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

ID:13137775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0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_第1页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_第2页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_第3页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_第4页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探究摘要: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为满足建筑的多功能和立面设计效果的丰富性,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抗震目标和建筑结构体系的介绍,就建筑计算结构参数、地震反应谱、弹性和弹塑性进行分析研究,供设计人员参考。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分析;弹塑性时程;措施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使得高层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加。新材料的出现及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高层建筑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的同时也对建筑抗震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地震灾害带来了巨大的国民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对社会造成了严重

2、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分析研究,采用各种措施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尽可能地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对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1工程概况某行政大楼,地下1层,地上8层,2层裙房,建筑总高度约32.2m,总建筑面积约15883m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82抗震性能目标该工程为刚度及布置不相同的连体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等形态,属于超限工程,须通过细致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结构性能。据此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1)主体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2)大震下主要结构构件不发生剪切和压溃破坏,即在结构层问位移角不超过弹塑

3、性位移角限值的情况下,主体结构不得丧失抵抗重力荷载的能力。3)主体结构不倒塌的情况下连接体不得垮塌。3结构体系8针对工程特点,两个塔楼均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连廊采用强度高、变形性能好的钢桁架结构,设计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结构刚度的2倍,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结构,厚200mm且双层双向配筋,使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设计中通过结构布置使两个塔楼的刚度、质量及动力特性尽量接近。连廊与主体结构连接采取刚接,主体结构中连廊对应的部位设置剪力墙以加强连接。连接体桁架弦杆采用H型钢,型钢伸入两端的剪力墙中,腹杆采用方钢管,连廊楼板加厚至150mm并双层双向配筋,同时弦杆下翼缘平面加

4、设交叉支撑,以提高连廊平面外的稳定性及抗弯能力。4结构分析4.1计算模型参数结构整体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系列SATWE模块进行多遇地震反应谱分析和动力弹性分析,EPDA模块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另外由于该工程属于复杂高层结构,因此采用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ETABS(V9.0)和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的MIDAS进行多遇地震反应谱对比分析。梁柱采用空间杆单元,剪力墙和楼板采用壳单元,楼板采用弹性膜单元。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中钢材的本构关系采用双线型,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三线型,弹塑性杆件采用纤维束模型,剪力墙采用非线性壳元,墙中钢筋采用正交不耦联异性薄膜模拟。计算中考虑双向地震作

5、用的扭转影响,同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并在地震作用最大方向附加地震作用。周期折减系数取0.85,梁刚度考虑楼板的作用而放大(中梁放大2倍,边梁放大1.5倍),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6。弹塑性时程分析采用三向地震波输入(主方向1.O0,次方向0.85,竖向0.65)。4.2多遇地震反应谱分析8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分别进行了整体结构(包含地下室)与两个塔楼作为独立的单体结构(不包含地下室)对比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个塔楼的平面及布置虽然不同,但由于层数相同并且结构布置相似,因此自振特性相当接近,从而使得整个连体结构的白振特性与单个塔楼的自振特性亦比较接近,同时各程序计算的结果也相当接近,见表1。整

6、体计算的前两个振型均为平动振型,第一扭转振型为结构第三振型。第一扭转振型与第一平动振型的比值为O.83,满足规范要求。剪重比>2.4%,层问位移角均<1/800,在考虑偶然偏心的情况下扭转位移比均<1.4。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形态无异常,无承载力及刚度突变,扭转周期比、剪重比、层间位移角、扭转位移比等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表1整体结构周期s4.3弹性动力时程分析选取两组实际地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所采用的地震波信息见表2,两组实际记录的峰值加速度修正值取55cm/s2,人工模拟曲线的峰值加速度为55cm/s2,场地特征周期采用0.55S,地震均采用双向输

7、入(1.00:0.85),计算时间步长取0.02S,有效持续时间30S。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均与规范反应谱在统计意义上相符。表2弹性时程分析地震波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见表83,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均不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3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除顶层小塔楼由于边梢效应位移角较大外,其余楼层位移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