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ID:12964296

大小:52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9

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_第1页
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_第2页
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_第3页
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_第4页
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届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现在弱对称下宇称不守恒原理:李政道、杨振宁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市,原籍江苏苏州,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1994年6月8日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技

2、大学、北京大学等11所大学的名誉教授。  杨振宁,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并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

3、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57年,31岁的李政道与35岁的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得到了吴健雄女士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都是西南联大培养出来,赶上了五十年代理论物理和高能物理的黄金时期,赴美深造,追随名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方有此成就。是最早获的诺贝尔奖的华人。在那个中国积弱不振的年代,他们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海内外的中国人,大批年轻人因他们而走上物理研究的道路。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现“J粒子”:丁肇中  丁肇中,1936年1

4、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在台湾长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华裔美国实验物理学家。1959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1969年任教授。1970年任美国物理协会粒子和场研究项目顾问,并任《核物理通报》副主编。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77年起任托马斯·达德利·卡伯特

5、讲座教授,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丁肇中的研究成果也主要在高能物理领域,1976年,时年40岁的丁肇中因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个年代基本粒子研究很热门,发现基本粒子需要花费巨大的对撞机、艰苦持久的努力,当然还需要有运气。  2013年4月3日,丁肇中及其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团队宣布的成果,让人类在认识暗物质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丁肇中团队借助阿尔法磁

6、谱仪已发现40万个正电子,这些正电子可能来自人类一直寻找的暗物质。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改进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交叉分子束方法:李远哲  李远哲,生于1936年11月19日,台湾新竹人,祖籍福建南安,美籍华人(现已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他和丁肇中同年出生,同一年参加台湾联考,并考上了第一流的台大,李远哲在台湾的日子比较长,1961年获硕士学位后才赴美国深造。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同年去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79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名誉教授。  1986年和哈佛大

7、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同获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李远哲研究的是:把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应用于一般的化学反应,特别是研究较大分子的化学反应;利用激光激发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  李远哲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1994年1月15日,李远哲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接替他的老师吴大猷教授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台湾大学化学系特约讲座教授。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明了用激光冷却

8、和俘获原子的方法:朱棣文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生,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圣路易斯,祖籍江苏太仓。197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开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7年起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和应用物理教授,是该校第一位华裔教授。1990年~1993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1993年5月当选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