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74975
大小:30.7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0
《2013年教师通关笔记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教师通关笔记整理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主体是: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3.负强化本质上仍然增加了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而惩罚减少了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两者存在本质区别。4.上课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这句话是错误的,学校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改变单纯依靠上课培养学生品质的状况,应使教学方法多样化。5.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规是1981年的《学位条例》。6.接受性学习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具有研究性学习所不可替代的优点,是不能抛弃的。
2、7.创建学生的档案,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属于发展性评价的方法。8.某初中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选择,这些课程属于学校课程(校本课程)。9.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0.“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11.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这句话是错误的,教学是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经验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包括学生学习活动。12.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这句话是错误的。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发生的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分为两个
3、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具体的讲应该是学习需要引起学习的发生。学习需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状态。1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方向性原则、可观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14.创造力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所以说,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要注意和第5条区分。16.对于任性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其意志品质的自制性。17.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者自撤销之日起5
4、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8.教师讲课时,一位小学生一会儿听教师讲,一会儿翻书看,一会儿在本子上写些什么,这位小学生的注意状态是转移的,而不是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主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它是由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的加强或减弱造成的。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这种状态在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是经常发生的,但只要我们的注意没有离开当前的对象,注意起伏不会产
5、生消极的作用。注意的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注意的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的认识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和它作斗争。19.颞叶主要是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枕叶是视觉中枢,额叶在有组织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调节机体的感觉。20.审题和画示意图属于问题表征的过程。21.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22.学校绩效是学校目前目标达成的程度,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23.发现发又称为探索法、研究法,由布鲁纳提出。24.卡特尔将人的智力成分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形态。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
6、经验的积累而提高,晶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20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25.趋避冲突是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例如,有些同学相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26.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两个阶段划分的时间为10-11岁。27.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28.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又叫“思维的知觉”。29.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学生
7、的需要,尤其重视个别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理念。30.公共行政伦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所必需遵循的道德规范。31.“一心两用”是典型的注意分配现象。32.初中生空前关注自我形象,认为有许多“假象的观众”在关注自己。33.对同一个知觉对象,不同的人看到的侧面和侧重点不同,是因为受到以往知识经验的影响,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想。3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