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

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

ID:1297163

大小:3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09

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_第1页
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_第2页
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_第3页
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_第4页
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文学传统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朱自清散文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他的写景散文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善于化用古典诗词营造意境,抒发真情实感,对古代散文的常用手法运用自如,语言注重炼词炼句,也讲究创新,运用新鲜的口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关键词朱自清散文古典文学传统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我国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平易自然,既不晦涩,也没有华丽的铺排与藻饰,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又不乏神奇清新之处,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形成,纵然许多地方是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的,但朱自清从小接受传统的文化教

2、育,以后又长期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因此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是形成他的散文风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他说:“柳子厚的山水诸记,也常常引我入胜”,郦道元《水经注》所记奇山异水,“或令我惊心动魄,或让我游目骋怀”(《山野掇拾》)。朱自清还很赞赏韩愈杂说的“理趣”。在“五四”以来的散文作家中,朱自清所受的古典文学传统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正如李广田所说:“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陈营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①仔

3、细品味朱氏散文中的古典文学传统,对认识其散文作品的艺术价值不无裨益。我国古典文学传统博大精深,朱自清对古典文学有很深入的研究,古典文学的精髓在他的许多篇章里熠熠生辉,这里不可能全面论述,笔者试图结合其散文名篇,就其散文的意境,抒写主观情感的特点,对传统艺术手法的借鉴等三个方面粗略地谈谈自己的感受。一、极力追求写景文的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营造散文的意境美,是朱自清散文继承古典文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

4、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②这几句话凝聚了中国绘画的整个精粹,文学家也用文字“在笔墨有无间”“因心造境”,形成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朱自清曾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山野掇拾》)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要求景物描绘做到形似和神似。形似是基础,神似是形似的升华;形神兼备,乃是文艺描写的最高境界,《荷塘月色》就是一幅国画写真。但他的画,不用大笔重彩,而是工细白描,追求形似,他认为:“不追求‘形似’,当然就无所谓‘逼真’”。他笔下的景物,常由形似而升发为神似,加上作者对景物的体贴、想象,而具有生

5、动的气韵。在他的另一名篇《白水祭》里,他是这样描写瀑布“白水祭”的:“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縠”,大概就是这样了。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中间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里,无可凭依,凌虚飞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当那空处,最是奇迹。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子,它便袅袅的成了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帖帖的缩回来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双不可知的巧手,要将这些影子织成一个幻

6、网。——微风想夺了她的,她怎么肯呢?”“太薄”、“太细”,是“白水祭”瀑布的特征。“白光”、“飞烟”、“影子”、“软弧”、“幻网”,是对“薄”、“细”的具体描绘,既状形又传神,气韵生动,神采飞扬。作者想象的巧手争夺影子,更是情趣盎然,妙不可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可谓神来之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③这几句话让我们认识到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中,“情”和“景”、“意”和“境”的关系是和谐一致

7、相得益彰的。追求诗文的境界,是我国古今文学家的一贯追求,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之所以无限动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他要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刹那间安宁的心境的反映。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从而产生了“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所谓“恰是到了好处”“的意境。追求刹那间安宁,为的是暂时忘却,这里分明也曲折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但作者毕竟

8、不能真正超然,一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一股愁思猛地袭上心头,不禁发出慨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宁静的心情复又纷然。接着他又想起采莲的事,但他却又感到“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想起《西洲曲》》,勾起了乡思,作者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他“乐得暂时忘记”而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