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88051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0
《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8月1日起实施 2006-2-2211:11:03 点击1781次 1月19日,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以下简称新目录)已于1月13日公布,自8月1日起实施。 据了解,新目录内容涵盖75大类220多种,包括有测距仪、温度计、衡器、流量计、压力仪表、材料试验机、振动冲击测量仪、噪声测量分析仪器、环境与防护计量(率)计、分光光度计、水质分析仪等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紧缺的高科技计量器具。 此次公布的新目录是由国家质检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2、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组织修订的。 新目录呈现六大特点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2003年3月开始启动新目录制定工作,新目录的制定经过反复研究、修改和讨论,现已正式公布。新目录具有以下特点: 明确了适用范围。据悉,列入新目录的项目要办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型式批准和进口计量器具检定。实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按现有规定执行。专用计量器具目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计量机构拟定,报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后另行公布。医用超声源、医用激光源、医用辐射源的管理按“关于明确医用超声、激光和辐射源监督管理范围的通知”(技监局量发[
3、1998]49号)执行。自目录公布之日起,未列入新目录的计量器具,不再办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型式批准和进口计量器具检定。 清晰了技术依据。据了解,原有目录中没有技术依据的计量器具有128项,占21.4%。列入新目录的75项计量器具都有明确的技术依据,对应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共209个。对于是否属于列入新目录的计量器具的判定,要以相应的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的适用范围为依据,有关技术问题可向相应的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咨询。这样基本符合了行政许可法的要求。 减少了器具数量。列入新目录的计量器具共75项,覆盖了209个国家
4、计量技术规范,数量约为原来的1/3。 补充了新项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型计量器具,如测地型GPS接收机等新型计量器具,这次纳入在新目录中。今后,随着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计量器具将不断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因此,目录也应是相对稳定、动态管理的,对于一些涉及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计量器具,应适时调整目录,配套制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规范了名称。在以前的目录中,常有一些命名不统一、不规范的情况。新目录中全部采用国家计量技术法规中的名称,命名更加规范,归类更加合理,如把各种
5、衡器归类为天平、非自动衡器、自动衡器、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器5类等。 目录仍然较大。目前,列入新目录的计量器具有75项,只有原目录的1/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录仍然较大。有关国家法制管理计量器具的数量分别是:加拿大20项、美国21项、德国29项、日本26项、韩国16项和奥地利35项。 原目录范围过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以来,国内计量器具办理型式批准、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进口计量器具检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进行,进口计量器具办理型式批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进行。质量
6、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按照上述目录实施计量监督管理,在保证进入市场的计量器具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据专家分析,目前计量器具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目录规定的管理范围过大,实际管理不到位;对有些项目,检测能力不足,或只能检测部分项目,检测技术不能保证;在实际监管过程中,一些计量器具的型式评价没有技术依据,操作上很难实施;不断出现的一些计量器具新产品应纳入法制管理范畴,但没有列入目录等。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如国内生产与进口计量器具的管理范围不一致,国内管理范
7、围大,进口管理范围小,不符合WTO/TBT协议中规定的“同等国民待遇”原则;尤其是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要求政府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而上述问题的存在不能满足行政许可法的要求。 目前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计量器具产品的管理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也要符合WTO/TBT协议的要求;我国是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的成员国,还要积极采纳OIML国际建议。因此,有必要尽快对原有目录进行调整,制定新目录,解决存在的问题,以推进计量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与国际惯例接轨 新编制的计量
8、器具目录坚持了可操作性、与国际惯例接轨等基本原则。第一是坚持了正当目标原则。按照WTO/TBT的正当目标原则,将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计量器具列入目录;第二是同等国民待遇原则。长远目标就是对国内制造的计量器具和进口计量器具的管理采用相同范围,共用一个目录。第三是逐步调整原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