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诗风诗雨,书写教育诗章

沐浴诗风诗雨,书写教育诗章

ID:13061247

大小:9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0

沐浴诗风诗雨,书写教育诗章_第1页
沐浴诗风诗雨,书写教育诗章_第2页
沐浴诗风诗雨,书写教育诗章_第3页
沐浴诗风诗雨,书写教育诗章_第4页
沐浴诗风诗雨,书写教育诗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沐浴诗风诗雨,书写教育诗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沐浴诗风诗雨,书写教育诗章——厦门市大同中学“诗之校”特色发展规划(2011年6月)前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极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厦门市城区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迅猛,在经济建设大踏步迈进的同时,提出了打造“艺术之城”、“教育之城”、“科技之城”等文化构想。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建构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2、,厦门面临人才不足的压力。大同中学前身,原大同中学兴华校区位于厦门老城区,是厦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文化底蕴深厚。这个片区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期望普遍较高,仅仅应试的教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半个多世纪来,诸多原因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规模发展、数量增长、外延扩张,而在内涵发展与品质提升方面有所忽略。学校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教育,忽视文化的建构,几乎千校一面,没有特色,培养的学生在生命视野与创新能力上有所欠缺。教育的实际效果没能很好满足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

3、的堆积。”(亚斯贝尔)教育的终极目的关乎人格的完善与人性的发展,培养造就人、使人真正成为人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因此,面对社会变革大局与人的本质培养的需要,大同人不断思考,希望学校能突破束缚,在承继大同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新的超越。2002年10月底,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童大林校友探望母校,回顾大同七十多年的发展史,感受学校丰富多样的诗歌活动,欣然题词“诗之校”。“诗之校”以其超越功利追求诗性文化的高位思考,表达了大同人的心声;“诗之校”作为办学特色开始创建。2006年大同中学与前埔中学整合,“诗之校”建设

4、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基础分析一、历史分析(一)学校渊源厦门市大同中学由同盟会会员黄廷元携爱国华侨和社会贤达发起,于1924年创办。校名源于《礼记﹒大同篇》,体现了儒家“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也蕴含了孙中山所倡导的“世界大同”的理想。在上世初,祖国内忧外患,这种理想就突出表现在振兴民族的行动上,“发扬踔厉,振我民族”成为校歌中最响亮的歌词。上世二十年代,学校从一无所有到建起了一字楼、允泽楼、文虎楼、文鼎楼、越棠楼,初具规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厦门沦陷,学校迁移,初到海澄,继到南靖。8年抗战没

5、有间断办学,还扩大了规模,孕育了现今的南靖一中。解放初,粤侨中学、道立中学相继并入大同中学。1953年,改制为公办学校。这阶段高中教育名列厦门市前茅,一批尖子学生脱颖而出,其中不少人成为专家、学者、教授。1958年高中部改制为厦门化工学校,1960年,化工学校迁到杏林独立办学,学校恢复高中部。“文革”中,学校惨遭浩劫。70年代复课后,直至恢复高考阶段,初高中教学质量名列厦门市前茅。“文革”后,学校复苏,规模进一步扩大。1980年,高中部再度改制电子职高,2000年职业高中外迁独立办学。2002年,

6、办综合高中。2006年和位于厦门东部海滨的前埔中学整合,成为厦门市思明区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大同中学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二)学校传统1、天下为公,襟怀高远大同中学创办者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办学理想,奠定了精神基石。抗战时期,日军进攻厦门岛,大同内迁海澄、南靖坚持办学,形成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爱国民主学风。师生走向社会,办报办刊,歌唱朗诵,演出剧目,宣传抗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先后办了化学高中部与电子职高。学校的多次改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大

7、同中学“天下为公”,襟怀高远。2、无私奉献,热情高尚在学校内迁海澄南靖之时极度困难,校长许鸿图带病远走南洋筹集经费;教师坚持教学,生管教师潘国石、青年教师陈嘉祥、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志士苏眇公先后积劳成疾逝世在岗位上。面对学校多次改制之后带来的困境,大同人凭不懈的奋斗,使学校一次次崛起。3、自强创新,成果斐然在海澄南靖办学时,条件恶劣。没有教材,教师自己编,没有操场自己开辟,学校前的河流没有桥师生就自己建。50年代高中改制化工部,80年代改制电子职高,本世纪初创办综合高中,均是走没有走过的道路,没有

8、经验可以借鉴。然而,各种学制的学校均办得有声有色,获得众多的嘉奖。4、活动丰富,源远流长上世二十年代,师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叶炎红参加革命运动被当局杀害。抗战期间,师生办《救亡墙报》,组织话剧演出队、铜管乐队、合唱队,演出抗日话剧,教唱抗日歌曲。解放后组织科技小组,创办《醒狮报》《呼声报》《静潮报》《群策》《热潮》等壁报与社刊。组织“海鸥合唱团”。组织鼓乐队、舞蹈队、戏剧组,表演《达坂城的姑娘》《天亮了》《农村曲》。组织乒乓球队、体操队,举办“静潮杯”篮球赛。创办《大同校刊》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