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44193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0
《评“元曲四大家”之郑光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评“元曲四大家”之郑光祖摘要:郑光祖是元代重要的元曲创作大家,他之所有能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是因为其对元散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创作包括杂剧、小令、套数等,在创作中他刻意追求喜剧性,故而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相思模式,对后代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郑光祖元曲喜剧性浪漫主义相思模式一、生平简介郑光祖,字得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生卒年不祥。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同郑光祖同期的杂剧家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
2、,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翰林风月》、《倩女
3、离魂》。其中《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尚有疑问。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所作杂剧《倩女离魂》最为著名。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
4、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二、郑光祖对喜剧性的刻意追求通过研读郑光祖的作品,我们发现他对喜剧艺术似乎情有独衷。其历史剧,一空依傍,随意编排古人古事。如《王粲登楼》写王粲父生前与丞相蔡邕指腹为婚,王粲始困终达,官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与邕女谐成伉俪;《三战吕布》写孙坚嫉贤妒能,两剧内容皆于史无稽;《伊尹耕莘》《智勇定齐》亦取材于历史传说,极富传奇色彩,故王世贞《曲藻》斥其“事实可笑”。而如此艺术处理,是形成作品喜剧品格的关键。郑光祖并不是对历
5、史上的王粲、孙坚一无所知而随意编排,但如忠实于历史上的王粲、孙坚,作品的喜剧性就无由而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郑光祖是欲通过喜剧方式抒情达意,而有意改变历史人物的面目,使“事实可笑”。而他的喜剧,题材视野则非常开阔:有歌颂性喜剧,塑造正面人物形象,歌颂美好的事物。如《倩女离魂》《翰林风月》讴歌了真挚感人的爱情。倩女敢于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甚至魂魄突破肉体的阻碍追随王文举;白敏中对小姐一往情深,矢志不逾,均歌颂了爱情力量的伟大及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真诚执着。有讽刺性喜剧,以揭露反面人物的丑恶为主。如《三战吕布》中的孙坚、《伊尹耕莘》中的陶去南、趓入巢身居高位,却胸无
6、点墨、贪生怕死,在战场和生活中出尽了洋相;《王粲登楼》中的丞相蔡邕,嫌贫爱富,贪恋权势,所作所为令人不齿。郑光祖的喜剧笔触,游走于历史和现实之间,既发现、颂扬小人物的善良、智慧之光,也无情地撕下那些高层显贵、大人先生们的愚蠢、虚伪的面纱。以喜剧为武器,郑光祖赞美歌颂了真善美,揭露抨击了假丑恶。郑光祖的喜剧艺术,取得了独特的成就。科诨滑稽的运用,有利于调动观众的观赏心理,增强舞台演出效果。李渔《闲情偶记》“科诨”第五说:“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郑光
7、祖作品中的科诨滑稽,在营造喜剧气氛、吸引观众方面取到了极重要的作用。如《三战吕布》人物众多,第一折出场的就有十八路诸侯、吕布及八健将,还有众多兵卒,如无科诨穿插点逗,场面必定沉闷无趣,而此剧不仅当时颇受欢迎,今日读之亦令人解颐,实借科诨滑稽之力。同时,郑光祖之科诨滑稽,在艺术上也有一定成就。《闲情偶记•贵自然》言:“科诨虽不可少,然非有意为之。如必欲于某折之中,插入某科诨一段,或预设某科诨一段,插入某折之中,则是觅妓寻欢,寻人卖笑,其为笑也不真,其为乐也亦苦矣。妙在水到渠成,天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斯为科诨之妙境耳。”郑剧之科诨,虽未全部达
8、到李渔所标举的“自然”境界,但在总体上,可说是运用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