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散文式新闻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散文式新闻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近年来,新闻”散文化”的提法一直引起新闻界的广泛兴趣和热烈争论。一些前卫的记者带头写散文式新闻,一些主张创新的报社也提倡记者写散文式新闻,优先刊登散文式新闻。有的用”散文笔法”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的版面中很是”抓人”,也倍受读者的青睐。对这个问题,笔者谈点初浅的看法。 一、新闻”散文式”的历史由来已久。 关于新闻”散文式”写作,在我国新闻界其实起步很早,历史也由来已久。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我们就已读到这方面的范例。 如《横渡长江情景》:”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
2、银光四射的发光弹”,无数只大小船只”像箭似的向南飞驰而去”,”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等,这些散文笔法的描写,句句映衬出横扫千军、气吞山河和势如破竹的文气,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视觉感,可读性也很强。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穆青同志就对新闻”散文式”这个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在1963年第一期《新闻业务》中指出,”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有的同志现在尝试着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也是力求创新的一种努力。我个人是赞成这种尝试的。我觉得,从广义上
3、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新闻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即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为什么新闻就受一定的格式束缚不可呢?为什么散文可以有个人的风格,而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 到了1982年,穆青同志在新华社四川分社《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的讲话中,再次进一步对这一学术观点加以阐述:我们的时代,应当是新闻、速写、特写比较发达的时代。但实际还不够发达。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在资产阶级世界,新闻报道的形式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散文方向,在松散
4、的、自由的、不那么规格化的方向发展。现在,他们中有些人主张,新闻中最重要的东西不一定放在前面。他们说,我要把自己最精彩的东西献给能忠实读完我的报道的读者。这个意见对不对还可以研究,但至少说明长期以来当作新闻规范的”倒金字塔”的形式正在突破;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开头,还要注意结尾……我认为,我们的新闻报道形式和结构,也应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 作为新华社主要领导、名记者的穆青同志,在当时全国新闻界热心从事改革的时候,提倡尝试用散文笔法来写新闻,主张
5、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打破旧框框,破掉旧模式,突破传统的写作规范,要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这些观点犹如惊涛拍岸,掀起阵阵波澜,引起了新闻界人士的广泛注意,也引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和争论。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 新闻写法借鉴散文笔法的确是一种全新有益的方法,它改变了长期以来新闻写作中的死板套路格式、枯燥乏味等。如一些人情味浓的社会新闻,现场感强或故事感较强的新闻,用散文式笔法来写,就可突破五个W传统写法的束缚,依据实际素材的需要,写出可读性和新
6、闻性,把新闻写得更活,更出彩,更加吸引读者。但也有人不赞成这种”新闻散文式”写法,认为新闻已经长期形成了自己的固定的风格,如果新闻都”散文化”了,那就抹煞了新闻和散文的区别,从而取消了新闻的本身。 总之,不管是持哪种观点,对于”新闻散文式”的改革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也一直未有一个完整的定论。但是,这种新闻改革的写作方式却时时逼近我们的门槛。 二、新闻”散文式”写作特点显着,亲和力和可读性强。 纵观历史的发展,任何改革的出台,都与客观的现实的需求分不开,与现实贴得越近,改革就越迫切。新闻改革亦如此。
7、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文化需求和欣赏水准也就越来越高,显然,长期以来新闻写作称之为”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固定格式,已远远不适应现实受众的需要和胃口。新闻”散文式”以它独特的特点和魅力,越来越被读者所接受和喜爱。有人给新闻”散文式”写作下了一个定义:即反映一个事实,没有框框,用自由、灵活的手法,浑然天成,形散神不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8★精品文档★ 笔者认为,新闻向散文式的突破,之所以倍受新闻工作者的欢迎与青睐,最主要的是它有以下几个显着的特点
8、: 1、文字优美轻松,吸引读者,可读性强。新闻”散文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文字优美,轻松活泼,很容易抓住读者,能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让读者见了不想放手,看了就想一口气读完。1992年新华社发的《北京出新景,满街”招客灯”》这篇消息,一开头就写道:”北京城近来忽然流行一种灯,尽管它的名字叫串灯,然而人们却叫它’招客灯’。夜幕一降,大街小巷的沿街商业门脸,彩灯争辉,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激动人心的画面。”记者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