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01286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0
《中秋节班会活动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秋节班会活动方案《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刚刚读的这首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意象,
2、让我们感受到诗人耿耿难忘的乡愁情节,也让我们的心跟着惆怅起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我们就借一节班会课来谈谈让我们思乡的节日、关于月亮的节日——中秋节。介绍中秋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
3、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4、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东京梦华录》记载:每逢这一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子女。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说(找人说嫦娥的故事)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
5、彩的就是玄宗漫游月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由猜谜引出主题1、重逢。猜一字(观)2、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3、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当归)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
6、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李白苏轼的诗和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如今的中国,正在慢慢走向国际化。多民族的文化、习俗,也传入中国。所以现当代的青少年,了解的更多的是一些国外的圣诞节、复活节等等。走向世界的我们,也应该重视本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作为未来民族脊梁的我们,更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不断宣传和弘扬我们博大精深、
7、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所以,中秋节的精髓就是在忙碌的生活中,给大家一个美好的、温馨的合家团圆的机会。作为中学生,学习毋庸置疑占去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平时又有多少时间去亲近家人,帮他们排忧解难呢?正值中秋佳节,也许我们可以放下手中的书本,抽出时间来,听父母讲讲心事,为他们近一些孝道。去看看许久不见的长辈,老人们年纪已大,他们心底里最渴望的,无非是自己的亲人能够关心自己,多陪自己说说话,赶去那些寂寞感。同学们,我在此发出倡议:深刻体会中秋节的含义,亲近家人,享受和乐融融的中秋节。结束词: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没有办法在一节课
8、的时间内把千年孕育的中秋文化一一了解到,只能是粗略的感受一下。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愿望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