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58817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假定垄断者测试的利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假定垄断者测试的利弊分析 摘要:“假定垄断者测试法”是反垄断执法中进行相关市场界定的一个重要方法,替代性分析全面、垄断原理贯通一致和市场外延相对明确是其优势,但它并非完美无缺,我国在借鉴时也应该注意其本身的缺陷。 关键词:反垄断法;相关市场;假定垄断者测试 进行反垄断工作的前提是认定相关市场,各国在相关市场界定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叫做“假定垄断者测试法”(Thehypotheticalmonopolisttest)。全面把握该方法,对于目前我国的反垄断执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假定垄断者测试法”基本操作步骤 “假定垄断者测试法”又叫“SSNIP测试法”,1982年美国司
2、法部出台的《横向市场合并指南》首先提出。根据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2010年最新发布的《横向市场合并指南》,SSNIP是“数额不大但是很重要而且是非临时性涨价”(SmallbutSignificantNot-transitoryIncreaseinPrice)的英文缩写。其基本操作步骤是: 第一,从合理的、最狭小的一组产品或地理区域开始,以目标企业提供的目标产品为考虑对象,假定这个地域的企业是一个垄断者,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目标。 第二,假定在那个区域出售的这些产品完全处于垄断之下,如果产品的价格被经营者以5%—10%的幅度(也可能根据个案进行调整)提高,寻求可能出
3、现的情况。 第三,如果价格上涨的结果是无利可图,那么就在(假定的)垄断者群体中加入最相近的替代品或地理区域,然后按照这个程序进行重复;第四,如果我们发现在一个特定区域出售的一组产品如果该区域已经被垄断,能够承受假定垄断者的价格上涨,那么停止这个过程,相关市场得到确定。 二、“假定垄断者测试法”的利弊分析 (一)“假定垄断者测试法”的科学性 1.全面的替代分析 在用“假定垄断者测试法”进行相关市场界定的过程中,“假定垄断者测试法”不仅全面考虑需求替代和供给替代,更是追本溯源的将需求替代和供给替代作为整个测试法的基本原理,这是和早期的市场界定方法相比其进步之处。 2.
4、垄断原理贯通一致 “假定垄断者测试法”将涉案企业所经营的核心产品和地区初步假定为该案的相关市场,将在该地区经营核心产品的所有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即出现独占垄断情形,然后通过对涉案产品的模拟涨价来考察是否存在非整体消费转移性质的消费者流失。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反垄断执法机关可以比较容易判断其就案件涉及的相关市场所做的初步假设是否合理。如果存在上述流失,则目前假定的相关市场还不足以成就独占垄断,需要进一步放大来考虑;如果不存在上述流失,说明目前假定的相关市场已经没有替代性,完全可能造就独占垄断,则它应当是该案件相关市场的最大外延。 3.市场外延更加明确 过去几十年中,FTC和
5、DOJ在并购调查中都要对不同产品是否具有足够的替代性而属于同一个相关市场做出裁决。但是在这么多年中,对于市场的外延应当达到多远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做出明确回答。“假定垄断者测试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它规定:当一个市场范围内的假定垄断者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时间内(通常是一年)成功的实施一个涨价行为(5%~10%),则此时的市场所覆盖的范围就是案件的相关市场。 (二)“假定垄断者测试法”的弊端 1.基础价格不容易进行选择 “假定垄断者测试法”的使用需要首先选定一个价格为基础,而且该价格应当是在市场上存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产生的,在司法实践中很难选择这样的一个基础价格,往往
6、是采用现行的市场价格,但是现行价格有可能是已经被垄断者控制的价格,充分竞争已经受到了干扰。 2.价格上涨幅度的确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美国司法部虽然确定了一个5%的基本幅度,但是也不是完全确定的,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性质该幅度可以有限度的上下浮动。 3.该方法有可能导致“玻璃纸谬误” 唐纳德·F·特纳在其《反垄断政策与杜邦玻璃纸案》一文中指出:“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竞争性价格难以测定,只能以涉案产品的现行价格作为测试的基点,而该价格很有可能己经被经营者利用其市场势力实施了抬高,所以假定垄断者涨价后的无利可图并不意味着这些非理想替代品对涉案产品构成了竞争压力,因此将这些非紧密
7、替代产品包括在内反而不当的扩大了相关市场的范围,从而可能低估涉案经营者的市场势力。” 三、结语 “假定垄断者测试法”目前在各国的反垄断实践中已经得到了普遍利用,本文分析了它本身的科学性,也指出了其固有的缺陷,以期为大家全面认识该方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为农著:《反垄断并购审查中相关市场界定研究—以欧美案例分析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载商务部条法司编《中国企业并购反垄断审查相关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王晓晔著:《竞争法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