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54451
大小: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0
《@2011国考申论弘扬黄河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国考申论弘扬黄河精神2011国考申论副省级第四题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不废江河万古流 ——我谈黄河精神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黄河,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她,有多少帝王将相敬畏她,又有多少炎黄子孙爱她如此深沉。作为黄皮肤的中国人
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 黄河是有魂的,她的魂就是黄河精神。那么什么是黄河精神呢? 黄河精神是深沉凝重。黄河是慈爱的,千百年来黄河以并不充沛的水量,无私养育了亿兆子民;黄河是内敛的,多数情况是静静地流淌,安处卑下之地,默默造福世间;黄河是包容的,泥也好、沙也罢,有容乃大。像我们中华民族,仁慈、谦逊、包容。 黄河精神是不屈进取。黄河的旅程并不一帆风顺,栉风沐雨,穿沟过峡,四处围追堵截,我自傲然相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终于汇入海洋,像中华民族,无论怎样的外敌入侵,绝不屈服,越挫越奋,自立自强,屹
3、立世界的东方。 黄河精神是激昂壮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是留下了大峡谷、黄果瀑等壮丽景观供后人凭吊赞叹。黄河的儿女们创造了一次次灿烂的业绩让世界惊叹惊羡。 总而言之,黄河精神就是在艰难困苦中创造辉煌的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这是黄河的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那么黄河就是我们的血脉,要代代相继,薪火相传。 “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们要将黄河精神发扬光大。 弘扬黄河精神,是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传统精神的重要意义、凝聚力 弘扬黄河精神,可以激励
4、我们开创新的辉煌,。。。激励建设小康 弘扬黄河精神,可以提醒保持理智清醒。。。。。尊重规律 要弘扬黄河精神,一要加强黄河精神的研究,二要宣传教育,三要建立传统和现代的对接体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愿黄河精神发扬光大、源远流长、永不磨灭!统筹人与自然 弘扬黄河精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从古到今,它在孕育生命,繁荣人类经济的同时,也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财富。然而黄河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带来了治理难题。当前亟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
5、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弘扬黄河精神。统筹人与自然是弘扬黄河精神的根本保证。要弘扬黄河精神,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最根本的就是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是因为,长久以来,人们在享受黄河带来的物质和文化财富的同时,又与黄河不懈斗争,不断改造黄河,过于侧重对黄河的索取和征服,没有意识到人与黄河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以至于违背了黄河的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黄河资源,弘扬黄河精神的时候,既要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确保尊重黄河的规律性。统筹人与自然是尊重黄河规律的重要着眼点。黄河具有“善淤、善决、善徒”的特点,由于黄河
6、携带大量泥沙淤积河道,致使下游成为地上悬河,,从公元前602至1938年的2540年间,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之所以出现这么多次治理的教训,是因为未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未能注重生态环境,只是注重建立堤坝和防洪措施,并没有意识到建立人工湿地更为重要。统筹人与自然是弘扬黄河文化的关键切入点。黄河具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过程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
7、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1946年固堤防洪成为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是代价也很大,以至于河床不断淤高,埋下了隐患。为此,我们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弘扬黄河精神。一要,尊重黄河规律。在了解黄河、认识黄河的基础上,一方面建立大堤的合理位置,另一方面建立人工湿地,保护植被,做到合理开发;减少污染源,做到有效保护。从而既能让下游变清,又能综合开发。二要,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就是协调发展的文化,统筹人与自然、南方与北方的协调发展,通过协调发展的理念,用经济促进文化发展,用文化发作用于经
8、济发展。培养中华民族一体化的“黄河文化圈”,谱写协调、可持续的中华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黄河精神所在,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认识黄河价值 弘扬黄河精神 黄河,这条素有中华民族“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