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测试习题:初三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题:初三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

ID:13112090

大小:5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0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题:初三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_第1页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题:初三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_第2页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题:初三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_第3页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题:初三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_第4页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题:初三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题:初三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第五、六单元)一、语基部分:(15分)(一)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拼音或汉字:3分1、珍馐()佳肴2、趿()拉3、才shū()学浅4、bǐng()烛夜谈5、灯火阑珊()6、颓yuán()断壁(二)解释加点的词:4分1、礼贤下士()2、充耳不闻()3、一文不名()4、龙盘虎踞()(三)写出下面句子的潜台词:4分1、王利发: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指头都比我的腿还粗。()2、一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四)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的对仗不工整的地方,请作改动,使之合乎对联的要求: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放歌纵酒喜暖日

2、融泥万木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五)下面这幅题为“揠苗”的漫画讽刺的是什么?2分二、文言文部分:57分(一)解释下列加点词:5分1、百川灌河()2、望洋向若()3、惩山北之塞()4、毕力平险()5、是以无请()6、去死肌()7、死者相藉()8、熙熙而乐()9、以尽吾齿()10、弛然而卧()(二)指出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2分1、恂恂而起()2、黑质而白章()3、聚室而谋()4、而山不加增()(三)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3、2分A、始旋其面目B、其如土石何C、惧其不已D、岁赋其二(四)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是()2分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永州之野D、泾流之大(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4分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措,放置。)1、扁鹊望桓侯而旋走。()2、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河曲智叟亡以应。()(六)填空:10分1、《捕蛇者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是______朝文学家。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引用孔子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4分2、《扁鹊见蔡桓

4、公》是篇故事,它所体现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表达:_____________。从本单元文言文课文,我们还学到几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少写3个)4分3、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写景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写出苏轼《水调歌头》一词表达诗人豁达胸襟的诗句:_________2分(七)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0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

5、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庄子·秋水》)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2分时()辩()是()旋()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4分(1)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横线上默写课文接下来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4、用

7、

8、线把文段分为两层,归纳第二层大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篇短文的写法有两方面特色:(1)_______(2)________3分6、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发。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匡衡,字稚

9、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分邑人大姓文不识()与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