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槽深度理论研究

凹槽深度理论研究

ID:13127295

大小:17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0

凹槽深度理论研究_第1页
凹槽深度理论研究_第2页
凹槽深度理论研究_第3页
凹槽深度理论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凹槽深度理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2超声喷丸冲击工件表面凹坑深度理论计算在强动载荷作用下,材料内部常常处于高压、高应变率的状态下,所表现出的许多力学性能明显地不同于准静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动态的屈服应力较静态屈服应力有很大的不同,动态的本构关系对应变率具有相关性,亦即材料对变形速率的敏感性。通常认为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是位错的不可逆运动。当撞针冲击工件时,以开始接触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3.1所示,其中xoy平面为各向同性面。沿工件厚度方向即坐标轴oz方向为各向异性面。金属板料v0oxyz撞针图3.1撞针冲击金属板料示意图由于撞针直径一般为1~3mm,金属板料尺寸相

2、对撞针大很多倍,所以将金属板料看作半无限大体,并且不考虑板料厚度的影响。当撞针以较大的相对速度垂直冲击到工件上时,工件上与撞针接触区域会发生弹塑性变形,使得碰撞结束后工件表面留下永久凹坑。图3.2金属板料表面受撞针工作端冲击后的弹塑性变形将撞针与金属板料表面的碰撞接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考虑。第一阶段为弹性变形,当接触区的任一点压应力增加到板料屈服应力时,标志该阶段结束。第二阶段,塑性变形区从接触区的中心开始产生,并向四周扩展增大。这一阶段接触区可分为两个部分,中心部分为一个半径为的圆,即塑性变形区,所受压应力不变,边缘部分为一个与塑性变形区同心的圆环,是弹性变

3、形区。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撞针与板料的相对速度减至零为止。第三阶段为回弹期,板料将储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凹坑的半径减小,撞针速度反向增大。这一阶段持续到撞针完全离开板料表面为止[40]。三个阶段中板料与撞针接触区域的变形情况如图3.2所示。碰撞的第一阶段为弹性变形。假设撞针为刚性球体(即假设它的杨氏模量趋近于无穷大),根据文献[41]中撞针与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接触理论,得到接触区域发生局部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凹坑半径的公式为(3.1)式中:为撞针半径;为撞针对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总压力。(3.2)(3.3)式中:,,分别表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中各向同性面的杨氏模量、

4、剪切模量和泊松比,且有;,,分别表示垂直于各向同性面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当取,,时,材料退化为各向同性固体,此时式(3.2)简化为,所以凹坑半径为,与各向同性球和无穷大半空间各向同性固体的接触理论的结果一致。由赫兹碰撞定理知,发生弹性变形时,凹坑的深度h与半径的关系为(3.4)令,发生弹性变形时凹坑深度与受力的关系为,假设撞针的质量为m,所以第一阶段的运动式为(3.5)在半径为的圆形碰撞接触区内的压应力分布为(3.6)式中为接触区中心的压应力。由赫兹原理可知为最大压力值,并且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接触面的中心,值为。当最大压应力达到工件的屈服极限时,即,

5、第一阶段结束,由式(3.5)解得此时各参数的临界值为,,(3.7)式(3.7)也是第二阶段的初始条件。第二阶段,凹坑半径继续增大,并从接触区中心开始产生塑性变形。设当撞针与金属板料的相对速度减至零时塑性变形区的半径为,此时从半径到为弹性变形环。由于弹性环内的压力仍由式(3.6)决定,积分可得弹性环内的受力为(3.8)由于塑性变形区的屈服应力为常量,则整个接触区内的受力为:,利用式(3.4)(3.6)得到运动式为(3.9)根据初始条件式(3.7),得凹坑深度的最大值为(3.10)所以凹坑半径的最大值为(3.11)在第三阶段,也就是弹性恢复期,弹性环恢复为金属板

6、料表面,而半径为的塑性区成为永久的凹坑。根据第二阶段弹性环产生的受力,及弹性恢复期中塑性变形区产生的受力,,,所以在第三阶段的运动式为,所以在第三阶段的运动式为(3.12)根据初始条件时,,,以及在达到最大应变值时应力为,利用式(3.6)(3.12)得到永久凹坑的半径和反弹系数分别为(3.13)(3.14)对于一个足够浅的永久塑性凹坑,凹坑的深度与永久凹坑半径的关系式为,所以,永久性凹坑的深度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