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243133
大小:9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1
《同素异形体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化学教学设计院系化学化工学院班级化学(师范)111学号姓名成绩同素异形现象一、选材依据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二第一专题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的第一课时“同素异形现象”。二、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同素异形现象是从微观结构看物质多样性总结的经验一(从单质物质分析多样性的原因)。与下节课内容“同分异构现象”相互联系,两者分别从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多样性。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相关元素的知识内容,对元素的种类及性质已相当熟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相应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元素、单
2、质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属于概念性知识,理论性较强,为使学生更易掌握本节课主要内容,基于概念出于现象的存在,所以我将采用“现象比较——建立概念——强化概念——运用概念”的教学思路。通过对比熟悉的两种物质:金刚石、石墨的性质比较,建立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并通过对臭氧和氧气的介绍、对比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最后通过辨别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检验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所学概念的情况。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在难易程度上属于一般,为了使优等生不觉得本节课无聊,在教学过程中会相应的进行一些拓展,以达到“差生迟到,中等生吃饱,优等生吃好”的教学效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
3、、掌握并运用同素异形体的概念;(2)学会区分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石墨和金刚石的性质的比较,建立同素异形现象的概念;(2)通过对石墨及金刚石的结构分析,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表及里,培养学校总结现象、运用知识的科学思维及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辨别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的区别;五、教学方法教法: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讲解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学法:观察比较,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六、教学工具多媒体,金刚石及石墨的结构模型;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ppt上投放)
4、同学们,在屏幕上现在有两张照片,左边这张是金刚石,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钻石,右边这个是石墨,就是大家手头上的铅笔笔芯。同学们已经知道,它们两个由碳元素构成的物质。你们知道它们有哪些区别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观察图片,结合实际生活联想思考,讨论;学生回答:金刚石硬,有光泽,无色透明;石墨较软,能导电,灰黑色(这些书上都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寻找切合本课题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很好的进入课题的学习。【引导】它们两种物质都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但是它们在颜色、硬度、导电性等物理性质上却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异,也就是在形态上表现的不同,对吗?思考提出概念,新课领悟【总结】所以在化学上,我
5、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同素异形现象,同这些物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听讲对于概念,在学生自己总结之后,再在板书上进行强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板书】同素异形现象: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这种现象称为同素异形现象;同素异形体:这些单质互称为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做笔记,记录【提问】从概念中,同学们觉得哪些词是比较重要的?思考,小组相互讨论提醒学生注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也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学习更加深刻【总结】非常好,我们在看这个概念时,特别要注意概念中的重要的词。在这两个概念中,同学们要特别注意:“同一种元素”、“单质”两个词,说明同素异形体的
6、研究对象是物质,物质必须是但是,必须是同一种元素组成思考,听课微观结构,深化概念【引导】同学们,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会影响物质的性质,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区别又是否因为它们的结构区别产生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各自桌面上的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模型,并与小组同学讨论你们的发现,把它们的两者区别总结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展示你们组的观察结果,规定时间5min小组讨论,发现总结问题观察现实的模型,发现两个结构的区别,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相互交流心得。培养学生在交流中懂得进步,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引导】同学们表现的很好,结构大家的观察的很好。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石墨可
7、以导电,而金刚石不可以导电。原因在于哪里?恩【陈述】从结构上分析,由于石墨中的碳只与其他三个碳原子成键,使其中一个碳原子还有一个成单电子,所以易导电记录学生:恩【总结并板书】金刚石石墨结构空间网状结构;一个碳原子与其他四个碳原子成键层状结构;一个碳原子与其他三个碳原子成键性质坚硬,不导电导电,较软易滑记录概念强化,深入了解【引导】在雷雨天,大家是不是会感觉到外面的空气特别的新鲜?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相互讨论;可能回答:雨水洗去尘埃,空气变得清新;氧气在雷电的时候生成臭氧从生活的事例中进行课程的过度,使衔接自然不会显得很是突然。在课堂上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