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念的家族相似性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问题ft_word_文档

“哲学”概念的家族相似性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问题ft_word_文档

ID:1311890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0

“哲学”概念的家族相似性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问题ft_word_文档_第1页
“哲学”概念的家族相似性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问题ft_word_文档_第2页
“哲学”概念的家族相似性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问题ft_word_文档_第3页
“哲学”概念的家族相似性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问题ft_word_文档_第4页
“哲学”概念的家族相似性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问题ft_word_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概念的家族相似性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问题ft_word_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哲学”概念的家族相性与科范式问“中国哲学”学题似一、“是什么”的问题与“家族相似”概念自苏格拉底以降,“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西方哲学家,不但成为存在论(ontology)的追问基点,也塑造了“本质主义”(essentialism)的思想模式。典型的本质主义将事物的性质区分为本质与偶性,认为只有对本质的认识才构成“真知”;一旦我们获得了相应的真知,即可对事物或概念做“本质定义”的界说。因此,只有本质定义才是“X是什么”的正确回答。这样一种思想模式既是我们广泛运用的,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与此同时,它也使我们陷入了思想的困境。以“哲学”为例,人们往往认为,只有给

2、出了“哲学”的本质定义,才能确定“某某哲学”是不是哲学;换言之,各种被称为“哲学”的思想必定有某种共同本质或共同性质使它们成为“哲学”。但另一方面,“哲学”的定义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不是百虑一致,而是众说纷纭,以致人们往往回到“爱智慧”的源始含义。“爱智慧”确实是哲学的特征,却不是哲学的专利。针对本质主义的思想模式,维特根斯坦提出了“家族相似”这样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或方法。他在后期著作特别是《哲学研究》中所讨论的家族相似性概念主要包括两类情形:形式概念(如命题、语言、名称、数)和心理学概念(如思想、理解、意愿、相信、试图)。例如,维特根斯坦说:“我没有指出所有被我们

3、称为语言的那种东西的共同点,我要说的是;这些现象没有一个共同点使我们能把一个同样的词使用于一切现象,——不过,它们以许多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联系着。正是因为这种联系或这些联系,我们才把它们都称为‘语言’”。[1](P31e;§65)因此,“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更好的词来表达这些相似之处的特征;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各种各样的相似之处,如身材、相貌、眼睛的颜色、步态、性情,等等等等,也以同样的方式重叠和交叉。——我想说的是:各种‘游戏’形成一个家族。”[1](P32e;§66)家族相似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抵制本质主义的深层诱惑。就形式概念而言,在西方哲学的主流传统中,因此也

4、在主流的“哲学语法”中,总有一种诱惑让我们去设想某个形式概念之下的一切事物都具有某种本质,即便我们无法说出这种本质是什么。就心理学概念而言,也有一种诱惑,让我们对不存在某个心理学概念之下的所有事物的共同的心理现象这一事实耿耿于怀,而去设想无意识的心灵中深藏的心理现象,或假设某种一闪而过的心理过程。[2]“家族相似”概念未必适合于所有概念,而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澄清哲学思维中各种普遍概念的用法。“家族相似”概念本身只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毋宁说是一种描述性的方法,用以指导我们对语言现象的观察,而不是形式概念或心理学概念;或者说,它不是传统的“哲学”概念,虽然它并不缺乏

5、哲学上的功用。与其说维特根斯坦用一种理论去论证传统的共相理论、本质主义的缺陷,不如说他在使用多种方法让我们看到传统哲学中若干思想的误区。在“家族相似”概念看来,“X是什么”的问题的解答不在于给出X在哲学上的本质或共同性质,而是把X描述为由各种相似性交织而成的“家族”。这个家族不是无时间性的,非历史的,而是不断衍生和演变的。我们当然可以确定这个家族中若干较为稳定和典型的相似性,但它们并不构成严格的判据,也不是阻碍家族扩展的束缚。对于“家族相似”概念本身,我们不拟做更详细的讨论,而将以“哲学”概念为案例,具体分析其意义。二、西方哲学语境中“哲学”概念的家族相似性作为一

6、种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作为理智生活的成员,哲学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庞大“家族”。人们曾经无数次地想为这个家族找到统一的血脉,统一的家族DNA,甚至不惜武断地把某种观念作为基本问题,去构造统一的哲学家族。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又不得不从众说纷纭的哲学定义时时回到“爱智慧”这个朴素的词源学意义。尽管“智慧”也许是个更模糊不清的字眼,但“爱智慧”毕竟突出了哲学的活动特征;不过,我们已经说过,仅此而已。也许我们可以从肇始于古希腊的泰勒士的西方哲学史中找到若干较为稳定的传统,若干较为普遍的相似性,来勾勒西方哲学的历史——大多数系统性的哲学史就是这样做的。不

7、过,这种做法并没有划定哲学的边界,如同语言、命题、关系、性质等等家族相似性概念也无法划定边界一样。这种哲学史观也无法约束哲学活动的扩展,哲学大家族的不断扩展固然会与历史上的各个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却不存在决定其扩展方式和范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曾几何时被当做(西方)哲学家族的嫡系亲属的成员,现在大多数都已经分化出去,或远走他乡,杳无音信,或弃暗投明,脱胎换骨。更有甚者,某些似是而非的家族成员,却拿着新的证据、新的谱牒、新的方法,要求老迈无能的家族首领退位,声称若不维新变法,革故鼎新,则不足以力挽狂澜,亦愧对列祖列宗。这些人一旦黄袍加身,往往改弦更张,

8、重写家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