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当代边疆印象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当代边疆印象

ID:13041609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0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当代边疆印象_第1页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当代边疆印象_第2页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当代边疆印象_第3页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当代边疆印象_第4页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当代边疆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当代边疆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当代边疆印象  摘要:描写当代边疆风土人情的课文一直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课文是内地师生了解边疆的重要媒介,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素材。建国以来,语文教科书中的边疆题材课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它们也呈现着自身的演变历程,展现着不同时期的边疆风貌,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行动。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中学课文边疆题材  引言  从20世纪50年代《草原上的新主人》到新世纪《巩乃斯的马》,描写中国边疆地区风土人情的课文一直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内地师生

2、了解祖国边疆的重要媒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这些课文中的边疆印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自身的演变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除旧布新,赞美新生  解放前,我国中小学语文学科的名字分别为“国文”、“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才定名为“语文”。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组建了专门从事基础教育教材编写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选入了不少边疆题材课文:《草原上的新主人》描写了呼伦贝尔草原牧民解放后的愉快生活;《满眼春色的草原》是蒙古族牧民拉卜丹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革命战士的故事;《进军西藏日记》是随

3、军记者林田和平解放西藏时的亲历见闻。值得一提的是,1956~1957年,语文教学进行了短暂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探索,1956年颁布的《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规定: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安排两课时的“民间口头文学”,推荐的课外阅读参考书则是《阿诗玛》。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边疆课文,主要记叙了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开启美好幸福生活,自信走向未来的故事。《草原上的新主人》中的吉尔格拉带着感激的神情说:“从前要是给牧主放一千只羊,一年只挣十只资畜,现在一个月就能挣六只了。从前我啥也没有,现在有了两匹马,二十六头牛,三十多只羊。”《满眼春色的草原》

4、中的拉卜丹说话时,故意夹杂一些走了音的汉话,可是他却引以为骄傲:“因为那几句汉话,比任何奖章、证据都更能具体、生动地说明他过去光荣的经历:与八路军、汉族人民,为保卫草原,并肩作战过,流过血!”  教科书不仅仅是“事实”的“传输系统”,它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1]语文教科中的课文,往往会被被赋予特殊的教育功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语文课本《编辑大意》强调道:“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更显得重要。”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助读系统,边疆题材课文把政策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被放在了特别突出的位置,

5、如《进军西藏日记》的“课文提示”道:“西藏是我们的领土,藏胞是我们的兄弟民族,地处高原,交通不便,又受过去反动政府羁縻政策的影响……西藏的和平解放宣告了我们领袖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的彻底胜利。”显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青少年学生通过阅读边疆课文,他们会切实感受到:不论在祖国的心脏北京,还是在遥远的边疆,全国人民解放了,各族人民肩并肩幸福地走向新生活。  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民族团结,建设祖国  “大跃进”运动结束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也在稳步前进。196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导语文教学及教科

6、书编写工作。这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边疆课文主要有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路》、记者和谷岩的《哈密瓜的故乡》及摘自《科学画报》的《新疆好》。  本时期的课文展现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建设伟大新中国的感人故事:《路》记述了蒙古族塔尔娃老太太热心参与支持包钢建设的故事,她“按照每天早晨的惯例,将桶内的鲜牛奶,用食指和中指向四方撒点了几下,嘴里轻轻地祷念道:‘祝包钢的人们健康幸福!’”每天来往过路的工人们,总是到好客的塔尔娃老太太家里喝茶、歇脚的,他们做了一块木牌钉在她家门前公路上,用蒙汉两种文字写着:“塔尔娃大道”。《哈密瓜的故乡》深情赞

7、美了来自内地的援疆青年,“瓜和人一样,并不是出生在哪里就永远呆在哪里,故乡只是生命之路的第一个大站口。你看,那塔里木河渡口上不是有来自嘉陵江畔的船工吗?你听,田野上的江苏姑娘不是在唱《塔里木,我的第二故乡》吗?常言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新疆好》介绍了新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祖国边疆的场景与成就,“开垦出上万亩荒地,兴修了上千条渠道,成百座水库。在许多杳无人烟的荒原上,建设起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许多从前是不毛之地的戈壁滩,许多变成了如今绿树如荫、流水潺潺的田园。”当时的中学生因为学习了这些课文,对哈密瓜、对新疆产生了向往之情,有人为之

8、而去哈密当兵、工作。  三、改革开放时期:秀丽边疆,景美人美  “文化大革命”中,语文课成了“政治课”、“革命文艺课”。拨乱反正之后,语文教学也逐渐步入正常轨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边疆课文主要有:《澜沧江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