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09高考热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活力的源泉

【历史】09高考热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活力的源泉

ID:13168403

大小:76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1

【历史】09高考热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活力的源泉_第1页
【历史】09高考热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活力的源泉_第2页
【历史】09高考热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活力的源泉_第3页
【历史】09高考热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活力的源泉_第4页
【历史】09高考热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活力的源泉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09高考热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活力的源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09高考热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活力的源泉[背景材料]20世纪80年代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试验,但最终都遭遇重大挫败。惟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并在短短三十年时间内取得了辉煌成就。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社会主义中国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进一步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充满强大发展活力的力量源泉。[课标知识梳理]一、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2、实践1、社会主义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背景:经过建国初期的经济调整,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好转。(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3)影响: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2、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底)方式: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影响: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956——1966年)(1)中共八大(1956年)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

3、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发展起来。(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在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了解一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影响: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4、调;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4)1959——1961年,我国出现经济严重困难时期。(5)八字方针:(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6)文革十年(1966——1976年)“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经验:经济的计划性有助于经济的稳步的发展,如“一五”计划的制定为经济建设确定了目标;稳步推进社会变革,如三大改造;及时纠正经济建设中的错误政策,如20世纪60年代的调整;合理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依据国情制定政策方针,实事求是,如

5、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中共八大等。教训:要从实际出发,依据我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如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错误;生产关系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否则会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如人民公社化;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如十年“文革”;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协调发展,否则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水平,如“大跃进”等。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内容: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意义: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经济体制改革: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6、制;在农村重点是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序幕,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开始地点:安徽、四川。主要特点:包产到户。前提:土地公有制。产品分配:“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影响: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六、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中心环节:增强企业

7、活力。结果: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增强了企业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七、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随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八、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①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