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教案8

中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教案8

ID:13003905

大小:23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0

中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教案8_第1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教案8_第2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教案8_第3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教案8_第4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教案8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教案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知识点梳理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符号:K②常用温度为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③换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1)温度计的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温度计的量程内;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2、,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A、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及侧壁;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A、结构特点:体温计的玻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有一个缩口,当温度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柱就会从此处断开,上面的水银柱仍在原来高度,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可以读数。B、量程:35℃——42℃C、分度值:0.1℃D、温度计玻璃管的截面有一弧形,其作用相当于放大镜,便于观察水银柱的高

3、度。二、内能的概念: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个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

4、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1)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2)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三、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1)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2)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

5、改变。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即达到热平衡)。(3)

6、热传递的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4)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5)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6)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焦耳。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四、热

7、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4)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kg·℃)。 (5)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2、热量的计算公式

8、:Q吸=cm(t-t0),Q放=cm(t0-t)(说明:t0为物体的初吻,t为物体的末温)3、热平衡方程:Q吸=Q放(说明:不计热损失时)二:重点、难点突破一:温度例1、把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没有甩几下就去测量一个体温为36.5℃的人的体温,当天的气温为30℃,则体温计的示数为()A、38℃B、37.5℃C、36.5℃D、30℃解析:体温计的结构跟其他温度计不同,液泡跟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小的缩口,当水银柱升上去后,如果不往下甩,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