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214458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1
《《白杨礼赞》教案(同课异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教案(同课异构)扬州中学西区校吴敏教学目标1、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2、通过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通过状物手法的讲解引导学生仿写状物散文。教材分析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礼赞白杨树,赞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军民。作者采用象征手法,一方面是为了托物言志,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不能说的话,冲破国民党的文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故设计了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
2、文的画面美和背景美。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义。教学难点:通过当堂仿写训练的形式学习状物手法和烘托手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流程预习阶段1、字词整理。2、成语积累: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纵横决荡2、读顺课文。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以诵读的形式品味本文的情感美。通过写景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画面美并尝试仿写。一、导入树是自然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
3、自开”是梅的倩影、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二、作者介绍茅盾:中国现代杰出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三、解题切入文本本文是茅盾先生所写的散文,题目为《白杨礼赞》,那么什么叫做“礼赞”?——怀着敬意的赞扬四、品味本文的情感美1、听读课文,划出全文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和段落【预设】第1小节、第4小节、第6小节、第8小节、第9小节2、齐读这些段落,品味文中“怀着敬意
4、”的赞美。3、这些段落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直抒胸臆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敬意”“赞美”。7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五、品味本文的画面美1、作者为什么要高度赞美白杨树?用波浪线在原文中划出来【预设】第3小节:“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第5小节:全部第7小节:“……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2、将这些语句按照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进行分类。3、在教师的
5、引导下,学生完成板书白杨树外在形象极普通极其普干——笔直——伟岸正直枝——靠拢——紧密团结叶——向上——积极进取皮——普通——朴质平凡对抗西北风——坚强不屈内在品质不平凡4、学习作者在描写白杨树时运用的方法——把握一定的顺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白描,突出了白杨树的“内外兼备”的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白杨图》。5、齐读“白杨图”部分六、拓展迁移1、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仿照第5小节,参考第3小节和第7小节在以下提供的意象中任选一种,写出它的内外兼备的美。【备选意象】梧
6、桐、苍松、银杏树、枫树、梅树、喇叭花、向日葵、莲……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七、作业:课后修改小练笔。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环境烘托的手法并了解其作用,并能将这种手法学以致用进行小作文练习。2、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掌握本文中“白杨树”的象征义。一、导入朗读导入,女生读“白杨图”(第3小节划线、第5小节、第7小节划线),男生读“白杨赞”(第1小节、第4小节、第6小节、第8小节、第9小节)二、品味本文画面美中的底色美(背景美)1、这样的白杨树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课文第2小节,男生读2、学生在老师的引
7、导下完成板书黄绿错综(色彩)无边无垠(幅员)坦荡如砥(地势)生长环境雄壮伟大1、本文名为《白杨礼赞》,但作者却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写黄土高原,是不是多余?——不多余,这是烘托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孕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板书7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雄壮伟大的生长环境(极普通)白杨树(不平凡)孕育烘托三、学以致用。1、烘托的手法可以让主体形象更加鲜明。学习这种写法为我们上节课的练笔也涂一种底色
8、,写出所写意象的生长环境来烘托笔下意象的内外兼美。2、师生交流并点评。四、回归主旨,内容探讨。1、《白杨礼赞》中,作者饱含激情礼赞的仅仅是西北平原上极普通又不平凡的白杨树吗?——不是2、知人论世:《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而革命根据地军民却毫不妥协,坚持抗战。当时,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奔赴延安途中的见闻感受写了这篇散文。由此可见,那伟岸正直、紧密团结、积极进取、坚强不屈的白杨树正象征着像白杨树一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