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

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

ID:12983364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0

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_第1页
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_第2页
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_第3页
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_第4页
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文史艺术李白与胡曾评价王昭君的咏史诗比较甄翊灵(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中图分类号:I207.2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O1—0161—02摘要:历代对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文学创作不计其数,李白和胡曾这两位分别处于初盛唐,晚唐的诗人对其歌咏各具特色,视角不一,这应该从诗人们各自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和哲学价值观等方面来透析.关键词:王昭君;咏史诗:李白;胡曾我国的咏史诗源远流长,

2、最早在《诗经》和《离骚》这两部泰山北斗的巨着中就有咏史类型的作品.而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则出自班固,班固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类题材的诗歌作品随着五言诗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并带有浓厚的咏怀情结.而随着诗的唐朝到来,诗歌迎来自身发展的巅峰时刻,咏史诗也迎来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中国深沉的历史为咏史诗的发展提供了无数为文人津津乐道的历史素材,随手拈来都可以供历代诗人编制出各色各样经典的咏史诗两千多年来,昭君出塞一直是历代文人青睐的话题之一,流传于后世的昭君诗词不绝如缕,竞有千首之多.而作为诗的创作顶峰,唐代诗人对于这一题材的挖

3、掘蔚为壮观.通过对《全唐诗》里关于昭君这一题材诗的梳理,发现对昭君及昭君出塞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此大的分歧,可以从诗人们各自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和哲学价值观等方面解释.在此,谨选取李白和胡曾两位诗人的作品来分析其对昭君这一题材的创作和代表的不同观点.李白:从人性自然的角度对昭君的女性关怀众所周知,李白这位站在中国诗歌巅峰的上的第一人,在其诗歌创作生涯中极爱好写作乐府诗歌并将乐府诗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关于昭君的诗作《王昭君》二首表现了他对昭君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同情,流露出强烈的女性生命关怀.《王昭君》其一[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

4、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王昭君》其--[1]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唐天宝十一,二年间(公元752,753年),李白继幽州之行又有一次漠北之行,他离开幽州南下魏郡又沿太行北上,入河东道,至云中郡,而后北行至单于都护府凭吊昭君墓,写下《王昭君二首》.第一首诗一开头就用一个”月”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主题,她一踏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归.“月”在这里既代表家乡的月亮,也代表故乡,故国.然而一个小小的玉门关,竟会把这一切无情阻隔.回望家乡那轮圆月,就

5、要在眼前永久消失,这种生离死别的感觉,怎能不让人平添几分惆怅!接着诗人又以”月”字发出忧伤的慨叹:汉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会从东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却是一去不返.这种别离,让诗人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无望,所以更加重了忧伤的思绪.诗人又提到了昭君嫁到匈奴,最后将埋没在黄沙滚滚的塞外.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却是汉代后宫的画师,昭君她生前没有黄金送给后宫的画师,死后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后人凭吊,扼腕叹息.把昭君所谓的”悲剧”和宫廷画师相联系,尽管有些牵强,却更能加深悲伤的主题.第二首诗写昭君拂净了马鞍,流着眼泪上马向西而去..今天还是汉朝的宫里人,明天就是匈奴单于的妻妾了.

6、这其中的委屈,无奈尽现笔端,语气问也流露出了为那个时代女性无法自主幸福,任人摆布地位低下的命运抱屈的感情,包含着诗人对昭君悲惨遭遇的怜悯与同情.这两首相和歌辞是李白沿袭南朝旧题乐府而作.相和歌是中国汉代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一种音乐.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民间风俗活动等场合.而这首旧题乐府在李白之前就已有很多文人创作过,如鲍照,庾信,上官仪等.这两首诗虽然在表面上表现出题材的女性化,趋同化特征,与南朝诗歌类似,但已不再像之前的诗人那样仅仅侧重于描写女性的体态,容貌,服饰,而是重点去展现女

7、性的不幸生命遭遇与情感状态,反思女性生命这么浓重的人文情怀与李白自身的个性,人生哲学和其所处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李白一生都在远游,虽然有一段时间被贬,但整个过程诗人是乐观豁达心情舒畅地遍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创作无数的誉满天下的好诗.李白儒道相杂的人生哲学让其并没有沉醉在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中而是积极乐观地享受人生.在享受盛唐自然与人文双重盛景的过程中形成了李白对人生,对幸福关注的人文情怀.所以在写这两首诗时他能打破之前文人单纯集中描绘昭君貌美的樊篱,而是从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去悲悯女性的悲剧命运.初盛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为

8、繁华的城市,整个国家无论在政治,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