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22171
大小: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0
《学而优则仕---孔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学而优则仕”王炳照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人常常把“学而优则仕”作为批判的重点,说它是没落奴隶主阶级教育路线的核心;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的人也常常批判“学而优则仕”,把它说成是封建教育的灵魂;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又把“学而优则仕”说成是所谓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精神支柱之一。林彪、“四人帮”的阴谋及恶果已为人所共知,然而,“学而优则仕”被视为没落的、反动的教育思想,似乎仍然是一种定论。但是,这个定论是否正确,很值得研究。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本文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谬误之处,欢迎批评。一、“学而优则仕”不是没
2、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学而优则仕”一语直接出自《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他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对这句话的解释历来有争论,分歧主要集中在对“优”字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优”即悠闲、空余,意思是说,做官有余力者则去学习,学习有余力者则去做官;另一种认为,“优”即优秀、优良,意思是说,做官成绩优秀者则去继续学习,学习成绩优秀者则去做官。争论的双方都做了大量考证,但终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我认为,从研究孔子的全部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第二种解释比较合理,通常人们也往往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学而优则
3、仕”这个命题。其实,两种解释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就是做官要经过教育和学习。我想这恰好是这一思想的基本含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同孔子“举贤才”的政治主张是完全一致的,他认为国家的存亡兴衰,取决于有无“贤人”执政。他说:“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因此,他积极主张统治者要“礼贤下士”,要“举贤才”。不言而喻,这里当然包含了他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但是,孔子认为,这样的“贤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不是由出身的高低贵贱决定的,而要看个人的品德和才能。所谓“学而优则仕”就是要通过教育造就一批贤良
4、之士。这个思想还可以从《论语》所记载的其他材料中得到佐证。例如孔子曾说过:“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他认为先学习礼乐而后取得官职的人,被认为是野鄙之人;先有官职而后学习礼乐的人,被称为君子。如果选用人才,我将任用那些先学习礼乐的野鄙之人。有一次子路想让子羔到费那个地方去做官,孔子说:这是戕害人家的子弟。子路辩解说:做了官管理政事就行了,何必先读书,才算学习呢?孔子责斥子路说,这简直是狡辩。孔子想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表示自己还未学习好,对做官感到信心不足,孔子听了很高兴。这说明孔子的基本思
5、想就是认为必须先学习,并且应当学习成绩优良才能胜任一定的官职,学习是做官的准备,同时也是能否做官的必要条件。“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统治阶级选拔、任用人才的原则,用现代话来说,它主要是统治阶级的干部路线或组织路线。但是,它对培养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成为重要的教育思想。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选用人才的原则和标准都影响着培养人才的方针,这恐怕算是一条规律。判定“学而优则仕”究竟是属于哪个阶级的教育思想,主要要看它反映了哪个阶级的利益,代表了哪个阶级的要求和呼声,同时还要考察它实际上起了什么作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一定
6、程度上否定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促进了私学的发展。奴隶制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其主要标志是“学在官府”,就是指官守学业,私门无著述文字,因此,教育也非官莫属,居官之人也即教民之人。这样,必然形成官者恒为官,民者恒为民,根本谈不到“学而优则仕”。春秋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社会的变革,奴隶制日渐瓦解,封建制开始萌芽。在意识形态、文化教育领域,就产生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深刻变化。私学的兴起正是“学在官府”开始动摇的产物。原来的“官”降为民正是私学兴起的必要条件;“民”可以上升为士,士又可以做官,又是
7、私学进一步发展的直接动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学而优则仕”相号召,进一步促使“学在官府”的瓦解,促进私学更蓬勃的发展。继续维护“学在官府”的局面,还是发展私学,是春秋末期以来奴隶主阶级同封建地主阶级在文化教育领域内斗争的核心问题。因此,当时宣扬“学而优则仕”显然是违背奴隶主阶级利益,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对私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孔子不仅提出“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而且通过办私学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这一思想的实际影响。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对奴隶制教育的猛烈冲击。孔子一生
8、颠沛流离,四处奔波,始终不被重用,恐怕这也是原因之一。尽管孔子到处表白“吾从周”,然而奴隶主阶级敏感地意识到,孔子的思想和行动中包含着破坏奴隶制的危险因素。“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冲击了“氏以别贵贱”、“氏以别智愚”的旧传统,提高了智能的地位。在奴隶制度下,社会阶级的贵贱、智愚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