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系、字辈及其他

支系、字辈及其他

ID:1306933

大小:20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0

支系、字辈及其他_第1页
支系、字辈及其他_第2页
支系、字辈及其他_第3页
支系、字辈及其他_第4页
支系、字辈及其他_第5页
资源描述:

《支系、字辈及其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支系、字辈及其他——当前韩氏家谱研究之我见      宗亲相聚常常论及“世辈”并进而谈及家乡、祖籍等等,藉以明确长幼尊卑。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宗亲之间亲情的体现,当然值得大力提倡。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几位原本素不相识的宗亲在简单的说明世辈之后就以长辈和晚辈相称,殊不知,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是有失慎重的,这是因为各自报出的“世”可能相对于不同的先人,即不同的家谱上记载的始祖。始祖不同,相对于每个始祖的后人的世辈就没有可比性了。      众所周知,人类的繁衍史远远超前于人类使用姓氏的历史,而家谱作为记录同一姓氏之下的族人世代传承、生存、

2、迁徙等重要事件的史志必然滞后于使用姓氏的年代,所以无论一部家谱创立有多早、记录有多么详尽、保存多么完好都只是这个家族历史的一部分。      那么,问题就来了。创立家谱以前的家族成员是怎样的?家谱上的始祖他的兄弟、他的父辈和祖辈甚至更远的古人留下的后代生活在哪里?家谱上漏记的族人或虽未漏记但也不知所终的族人的后代情况如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家谱损坏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家谱上记载的族人和事件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从创立家谱至今已经历了多少代?其中离散的族人去了哪里?他们还有后人在世吗?更为严峻的是很多家庭从历史上就没有修过家谱,(从存世的家谱

3、资料看,能够创立家谱的家族几乎都是族人中有人取得功名而且历史上曾经家境殷实的,并非所有的家族都具备这两点。)      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只有无奈地摇摇头,更有人认为这类事情于生活并无大益,甘愿眼睁睁地看着仅有的线索一点点消失,这种人的麻木着实令人叹息。但是,仍然有两种人为家谱的事四处奔走、乐此不疲。前一类人是与社会上处处涌动着的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思潮背道而驰的人,他们为深入发掘家族的历史、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而放弃所谓致富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苦守清贫、执着奋斗,这一类人是可敬的。后一种人则利用族人的善意,以修谱、联谊为幌子招摇撞骗,借机游山玩

4、水、肆意敛财,对于这种人那就必须擦亮眼睛 、口诛笔伐。      家谱作为与国史、地志并列的文化遗产之一兴于殷商、盛于魏晋南北朝,唐朝中期私家修谱渐渐兴盛,明清两代的宗族观念达到鼎盛,族谱详细记载着全族男子的谱名、名讳、字号、生辰八字、卒年,“至于讳某字,娶某氏,生几子,葬某处,寿若干、咸备载于后,庶几可示后昆。”,族人做了坏事,不准写进家谱,“违者许房长鸣祠处治”。许多家族规定家谱“三十年一修”,“族谱重修刻板后,每十年汇稿,三十年续倍,补刻刷印,附装谱后,以免久远难稽。(见维基百科——“家谱”词条。)      此番关于家谱发展史的大致描述也

5、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目前存世的家谱多数起于明清两代的事实。我们知道,家谱的产生和发展同任何事物一样,无不打着时代的烙印。明清时期,作为历史产物的家谱已经发育成熟,所以修谱之风吹遍寻常百姓家这一点也不奇怪,但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助长了修谱之风,那就是(对于北方人来讲)明朝初期的两次大规模的移民。这两次大规模移民涉及中国北方的好几个省份,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离散之苦,背井离乡的人心中强烈的故乡情结不但促使他们不厌其烦地向后代讲述故乡的往事,而且比生活在稳定环境下的人更渴望记录下迁徙之后的生活轨迹、族人传承的脉络。其间,许多家庭是由先祖一人在举目无亲

6、的环境中开疆辟土、成家立业,开创了一个家族的繁荣,因而,作为这个家族史诗的家谱自然而然地以这位先祖为启端。这些启端恰如燃在苍茫大地上的点点星火 ,相互孤立,既创造了他身后的历史,也割裂了从前的历史。因此,由一个个原本完整的家族分化而成的众多支系在辽阔的大地上林立。      其他诸如流亡、逃难、从军、发配、为官、经商、投亲等各种原因引发的与故土分离进而导致与原来的家谱断节的情况,其结果也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支系逐渐被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难以与其他支系沟通,因而形成大量的支系壁垒。在这些壁垒面前,各支系间一方面由于找不到分化前的源

7、头而无法用同一个起点进行世辈的比较,另一方面,同宗同源的亲情又使得宗亲间的感情有别于异性。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中,人们选择了折中,用“一家人”、“一家子”等含糊的表述来阐明宗亲间相互关系。下面是从已经公开的资料中选取的例子:      (一):清光绪十三年,由韩瀛洲等修撰的《淄川韩氏世谱》刊印有韩瀛洲为此次七修族谱所作的序,此序中韩瀛洲自称十五世孙(见《中华寻根网》),这里的“十五世”是相对于淄川韩家窝韩氏的始祖韩景文的。      (二):秦皇岛日报刊登的文章——《韩作海:我是韩愈后人》载:韩作海是韩愈的三十七世孙。       此两例中的

8、十五世韩瀛洲和三十七世韩作海因分属不同的支系而无法比较其辈份高低,至少不能确定韩瀛洲高于韩作海二十二辈。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家族的情况,我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