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我国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

析我国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

ID:13247718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1

析我国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_第1页
析我国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_第2页
析我国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_第3页
析我国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_第4页
析我国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析我国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析我国紧急状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  摘要:在现代社会,如何在紧急状态下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已经成为法学界中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之一。当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其行使的便是一种超越《宪法》约束的紧急权力,紧急权力的行使意味着某些人权的限制甚至是克减。就限制而言,我国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表现为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内容的规定不全面、政府存在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漠视、在紧急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存在人治的现象,因而有必要建立并完善紧急状态下公民的基本权利。  关键词:紧急状态;公民基本权利;宪法;紧急权力  中图分类号:D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

2、编号:1673-2596(2013)06-0104-03  较戒严而言,紧急状态更偏重于动态的开放式的处置方式[1]。其开放性体现在当战争、瘟疫等紧急情况出现时,国家会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权力、克减人权来解除“紧急状态”,消灭危机。换言之,当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为解除危机可以对《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限制。但任何形式的限制行为都应该在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在客观上应该保持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国家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所行使的国家权力不同于国家其它的权力,它往往不受民主宪政原则的限制[2]。国家权力呈现向行政机关集中的趋势,紧急权力的执行往往由行政机关来执行。

3、一旦缺乏严格的程序对权力运行加以规范,行政机关极易滥用紧急权对公民权利造成侵犯,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将受到相当程度的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也必将受到相当影响。  放眼全球,新世纪以来,各地连续发生了诸如“9?11恐怖袭击事件”、“非典”事件、印尼海啸、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与此同时,危机事件的破坏性也呈愈演愈烈之势,由此行政紧急权的重要性便凸现出来。随着“巴黎骚乱事件”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愈发认识到紧急状态制度和行政紧急权力的必要性,各国纷纷在《宪法》和《紧急状态法》中对行政紧急权作出相关规定并加强对其监督[3]。美国国会于1976年通过了《国家紧

4、急状态法》,“9?11”事件后,美国不仅制定了《国土安全法》还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紧急状态法用以界定本国的紧急状态,并对紧急状态的预防和处理加以规定[4]。相比之下,我国却面临着应急法制供给不足的窘迫局面,尤其是2003年“非典”危机时期,国家紧急权力在运行方面所暴露的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于2004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届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紧急状态”写入宪法,这对于完善我国紧急状态法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便如此,在我国现行《宪法》中所涉及的有关紧急状态的条款也只是对紧急状态的决定主体和

5、宣布主体作出规定,对于实施紧急状态后应当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以及紧急状态下基本权利的救济却并未提及。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而完整的紧急状态法,所以在行使紧急权力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无法可依”的局面。在紧急状态下,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个人的具体权利往往会发生激烈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为迅速解除危机,恢复秩序会将公共利益会置于绝对优先考虑的位置,而公民权利无疑会受到严格的限制。如果在紧急状态下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限制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不能做到合法与正当,就极容易导致这样一个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行政机关滥用紧急权力对公民权利造成侵犯,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我国紧急状

6、态下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  一、保障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必要性  (一)我国现行《宪法》的要求  我国现行2004《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宪法》第八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总之,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中的“戒严”改为“紧急状态”,为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下保护公民在紧急状态下的基本权利,提供了《宪法》依据。我国现行

7、《宪法》也为因紧急权力的行使而给公民的权利造成的损害的问题作出要求。宪法修正案第二十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宪法修正案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上述条款的规定均体现比例性(proportion)原则,该原则要求任何国家机关采取措施的强度都应当与所要达成的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相对称,在实现法定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公民权利的损害减少到最小范围和最

8、低限度[5]。  (二)权利与权力制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