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司海龙足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案)鲁山一高司海龙2012年11月26日(12月1日于鲁山二高讲)8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鲁山一高司海龙教学目标:1、对材料作文形式的认知与了解2、掌握故事类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的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审读分析材料,,正确立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特点:借班教学教学方式:诱导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2、,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是写出优秀的材料作文的关键一环。我曾见过今年高考作文的样卷,其中有两份,印象特别深刻,都是并列式结构,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一个52分,一个29分,相错23分。最重要的差别就在立意。所以请大家重视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二、出示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三、故事类材料作文的特点1、材料是故事,或寓言,或人物事件,或漫画。2、没有话题,需要自己概括主旨。3、常见要求: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四、审题方法指导:1、抓住主体人物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绵羊下海经商。开理发店,把刺猬的刺烫卷了,刺猬大哭;开洗染店,又把乌鸦的黑色羽毛染白了,乌鸦很生气;开饮食店,竟给狐狸送上炒青菜,狐狸砸了它的店牌。问:本则材料的主体人物,是谁呢?明确:本则材料绵羊是主体人物。刺猬,乌鸦,狐狸是次要人物。要正确立意就得从绵羊身上入手,可分析绵羊经商为什么失败,然后得出结论。8(参考立意:a、没有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b、没有注意对象的特点和要求;c、没有按实际需要、客观规律办事;d、只是从
4、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没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e、不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抓住主体事件例2、德国的冬天漫长阴郁,冷得彻骨。迎着瑟瑟寒风,一男子踩着自行车在一个张贴广告的圆柱旁停了下来,自行车后架上装着广告招贴画。这个专提供张贴广告的圆柱早已被各色广告纸包围。男子伫立风中,上下审视这些纸条,终于被他找到了一个空缺。可他并没有立刻贴上去,而是拿出自己的广告纸,左比右划之后,又从包里拿出一把剪刀。我猜想,他是想剪下别人的广告给自己的让个位吧。可男子却把剪刀伸向自己的广告纸,剪下长长的一条,塞进包里,然后小心翼翼让过别
5、的广告,才把自己的贴了上去,又向后退了几步,仔细端详一番,才骑上自行车,满意而去。【材料解读】这是一则记叙类材料,叙事相当详细。要想正确立意,就要抓住事件主体。问:请你找出这则材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明确:时间——漫长阴郁,冷得彻骨的冬天。地点——德国街头贴广告的圆柱旁。人物——德国一男子。事件——剪下自己的广告纸,塞进包里,再小心翼翼让过别的广告,才贴上自己的广告。 立意参考:尊重,文明,谦让3、抓住主体语言例3、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
6、”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8问题:这则材料的主体语言就是“下一个!”说了两次,第一次表现了他什么精神,第二次又表现了什么精神?提醒: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
7、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因而写作时,必须紧扣材料中的“下一个”蕴含的含义来写作。立意:1、不要安于现状2、永远不要放弃进取4、抓住命题者的提示角度例5、有一天,一只小猴子在森林中不小心被树枝戳伤了胸部,于是它捂住伤口摇摇摆摆地回家,一路上遇到其他的猴子就出示伤口,以博取它们的同情,猴子们为了表示关怀,也都拨开它的伤口,仔细的检视,并且七嘴八舌地建议它如何治疗,于是原来的小伤口逐渐形成了大伤口,并且严重感染发炎了.就在小猴子奄奄一息时,其它的小猴子为了表示友爱,纷纷跑来看它,再三的拨开伤口检视,甚至希望它恢复活力,抱
8、着它活蹦乱跳的,经过这三番两次的折腾,小猴子承受不了,终于气绝身亡了,其它的猴子不相信它竟因如此小伤而死,一再地拨弄它,希望能使它起死回生,一直到小猴子的尸体发臭,才黯然的把它埋葬了。我们不能苛责猴子们彼此之间的关怀与友情,但却无法不痛心其愚昧无知,竟然因为好心而断送了小猴子宝贵的生命.在为枉死的小猴子叹息的同时,不禁警觉到,在万物生灵的人与人之间,不是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