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23576
大小:3.80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7-11-10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有性杂交是植物遗传改良的一种传统手段。作用空间:主要限于种内的品种之间。种及种以上分类单位之间的杂交,例如种间或属间杂交,则常常遭遇有性不亲和性障碍。在无性繁殖植物和性不育植物中,如在马铃薯、甘薯、木薯、甘蔗和香蕉中,更是难以通过有性杂交进行遗传改良。因此,建立在原生质体全能性基础上的体细胞杂交和胞质杂交技术,对于植物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细胞杂交(somatichybridization):在离体条件下通过两个亲本体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以及随后将融合产物培养成杂种植株
2、的过程。1972年,Carlson首次获得粉蓝烟草和郎氏烟草的细胞杂种,这也是第一个植物体细胞杂种。1978年梅尔彻斯(Melchers)等首次获得了番茄和马铃薯的属间体细胞杂种——“Potamato”。去掉细胞壁原生质体融合白菜—甘蓝体细胞杂交步骤:1原生质体的制备2原生质体的融合3杂种细胞选择4杂种细胞培养5由愈伤组织再生植株6杂种植株的鉴定杂交的两个细胞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细胞壁原生质体A、B经离心、振动、电刺激用聚二乙醇(PEG)诱导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杂种细胞脱分化细胞分裂愈伤组织杂种植株再分化(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
3、的标志)植物细胞融合植物组织培养2原生质体融合2.1自发融合2.2诱发融合2.2.1NaNO3处理2.2.2高PH-高浓度钙离子处理2.2.3PEG(聚乙二醇)处理2.2.4电融合2原生质体融合2.1自发融合在酶解细胞壁的过程中,有些相邻的原生质体能彼此融合形成同核体(homokaryon),每个同核体包含2~40个核。形成的原因:由不同细胞间胞间连丝的扩展和粘连造成的。减少自发融合的措施:在用酶液处理之前,使细胞受到强烈的质壁分离药物的作用,切断胞间连丝。2原生质体融合2.2诱发融合2.2.1NaNO3处理1909年,Kuster
4、在一个发生了质壁分离的表皮细胞中,低渗NaNO3溶液可以引起2个亚原生质体的融合。缺点:异核体(heterokaryon)形成频率不高。2原生质体融合2.2.2高PH-高浓度钙离子处理1973年,Keller和Melchers,用强碱性(PH10.5)的高浓度钙离子(50mmol.L-1)溶液在37℃下处理约30min,两个品系的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很容易融合。但对于有些原生质体系统,这样高的PH值是有毒的。2原生质体融合2.2.3PEG(聚乙二醇)处理PEG的作用机理:Kao等认为,由于PEG分子具有轻微的负极性,故可以与具有正极性基
5、团的水、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形成H键,从而在原生质体之间形成分子桥,其结果是使原生质体发生粘连进而促使原生质体的融合。另外,PEG能增加类脂膜的流动性,也使原生质体的核、细胞器发生融合成为可能。2原生质体融合2.2.3PEG(聚乙二醇)处理PEG作为融合剂的优点:①异核体形成的频率高,可重复性强,对大多数细胞低毒;②形成双核异核体的频率高。2原生质体融合2.2.3PEG(聚乙二醇)处理据Burgess和Flenming(1974年)报道:在37℃下用高钙离子的强碱性溶液处理时,产生的聚集体很大,每个包含很大原生质体。以PEG为融合剂
6、时,多数聚集体包含2~3个原生质体。2原生质体融合2.2.3PEG(聚乙二醇)处理融合基本过程2原生质体融合2.2.3PEG(聚乙二醇)处理注意事项:①PEG的分子量(MW1500~6000)②酶溶液浓度③原生质体来源④PEG的稀释逐步进行⑤在PEG溶液中,加入钙离子可以提高融合效率)2原生质体融合2.2.3PEG(聚乙二醇)处理⑥高温(35~37℃)⑦4%~5%(V/V)的原生质体悬浮液⑧所用酶种类和浓度,一般用崩溃酶。⑨材料预培养⑩融合地点(在离心管中,在小液滴中)⑾在PEG溶液中的保温时间太长会降低异核体形成频率。2原生质体融
7、合2.2.4电融合将一定密度的原生质体悬浮液置于一个融合小室中,小室两端有电极,在不均匀的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原生质体彼此靠近,在两个电极间排列成串珠状。这时,如果有足够强度的电脉冲,就可以使质膜发生可逆性电击穿,从而导致融合。两个电极间串珠状原生质体细胞电融合仪2.3融合产物的细胞学在膜融合以后的数小时内,2个细胞的细胞质混在一起,形成一个双核异核体。在双亲亲缘关系较近的异核体中,两个核有可能同步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二者的染色体被一个共同的纺锤体所牵引,在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两个杂种子细胞。最终分化出体细胞杂种,其核内
8、具有双亲的染色体组。2.3融合产物的细胞学在双亲亲缘关系比较远的杂种细胞中,两个来源不同的染色体组常常不能完全结合在一起。在动物体细胞杂种细胞系中,已知双亲之一的染色体会逐渐消除,在植物中也看到这种现象。3杂种细胞的选择系统3.1根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