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236058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1
《两课实践调查调查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胜利乡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摘要:改善生态环境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在未来和21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全国的农村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通过对本村的实地调查:从我所在居委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和各种的环境的保护、制度保障等方面,探讨了一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关键词:农村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制度-4-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作者:关玉华,云南丽江人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08土木2班电话:15170018159电子邮箱:136629170@qq.com-4-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
2、实践调研报告一.前言可持续发展有两个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没有持续性发展也将止,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主要包括资源和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新世纪,农村也需要可持续发展,那么农村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又有什么样的成果,存在哪些问题,以后该如何做呢,我通过对胜利居委会指定的上邑村进行的调查活动,得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结论和建议(一)大致情况上邑村位于在海拔2140米的永北镇(县城),年平均气温13.5°C;年平均气温18.4°C;极端最高气温32.2°C,极端最
3、低气温-11.2°C,属于中温气候类型。降水呈现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高湿低干的特征,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主产玉米、蚕豆、水稻等调查内容及数据(一)土地面积上邑村共有土地733亩(除居住用地),其中有林地面积321亩,占57.84%,耕地面积为234亩,占42.16%;其中可灌溉的水田142亩,占总面积的25.59%;山地92亩,占总面积的16.58%;每年平均有11亩耕地受到山洪的影响,今年年初有103亩无法灌溉的耕地受旱灾影响。(二)人口及设施全村拥有92户人,常住人口362人,20岁以下的文盲人数为0,拥有大学生41人,住房面积16.7亩,乡村硬化道路1762米,用于灌溉的主沟渠2
4、101米。水源来自上游的羊坪水库,其流域径流面积为11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53立方米每秒,平均径流量0.47亿立方米。(三)农作物产量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水稻、蚕豆,经济林木以桉树为主,玉米平均亩产631斤(市斤),水稻平均亩产1033斤,蚕豆平均亩产1324斤,桉树平均每亩每年可收获3253斤的桉树枝叶(可出售用于提炼桉树油)。(四)各种国家扶持建设的项目(一)沼气池全村目前有23户人家拥有沼气池,普及率为25%,扶持方法:-4-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国家给予每户1000元的补贴及技术支持,农户自家支出劳动力,上邑村建筑的沼气池体积为6立方米,首次的投料大约需要人畜
5、粪便60%-70%猪粪、10%-15%人粪、40%-50%青蒿或秸杆、干物质在4立方左右、水在1.5-2立方、浓度在10%-15%即可。首次投料后一般要经过5至7天就可以正常产气。夏天一昼夜每立方米池容约可产气0.15立方米,冬季约可产气0 .1立方米左右,一般农村五口人的家庭,每天煮饭、烧水约需用气1.5立方米(每人每天生活所需的实际耗气量约为0.2立方米,最多不超过0.3立方米)。(二)卫生厕所上邑村于2008年开始修建卫生厕所,目前有35户人家已经修建了卫生厕所,普及率为:38%。国家的给每户补助250元,另外还提供所需的排污管及技术支持。(五)疾病防治工作上邑村所在的胜利居委会已经实
6、现了幼儿接种各种疫苗全免费,经常开展卫生知识讲座,普及各种卫生知识,血防工作也落实得很好,2008年开始,每年对村民进行免费血吸虫检查(费用22元/人,由国家支付),并查出有血吸虫的村民提供免费的药物,对于没有健康的村民提供免费的预防药物;2008年参加检查的人数为352人,共查出患者6人,占1.7%。2009年参加检查人数为248人,检查出患者3人,占1.2%。一.结论及个人观点由以上数据,我得出一些结论:上邑村虽然只是一九十多户的小村子,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粗略地反映出一些国家的政策及农村的创新情况,上邑村人口较少,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其中山林林地偏多,可耕地面积偏少,但是大部分耕地
7、常年都可以得到人工水库灌溉,土壤肥力不大,以传统农作物为主,农作物产量不高,今年来再生态文明建设反面有很多成果,疾病防治工作做得很好,人口素质逐年提高。我认为生态文明在科学发展观上的体现主要是要求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的关系,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与后代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在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现代与后代等诸关系的和谐与最优化。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