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ID:13152607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0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生态条件概述:我镇位于东西两湖之间,南与宋店乡接壤,北与新店、临淮乡相邻,面积58平方公里,年降水量751-1100毫米,小麦生育期间降雨量400—500毫米,无霜期221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年平均气温15—16℃,大于0℃积温5250—5700℃,小麦生长季节积温约2266℃,能满足半冬性和春性品种对热量的需求,小麦生长季节太阳辐射量为283.47—291.2千焦/厘米2,日照1101—1195小时,能满足小麦对光照的需求,前茬作物主要是水稻。土壤多为马肝土和水稻土,适宜种植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1、小

2、麦一生2、我镇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3、针对我镇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3.1、品种布局上扩大半冬性品种,减少春性品种1991年夏季大水后,我地退水较迟,引进了河南省迟播早熟的豫麦18春性品种。该品种当时无论在丰产性还是粉质食用性方面都深受农民欢迎。以后逐年扩大,90年代后期至2000年初期,包括豫麦18—864系和江苏扬麦系列等春性品种占全镇小麦面积50%以上,但豫麦18等春性品种在我地较早播种或遇暖冬年份会提早到春节前拔节,因此易受倒春寒低温冻害,造成减产。近几年来,我地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引进了部分半冬性品种,丰产优质的

3、半冬性品种,采用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单产潜力比春性品种提高75-100千克。所以,在品种布局上我地要扩大半冬性品种,减少春性品种。3.2、实施小麦“六改”技术小麦是秋种夏收生长期较长的跨年作物,在过去施肥水平不高和生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是“三分种,七分管”的庄稼,也就是说即使未能种好,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劳力来加强田间管理弥补不足,获得较好的产量收成。而当今时期,农村由于各种原因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一些小麦常规田管技术措施难以实施。因此,小麦种植的环节显得十分重要,实际上是“七分种,三分管”,种好是关键。近几年生产实践总结证明:我地要想

4、种好麦,必顼实施小麦“六改”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小麦生产走向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集成化。3.2.1、改老品种为优质、高产、稳产的品种过去群众自留小麦种子,并且一个品种沿用多年,造成种子混杂,品质、产量降底,商品价质不高,也很难提高产量。近几年通过小麦高产攻关,实行优良品种与补贴8挂钩以后,群众逐渐认识到要想提高产量、提高商品价值必须选优良品种。适合我地种植的品种有:3.2.2改早晚播种为趁墒适期播种适期播种关系到小麦生育进程是否合理,能不能充分利用温度、光照、水分等自然环境中有利因素,并克服不利因素。播期试验表明,我地半冬性品种在

5、10月18日至23日,春性品种在10月20日至28日播种较为理想。因为这样可使播种至越冬前(节气:冬至)分别有60—65天、50—55天的生长时间,600—650℃、550—600℃的活动积温用来生根、长叶、增加冬前分蘖,形成单株具有3—4个一级分蘖的冬前壮苗,半冬性品种主茎叶龄可以达到6—7叶,春性品种主茎叶龄达到5—6叶,幼穗发育至二棱期,保证壮苗安全越冬(按照种子出苗需120℃积温,每生长一片叶子需要75-80℃来计算)。播期提早则由于播种至越冬前的天数延长,活动积温增高,主茎叶龄增大,幼穗分化达到小花分化期,易遭冬春低温的冻害

6、。相反,播期推迟,播期至越冬前活动积温减少,主茎叶龄偏小,幼穗发育处在单棱期以下,达不到壮苗要求。3.2.3改大播量为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我地农民受过去自留种子质量差和马肝8土、水稻土整地质量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习惯采用大播量来取得足够的出苗数以增加主茎成穗来获得产量。众所周知,大播量带来前期麦苗拥挤,生长细弱,分蘖缺位与根系发育受阻,中后期田间郁闭,分蘖成穗率低,退化小穗增多以及病害加重等诸多危害。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减少播量,适宜的基本苗是保证小麦整个生育进程都有一个既合理又高光效的田间群体结构的基础。由于田间群体从基本苗开始就

7、比较合理,小麦地上部与地下部根系能够充分生长,较易形成多分蘖的个体越冬,因而增强对冬春之间经常出现的低温冻害和干旱等不良气候的抗御能力,同时也由于麦田中期的群体适中,通风透光性好,为小麦春后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和小花发育结实创造了高光效生态条件。我地在适期播种与高施肥水平下,以17万—18万基本苗较为适宜。稻茬麦播种量667平方米9一10千克。3.2.4稻茬麦改撒播为条播,大墒子、浅沟子为标准墒(8尺)机开沟我镇稻茬麦种植面积在3万亩左右,小麦高产攻关前撒播占70%—80%,主要原因是水稻土土壤黏重,适耕性差,传统耕整地方法既费时又

8、难以达到地面平整细碎要求,因而采取撒播与人工开沟。其结果是播种偏晚,出苗不整齐,杂草较多。人工开沟浅,田间“三沟”不配套,春雨渍害严重,产量水平低,一般亩产250—8300千克。近几年我地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在高产攻关示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