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129465
大小:87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0
《但波—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设计主讲人:但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09级3班电话号码:18981951898编号:②[课题]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授课时间]2012-04-19[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程时间]10分钟[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的第五个主题。此课在承接前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交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由于直射点的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新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是:掌握昼夜长短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
2、的原因与规律。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研究过程。(2)通过观察侧视日照图与多媒体动画,理解以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判断昼夜长短并分析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地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从而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兴趣,树立其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一年四季中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教学媒体]传统教具、投影仪和多媒体计算机,展示图片资料及动画[教学过程]
3、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中国有句谚语:一到春分,昼夜平分。指的是春分日这一天,白昼与黑夜等长。在同学们实际生活中,白昼最长的季节是哪个季节?生:夏季师:黑夜最长的季节又是哪个季节呢?生:冬季师:由冬季到夏季,由夏季到冬季,昼夜的长短是如何变化的呢?生:由冬季到夏季,昼变长,夜变短;由夏季到冬季,昼变短,夜变长。师:非常不错,看来同学们对生活都有细致的观察。我们生活中昼夜长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有规律的变化呢?结合此问题,请同学们先自行预习一下课本。(板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二、教学精讲(主体部分
4、)师:好了,同学们,首先我们利用PPT上给出的光照图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PPT动画呈现)我们知道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光在任何时候都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面向太阳的一面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面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圈,而晨昏圈将其所经过的纬线分割为昼弧与夜弧。图上紫红色地点处于昼弧上,那此地是白天还是黑夜?生:白天师:黑色的地点呢?生:白天师:不错,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只要地球上的某地处于昼弧上,则此地为白天,处于夜弧上时,则为黑夜。地球上某地的昼夜长短取决于此地在昼弧与夜弧的
5、运行时间。昼弧越长,白昼就越长;夜弧越长,则黑夜越长。师:有了此知识基础之后,请同学们观察由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北半球各地昼弧夜弧长短变化?(给出动画与光照图)师:北纬30度上的昼弧的长度怎样变化?生:逐渐变长。师:北极圈上的昼弧又是如何变化的呢?生:逐渐变长。师:大家由此联想一下,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各纬度昼弧又是怎样变化的呢?生:逐渐变长。师;不错,这就说明了由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北半球各地的昼弧都在变长。而我们知道昼弧越长,那白昼的时间就越长。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由春分
6、到夏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北回归线,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教师列表板书)师:根据刚才的思路,请同学们观察由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给出动画与光照图)生:由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向赤道,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教师列表板书)师:非常正确。请同学们观察由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给出动画与光照图)生:由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教师列表板书)师:很好。那我们再来观察由冬至到第
7、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给出动画与光照图)生:由冬至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向赤道,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教师列表板书)师:为了检测大家学习的成果。请同学们思考:(1)一年之中,成都哪一天的白昼最长?(2)从清明节到建军节,成都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生:成都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由清明节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成都的昼变长,夜变短。而夏至到建军节,太阳直射点南移,成都的昼变短,夜变长。课后作业:要求同学们从明天利用表格记录生活中的昼长与夜长,期
8、末开展一次针对收集数据的讨论课。昼夜长短随日期变化记录表日期昼长夜长师: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昼夜长短纬度变化规律与极昼极夜现象。结束新课。最终板书:[教师反思]:本堂课利用动画与图片,体现昼夜变化过程,便于学生理解。但是此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有点难以跟上,对老师的语言和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加强自身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