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第四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ID:1297597

大小:69.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1-09

第四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_第1页
第四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_第2页
第四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_第3页
第四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_第4页
第四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自然美的审美特征管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赞叹。徐霞客所赞美的,是自然山川之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美。然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美”,其含义却有两种:一是指客观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的事物或现象的美,此时“自然”作为名词;一是指崇尚自然、追求本色的美学风格,也就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此时“自然”作为形容词。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自然美,主要是第一种含义的。一、历史的回顾自然美在中西方曾经走过

2、不同的历程。西方在十八世纪之前多半是轻视甚至否认自然美的,古希腊人审美的主要对象是人或神化了的人,人是他们的审美中心。但自然美作为人的活动背景,偶尔也被提及。有人曾统计,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对社会性物品的审美评价有493次,对人和神的审美评价374次,而对植物世界的审美评价才9次。中世纪在罗马基督教的统治下,神取代了一切。基督教有一个很荒谬的主张,认为自然界的景物是魔鬼的化身。自然界的美景能唤醒人的情欲,那是恶魔在作怪。所以在西方中世纪,自然美没有位置。文艺复兴后,在“人的发现”的同时也开始尊重自然

3、景物之美。代表人物是意大利十四世纪诗人彼特拉克,他的诗常常写到自然景物。但文艺复兴时代依然没有完整的风景诗,风景依然是人事的陪衬。到了十七世纪,荷兰的绘画才开始采用自然界为题材。当时的画家对自然发生兴味,也有社会原因。当时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奴役获得独立,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对那些为天主教堂服务的圣像画失去兴趣,因此产生了许多表现人和自然美的绘画。当时主要的风景画家有伦勃朗、雷斯达尔和霍贝玛等人。最早的是伦勃朗(1606-1669),他的风景画很美,其中最著名的是铜版画《三棵橡树》(1643),但是这种单纯的

4、风景画在当时少而又少。到了十八世纪末,英国湖畔派诗人以及以歌德、赫尔德、席勒等人为首的“狂飙突进”运动,才开始歌颂大自然,写了一些风景小诗,特别是歌德的风景诗(也有人称之为自然诗)表现了自然美,如《萨森海姆之歌》、《五月节》等,多壮丽啊/大自然向我闪耀!/多灿烂啊太阳!/原野在笑!//无数的花,/从枝头迸放,/千种天籁,/在树丛奏响。//快乐、幸福,/在每个心头荡漾。/哦,大地,太阳,/幸福,欢畅!//啊,爱情,爱情,/美丽如金,/就像那边山上/漂浮的白云!//你欣然赐福/这新鲜的原野,/花香中的/大千世

5、界。(《五月节》前五节)此后也出现了山水画派。由此可见,西方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是缺乏的。59西方也有不少美学家为西方缺少自然美的传统而惋惜。1930年,英国美学家李斯托威尔(Listowel)在他的《近代美学史述评》中说:“十分遗憾,自然美的研究至今仍然是我们美学史上很不完备的一章”。20世纪80年代,法国现象学美学家杜夫莱纳也曾指出:“不幸的是,在有关自然的审美性质问题上,我们几乎没有专家,没有传统”。西方自然美研究薄弱的原因何在?从表面上看,西方人普遍认为只有人和人的生活才可能有理想的美。莱辛就曾说:“

6、理想指一种美的完备而典型的形态,只存在于人的领域,自然中无所谓理想”。这里的“理想”其实就是精神或“灌注生命于物质”的灵魂。可见,莱辛是从精神表现的多寡这一角度来肯定人的美、否定自然美的。此后,康德也说:“只有人才具有美的理想,美的花朵、美的家具、美的风景要说有理想是不可能的”。总之,西方普遍认为审美与艺术的中心是人,艺术美就是艺术表现的人的生活的美。由此造成西方的一个传统:重视艺术而轻视自然。这一观点发展到黑格尔,他认为“自然美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近代美学

7、家如意大利的克罗齐则认为:“自然只有对用艺术创作观点来看待它的人来说才显得美”。相对于西方人对于自然美的轻视甚至忽视,在中国美学史上,自然美(山水之美)却是很完备的一章,中国历来有自然美的传统。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这是中国先秦典籍中最先出现的关于山水之美的言论。中国先秦思想家们认为:宇宙间本存在美,宇宙按其自然法则不断运转,产生、创造新的生命。这是一“生生不息”的大过程,《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一过程有节奏、有秩序,这种节奏、秩序给人的感受就是美。庄子云:“天地有大美

8、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明法,明显的规律;成理,既成理则。孔子则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都肯定了天地之大美、无言之美。由此可见,国人历来认为天地本身就美,而且是大美,要靠人去体悟、把握它。中国人对天地山川之美的欣赏有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致用阶段在原始社会,人们对动植物的爱好,大都是从实用方面来考虑的,它们都是生产活动的对象和成果,人们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