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褐斑病防治方法

苹果褐斑病防治方法

ID:13096477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0

上传者:U-4650
苹果褐斑病防治方法_第1页
苹果褐斑病防治方法_第2页
苹果褐斑病防治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苹果褐斑病防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症状诊断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果实。叶片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病斑中部褐色,边缘绿色,外围变黄,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病叶极易脱落。严重影响当年果实的生长,花芽分化,树势和第二年的产量。仔细观察,褐斑病症状可分为3种类型。①针芒型:病斑小,数量多,呈针芒放身状向外扩展,没有明显边缘,无固定形状,小黑点呈放射状排列或排列不规则。②同心轮纹型:病斑近圆形,较大,直径多6-12毫米,边缘清楚,病斑上小黑点排列成近轮纹状。③混合型:病斑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部小黑点呈近轮纹状排列或散生,边缘有放射状褐色条纹。叶片受害初期病部首尚未变褐时,将叶片向着阳光透视,可以看到近圆形、似有透明感的病斑,病部较其他部分色浅。以上三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病叶后期病斑周围仍保持绿色,壬外围黄色,容易早期落叶,尤期是有大风雨时,落叶严重。果实发病,多在生长后期出现症壮。开始时果面产生褐色近圆形小斑点,扩展后变成长圆形凹陷斑,黑褐色,大小为0。6-1。2厘米,边沿清晰。病皮下浅层果肉褐色,呈海绵状干腐。2、病原及发病规律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苹果盘一孢,病斑表面的小黑点即为病菌的繁殖结构。该病菌主要在病落叶中越冬,第2年产生大量孢子,借风雨进行传播,直接侵入叶片为害。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最先发病,而后逐渐向上及外围蔓延。褐斑病潜育期短,一般为6-12天,在田间有多次再侵染。该病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降雨,尤其是5-6月份的降雨情况,雨多、雨早病重,干旱年份病轻。另外,弱树、弱枝病重,壮树病轻;树冠郁蔽病重,通风透光病轻。多数苹果产区,6月上旬开始发病,7-9月份为发病盛期。降雨多、防治不及时,7月中旬即开始落叶,8月中旬即出现50%以上落叶。在陕西关中果区,多在花期遇雨开始侵染,4-5月份为侵染期,6-9月发病。春季以侵染为主,夏秋季则发病,表现为“七病八落九泛滥”的特点。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引起苹果褐斑病大发生的原因是:(1)众所周知,褐斑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果园存在大量的致病力强的越冬菌源、抗病性低的红富士等苹果品种集中连片栽植、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适时出现。现实生产中严重的问题是许多果农对褐斑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大多数果农多年冬春季不清园或清园不到位,一部分果园行间种草,也给地面清扫病落叶带来不便。加之连续多年苹果市场疲软,价格一直偏低。粗放管理,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时有发生,也严重影响了果农的务果积极性。不但未能有效控制病害,而且放弃冬春季的清园工作,导致果园内病原菌越冬基数偏大,为以后的病害暴发埋下隐患。(2)目前果园管理粗放者大有人在,相当一部分果农上年秋季未能及时施肥,树体贮藏营养不足,加之部分地区春季发生霜冻或夏季发生雹灾,对管理失去信心放弃管理,导致树势衰弱,抗逆性下降。出现病情,许多果农只注意一味地喷药,而忽视加喷营养补充,不能很好地发挥药肥双效的效果。(3)连年冬季不正确的改形修剪,大枝去除过多,剪锯口处理不及时和不到位,冬季树体保护不力等,冻害普遍发生,加之腐烂病防治不力,树势严重削弱,抗性下降。 (4)一部分果农只重视大改形和强拉枝整形,忽视通过施肥等培养健壮的树势,生产上得过且过者大有人在。加之04、06年花量过大,惜果心理严重,留果过多,树体营养供给不足,导致抵抗力下降,褐斑病偏重发生。(5)相当一部分果农“只要果子,不要叶子”,认为套袋后万事大吉,不需要喷药防治病虫害,表现出“前紧后松中期不管”的用药习惯。笔者在陕西和甘肃苹果主产区调查,截至8月初,绝大多数果农竟然套袋后40天左右才用药,还有人居然60天未喷药。一部分果农固执地认为前期使用的都是高档农产药品,喷药间隔时间长一点不会有问题;一部分果农则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套袋后可以选用一些低档杀菌剂,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控制病害,其结果也是得不偿失。类似事例枚不胜举,严重贻误防治时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6)用药的方式和技巧不到位。目前农村雇“喷防队”喷药者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喷防队”都是“现代化”装备,喷药不是按时间计算工钱,而是按喷水量计价。大多数“喷防队”提前将喷片的出水孔用钉子钻大,我们的“喷雾机”一进果园都变成了“消防队”。遇到树冠高的果园,要想喷到树冠上部,唯一的办法就是调节喷头,往往一股水直线喷去,就这有人还嫌不“残火”,不“过瘾”,树上喷药后不流水都不算过关。标准的高射炮打苍蝇――不够本,喷药效果可想而知。调查还发现,生产中许多果农对农药的配制一知半解,不了解配药的先后顺序,很少采用二次稀释法配药,配制过程中常常出现起火、沉淀、结絮现象。结果不但药效差,而且容易发生药害现象。(7)调查中发现,97%以上的果农在果园出现病斑时,集中兵力往树上喷药,忽视地面防治,导致树上喷药不断不见好转,地面落叶上病菌反复传播侵染。结果是树上部“主力部队”损兵折将,地面“游击队”猖狂为害,重治轻防意识严重,久治难防。(8)防治褐斑病的选用药剂也很关键。传统的多菌灵、退菌特、甲基托布津、农抗120、多抗霉素,以及复配的代森锰锌、福美双等对褐斑病防效很差,国产代森锰锌预防褐斑病使用浓度达到600倍才有效果,而进口甲基托布津使用800倍左右才有治疗效果。近年来,生产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保护性杀菌剂及时用浓度,如43%大生富悬浮剂600-800倍、42%喷富露悬浮剂600-800倍、65%普德金可湿性粉剂400-600倍、80%保加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68.75%易保可分散粒剂1000倍、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等;治疗性杀菌剂主要以三唑类杀菌剂为主,如25%金力士乳油5000-6000倍、40%信生可湿性粉剂6000-8000倍、40%福星乳油5000-6000倍、25%腈菌唑乳油4000-5000倍、25%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等.(9)近年来,西北地区的果农在防治暴发性病虫害时,添加柔水通,不但调节了农用水的酸碱度,优化了水质,增加了粘着性,同时提高了药效,而且减轻了药害,降低了防治成本。许多果农在生产中都证实了加喷柔水通,可显著减少用水量,大大减轻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3、防治技术防治褐斑病应以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彻底清除落叶为中心,及时早期喷药防治为重点。 (1)褐斑病虽然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但保证健壮的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性是预防早期落叶病的前提。因此生产中通过科学的整形修剪,保持果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果树的广合效能;并加强土肥水管理,依树势、树龄、产量等疏花疏果,合理负载等,维持健壮的树势,预防病害的发生十分重要。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园貌整齐,树势健壮,重视秋施基肥等综合管理好的果园普遍病害少,产量高,果品优。(2)认真做好清园工作,减轻病害发生机率。如结合秋施基肥深埋清扫的残枝落叶,通过冬季修剪疏除树上部的僵果病叶,早春全园喷布铲除剂彻底消灭越冬的菌源,生长期可以适时处理零星发病的果树,以阻止病情的扩展和蔓延,这些农业(农艺)措施都是控制病害发生的关键。(3)生长期发生苹果褐斑病的果园,应及时用优质氨基酸(如果友氨基酸)原液+优质微量元素肥(如西班牙产斯德考普)涂干,促进果实膨大,增强树势。如果是大年树或果园,必要时花前和花后还要配合果友氨基酸300-400倍+斯德考普6000倍液喷雾,以及地下追肥,以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4)病害中度发生时,视情况摘除病叶,必要时清扫地面病落叶,减轻病情。生长期无法清扫病落叶或行间生草的果园则要适时地面喷布波尔多液,如同时出现叶螨为害,还可改用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5)多种剂型的药剂混用时,需注意彼此的先后顺序。除特别说明的外,常规的顺序是:柔水通-水剂-悬浮剂-干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可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叶面肥。值得一提的是,应用柔水通不但能优化水质,改善多种农药混用的亲和力,充分提高药效,同时能使药液充分的黏附在叶片上,彻底杀菌,而且能大大减少用水量。应用时要强调的是,先在水中加入柔水通,再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其它药剂,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药效。(6)注意只有采用科学的施药方法,选用优质喷雾器械,才能保证药液均匀周到。强烈建议果农朋友在喷药时勤换喷片,保证雾化效果,提高防效,杜绝病害的反复发生。(7)每次喷药时,树上、地面要同时喷施,注意喷细、喷匀、喷周到,保护叶片。清园不到位或行间生草的果园,必须注意从花后开始,每次喷药都要对树上和地面同时进行。(8)喷药方案:从花后5-7天开始开始,视天气情况每10-15天,喷布一次柔水通4000倍+43%大生富悬浮剂或42%喷富露悬浮剂600-800倍,或75%保加新可湿性粉剂800倍+斯德考普6000-8000倍。发病初期,全园喷布柔水通4000倍+50%鸽哈悬浮剂1000-1200倍或70%纳米欣800-1000倍+斯德考普6000-8000倍,间隔7-10天,连喷2-3次。中后期发病或病害暴发的果园,全园喷布柔水通4000倍+25%金力士乳油5000倍或70%纳米欣可湿性粉剂800倍+43%大生富悬浮剂或42%喷富露悬浮剂800倍(必要时)+斯德考普6000倍,间隔7-10天一次,连喷3-4次。病害暴发时添加大生富或喷富露,这样既治疗又保护,防效更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