无论从荔枝和江珧柱的形态还是质地来说,似乎都是毫不相干的,甚至是绝无相似之处的,是故“应者皆怃然”。怃然者,拍掌而笑也。然而,苏轼却深信自己的比喻正确,故“仆亦不辨”。其实,这正是苏轼的直觉体验的创造性结果。昨日,苏轼遇见好友毕仲游,他又问之曰:“杜甫似何人?”毕仲游当即答道:“似司马迁。”苏轼听后“喜而不答”,欣然默许。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毕仲游的回答同是一种
4、取象类比,其效果“盖与曩言(以前的比喻)会也。”“会”者,心领神会也。毕仲游以司马迁比喻杜甫,是从杜甫与司马迁两人的学识才华和历史贡献等内在品性上给予类比的,这正像自己以江珧柱比喻荔枝,其含义基本相同。因此,苏轼和毕仲游的“言会”,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心有灵犀一点通”也。这个生动的比喻故事,同时反映出苏轼和毕仲游都是具有丰富阅历和高超认知的智慧者,他们皆通过直觉思维表达了两种不同事物内在相同的本质和规律,令人叹服。由上可见,把两种(或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从总体上予以联结和把握,从而产生崭新的、不同凡
5、响的认知结论,这便是直觉思维的创造魅力。苏轼就是一位善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大作家,也是一位“能同时看到两个方向”的哲人作家。(节选自《苏轼艺术创造奥秘》,有改动)1.下列关于“苏轼的直觉思维创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觉思维是一种能力,它不靠推理、探究和理性判断便可获得知识。苏轼的直觉思维值得我们珍视、研究和借鉴。B.苏轼的短文《荔枝似江珧柱说》就是以“取象类比”形容直觉认知创造的,该短文体现的是形象思维方式。C.毕仲游以司马迁比喻杜甫,苏轼和毕仲游的观点一致,只是因为他们都靠直觉思维来判
6、断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D.关于荔枝像什么的问题,苏轼将它比作江珧柱,并深信自己的比喻正确,这正是苏轼的直觉体验的创造性结果。解析:选C。强加因果。苏轼和毕仲游的故事,反映的是他们皆通过直觉思维表达了两种不同事物内在相同的本质和规律。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求取某种事物的征象与他物加以类比,形成直觉认知,这就是“取象类比”。苏轼把荔枝比作江珧柱就是很好的范例。B.荔枝“似龙眼”属于直观感受,并没有指出事物之间质的区别,因此“坐客皆笑其陋”。作者以此衬托出苏轼的睿智。C.荔枝与江珧柱在
7、形态、质地上似乎没有相似之处,而苏轼是从内在品质方面做了确切的比喻,以显示荔枝的高贵品性。D.毕仲游对苏轼的问题“杜甫似何人?”的回答,令苏轼很满意,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心有灵犀一点通”也。解析:选B。无中生有,后一句在原文中没有依据。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荔枝似江珧柱说》这则取象类比的故事,在指明直观与直觉的区别的同时,也显现了直观与直觉在认知程度上的不同。B.类比是一种非逻辑性的比附,正如把荔枝比作江珧柱一样,它脱离了两者的形体关系,注重沟通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C.毕仲游以司
8、马迁比喻杜甫,正如苏轼以江珧柱比喻荔枝,这反映了他们都有丰富的阅历和高超的认知,是直觉思维的结果。D.把两种(或以上)互不相干的事物进行对比,得出一种不同凡响的结论,这就是直觉思维的魅力。苏轼就是这样一位哲人作家。解析:选D。曲解文意。原文是“把两种(或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从总体上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