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

浅析“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

ID:13071642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0

浅析“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_第1页
浅析“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_第2页
浅析“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_第3页
浅析“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_第4页
浅析“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摘要]“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搜索引擎,是大量网民参与、互动的信息搜索方式,基于其快捷性和匿名性的特点,给人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不当的使用亦给人们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伤害,使其游走于法律的边缘。文章将以“人肉搜索”为出发点,介绍“人肉搜索”的定义及特点,进一步剖析“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对“人肉搜索”侵权的对策,以便更好一保护网络中的隐私。[关键词]隐私权;“人肉搜索”;网络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这把“双刃剑”也引发了许多游离于道德与法律中空

2、地带的问题。在诸多问题中,“人肉搜索”由于在“天价烟”、“虐猫”事件中起到重要作用,引发人们尤其是大量法学界人士争议。“人肉搜索”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不良社会效应,文章以“人肉搜索”为出发点,对其侵犯隐私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一、“人肉搜索”的概述(一)“人肉搜索”的定义“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①它是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主要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强调搜索过程的互动。“人肉搜索引擎”带给广大网民的冲击往往来

3、源于类似于“虐猫事件”、“死亡博客事件”、“天价烟事件”之类的背后的道德问题,这使对于违背道德的事件和人的搜索饱受争议,也逐渐成为狭义的“人肉搜索”。本文亦采用狭义的概念,即““人肉搜索”是指通过在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者人物的真相,并把这些细节曝光”。②(二)“人肉搜索”的性质公共舆论对于“人肉搜索”的争议很大,支持者视之为其是网络监督的新形式,反对者称之为网络暴力。③就“人肉搜索”的本质来说,其实是搜索信息的一种方式,并不能简单地说其本身是合法或者侵权行为。一方面,它是具有正义性的,在寻找地震中的失散亲友,查询疑难案件真相,对于政府官员的监督等

4、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和盲从性。正是由于参加搜索的人员各式各样,各有各的知识面与性格类型,这就造成有些人在发表言论时必然带有一定的非理性因素,甚至过于情绪化的参加者以相当粗暴的方式去攻击讨论的对象。正是由于这种非理性和盲从,使得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心里的“人肉搜索”几乎可以与侵权行为划上等号。可见,带有双面色彩的“人肉搜索”稍稍超越了法律允许的界限就改变了本身的性质。(三)“人肉搜索”侵权的界定“人肉搜索”发生侵权行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是人肉的隐私通过各种渠道被挖掘,随后在网上公开。其次,如果发生网上对“人肉”进行谩骂、侮辱等人身攻

5、击,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侵权行为;如果发生在网上虚构事实对“人肉”进行诽谤,贬低“人肉”的人格,则构成诽谤的侵犯名誉权的侵权行为;然而后面的几种行为都是在搜索后进行的,可以说是“人肉搜索”的后续侵权行为,单就“人肉搜索”这种行为本身来讲,主要侵犯的是“人肉”的隐私权。从现有司法实践来看,实务界人士亦指出,“人肉搜索”相关案例,“其争议焦点主要涉及是否侵犯隐私”。④二、“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频发的原因“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并非是偶然的,它是信息社会下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大量接触网络所致。在网络中,我们通过申请邮箱、订阅电子期刊、刊登招聘信息等各种活动注册、填写个人相关信

6、息和资料,而这些数据在网络这个开放性载体上又不可避免的会流失,甚至被别人收集并加以利用,于是一个个原本“隐形”的人就被揭去了神秘的面纱。笔者认为,造成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被侵犯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一)网络侵权的特殊性1.侵权者的匿名性。有学者痛斥“人肉搜索”侵权者是“躲在暗中在义愤填膺护卫道德的旗号下”,⑤可见网络匿名的特点给了肆意散播别人隐私之人以躲避的空间。目前在我国,上网难以采取实名制,唯一能识别用户的就是ip地址,但大部分情况下ip地址是动态的,随着每次拨号上网变动,查起来较为麻烦。这给确认实际侵权者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很容易使侵权人逃脱法律的制裁。有了如此

7、的掩护,大家可以肆无忌惮地畅所欲言,而不必担心在冗长的“搜索链”中被“挖掘”。2.侵权行为的低成本性。这是由网络匿名的特点引起的。由于在现实生活中,言论者的身份是为人所知的,因而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发表言论成本就较高,而考虑到高成本,人们在行使这种权利时就不会轻易滥用。而在网络中,言论者不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权利行使风险很低,故在发表言论之时,不太顾及他人的利益。3.侵权材料传播的广泛性与快捷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社区论坛的交互性,回答者所提供的信息可能被众多人知悉,参与讨论者也可能众多,极容易形成舆论上的“聚合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